俄媒指责中国汽车:寿命不足德系一半,易生锈、质量远不如欧美

面包飞满天啊 2025-01-24 04:40:47

世界战场上风云莫测,俄乌战争的爆发让两国之间的百姓感觉到猝不及防,同时也让很多的中国制造走入到了俄罗斯市场之中。

在她们的商店里,走不了几步就能看见 made in China 这几个字,可以说是遍穿于各个的行业之中。

那其中的大部分产品,都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广泛好评,并且不少人都希望能够多来一些,但是也有一些东西受到了媒体的抨击,比如汽车行业。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抹黑还是事实呢?

中国汽车进军俄罗斯

自从俄乌打起来之后,不少的商家都敏锐的嗅到了商机,于是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俄罗斯市场。

特别是在北约国家断掉了去俄罗斯的出口之后,我国的不少商家乐的合不拢嘴,甚至拿出了压箱宝的东西。

就连我国网友看到之后都不由的感叹:自己活这么大都没见过的东西,竟然在俄罗斯见到了!

当然除了日常的食物以及用品之外,我国的汽车行业必然也是不能错过这一商机,各种国产车辆涌入到了俄罗斯,市场份额节节攀升。

2023年,俄罗斯最畅销的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占了六成,销量占比达五成,在俄罗斯街头,每两辆车里就有一辆是中国造的。

这样优秀的战绩谁看到能不骄傲呢!

信息来源:占据半壁江山,俄罗斯汽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国品牌占六成 2024-01-17 华夏时报

在“俄罗斯年度汽车”评选中,中国车型更是脱颖而出,奇瑞荣登榜首,哈弗紧随其后位列第三,虽然这一数据看起来是非常的优秀。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俄罗斯媒体就对中国的汽车进行了抨击表示:中国汽车在短短两年内就可能出现生锈问题,关键部件的寿命也远不及欧美汽车。

当这一报道出来之后,瞬间引起了很多俄罗斯民众们的关注,但是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确实要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俄罗斯虽然是我国的邻国,但是处在我国更北的位置上,很多地方,一年里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光被白雪覆盖,有的地方冬天甚至可以持续九个月。

当地为了维持交通,只能使用大量的融雪盐,融雪盐与雪水混合后形成的氯离子溶液对汽车底盘金属部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长期作用下会导致车辆关键部件受损。

这种场面之下,也就造成了我国生产的新能源电车在俄罗斯,在冬天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局限性。

不仅仅是零部件的问题,更多的是气温过低导致的电池的续航能力不足,要想让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扎根,得应对极端气候带来的难题。

中国汽车vs外国汽车

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漫长历程,如今我们能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这离不开我国各个汽车厂家的努力。

早在2023年的时候,我国汽车就以1340万的销售量成功超过了美国,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获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随着一代代汽车的出现,车辆内部的个性化设计成为了很多人购车的选择之一,毕竟车辆是服务于驾驶者和坐车的人。

舒适的车辆内部空间、不错的车辆性能,以及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是很多人购买车辆的影响因素。

国产新能源车在三电技术、智能化配置以及整体性价比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具竞争力的选择。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凭借刀片电池等创新技术,在电池安全性和续航里程方面取得了突破,并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配置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

以比亚迪海鸥为例,这款小型电动车不仅价格亲民,而且配备了10.1英寸悬浮屏、DiLink智联系统、GPS、车联网和4G等功能。

相比同级别的合资车型,如本田飞度,在配置和智能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田飞度即使是售价更高的版本,也缺乏中控屏幕和智能网联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虽然俄罗斯媒体认为,德系车辆在质量上可能更胜一筹,但是我国的汽车也在慢慢的提升,这之中总要有一个过程。

未来发展

俄罗斯媒体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汽车寿命和防锈两个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通常只有5到7年,而德国汽车发动机的寿命则可以超过10年。

同时,他们还指出,一些中国品牌汽车在使用两年后就出现了生锈的迹象。

甚至俄罗斯媒体还找到外援对17家中国汽车品牌进行的防腐蚀测试数据来支持他们的说法,但其实最终的结果也没有那么的不堪。

在两年的时间里,只有少数几个品牌的汽车出现了生锈现象。

而且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存在片面性的,因为他们开车,没有把开车习惯和保养状况这些因素对车子耐用度的作用给算进去。

我国的大部分车主,每年都要对车子进行1-2次的保养,检查车子有没有存在什么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品牌的汽车寿命同样可以达到10年以上。

或许在防锈问题上,有一些品牌确实不能够做到非常的完美,但是在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之中,我国车企在防锈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

为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不少汽车制造商积极引入很多高端技术,并且在研发上投入更多资源,特别是在发动机这样的关键部件上。

虽然中国汽车起步较晚,但是在众多车企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汽车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信在未来,中国汽车品牌仍然能够扛得住压力,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让所有看到“中国制造”!

信息来源:

1.《看中国自主品牌如何海外圈粉》 海外网

2.《每日商报--长安逸动、CS75等车型被爆出集体性车身生锈、开裂》2021-03-09

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调查:俄罗斯中系汽车车主当中2/3认为中国汽车的质量有所提高》2024-10-19

0 阅读:38

评论列表

黄平

黄平

1
2025-01-24 20:47

是中国车的切的差,用过国产,用过外国,中国车开5年什么都现原形,

面包飞满天啊

面包飞满天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