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养宠人的42年|年终策划

笑笑看养护 2025-01-24 06:30:56

小伍今年42岁,河北人。她有一个妹妹叫Lucy,姐妹俩相处了17年。小伍有5个孩子,年长的女孩叫邦邦,先天失聪,11岁去世了;小伍的儿子叫阿萨,阿萨有3个弟弟妹妹:MOMO、六六、翅膀,其中翅膀曾经从7楼跳下。Lucy有一个女儿叫小五,8岁因为糖尿病去世,这是小伍这个昵称的由来。

这不是一个悲伤故事。除了小伍和儿子阿萨,其他名字的背后都是小狗,却不影响他们成为关系紧密的一家人。

Lucy 和小五,2000 Lucy 来到小伍家,辈分上是小伍的妹妹,爸爸妈妈管Lucy叫“二丫头” | 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在小伍的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小猫小狗出现。谈及一些在她青少年时期养育的动物,小伍充满愧疚。受限于当时的养育条件,以及对动物养育知识的缺乏,一些小动物被送了人,一些则没能活得长久。

如今,小伍是一名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成员,她和家里小动物的故事,反映出一位养宠人理念的逐渐进步,也投射出近二三十年,国内宠物行业和人宠关系的变化。下面是她的故事——

欢欢和贝贝是小伍初中时最好的玩伴,贝贝是一只小京巴,黄白毛相间,鼻子瘪瘪的,两只耳朵趴在头上。欢欢是一只西施犬,眼睛总是黑乎乎、湿漉漉的,一绺绺旺盛的毛发顺着小脸垂下来。

每当小伍放学回家,欢欢和贝贝就会扑向她,疯狂地舔她。小伍的成绩并不算好,经常在学校受委屈,面对老师的阴阳怪气和同学的欺负,两只小狗成为她重要的安慰。

90年代,小型犬作为宠物在国内还很少见,小伍当时有一种炫耀心理,觉得“别人家没有我有”,经常会带两只狗出门。她说这很符合一部分人最初的养宠动机:把宠物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和让自己开心的“玩具”。

Lucy和她的“孩子们”,在小伍家的 17 年时间里,陆续生下了 5 个孩子 | 受访者供图

那时没有专门的狗粮,鸡肝拌馒头是小狗主要的食物。过量鸡肝对狗的肝脏有影响,它们经常拉稀,排泄物也很臭,小伍在清理时很嫌弃它们。她怕小狗在屋子里排泄,不允许它们进 屋,也不知道狗是需要遛的。欢欢和贝贝多数时间被关在阳台上。

当时小伍的妈妈在外做生意,爸爸上班很忙,一家人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两只小狗。养了四五年后,欢欢和贝贝被送人了。提到这两只小狗,小伍非常愧疚,责备自己当时什么都不懂,没有照顾好它们,“我简直是个大浑蛋”。

接下来,小狗巴特儿来到家中,这是一只典型的白色小京巴,黑鼻子,大眼睛。当时巴特儿断了一条腿,身上还长了螨虫,皮肤有多处掉毛裸露的地方。小伍很抗拒,觉得自己照顾不好,想把它送人。妈妈听到没说什么,去兽医店买了药,将药片碾碎,蘸着香油给小狗皮肤裸露的地方涂。持续涂了一段时间,巴特儿的毛就长出来了。

图源|受访者供图

巴特儿和妈妈共同给小伍上了一课——自己是有照顾宠物责任的,不能它一生病就想着送走。小伍高中时,每天放学回家,巴特儿都会把拖鞋叼到她面前,得意地摇头摆尾。巴特儿睡觉打鼾的声音很明显,有时候和小伍爸爸的打鼾声“此起彼伏”。

大一放暑假,小伍回家,爸爸告诉她巴特儿死了。她后来猜测巴特儿是死于中暑,爸爸不懂小狗需要避暑,一直把它放在阳台上。小伍连遗体都没看到,责怪爸爸没养好小狗,好几天都没理他,一直大哭,认为他是“杀人凶手”。

接下来可以称为家人的3只狗,交叉陪伴了小伍17年、8年和11年。她们分别是小鹿犬Lucy、Lucy的孩子小五和一只先天失聪的古牧犬邦邦。

Lucy在2000年来到家里,辈分上是小伍的妹妹,爸爸妈妈管她叫“二丫头”。Lucy平时由老两口照顾,小伍上大学,一两个月回一次家,但每次她一回来,Lucy就一直跟着她,不理老两口。爸爸妈妈时常会吃醋,开玩笑地说,“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地照顾她,为什么她跟你更亲?”

有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家养宠物数量突破了 1.241 亿只,其中养猫的数量超过 7150 万只,比 2023 年增长了 2.7%,狗了突破 5200 万只。相比狗,猫需要较少陪伴,更适合生活忙碌的年轻人们|©视觉中国

小伍很舍得给Lucy花钱,那时狗零食和狗咬胶刚刚兴起,她每个星期在学校社团打工能挣100元,给Lucy买吃的就要花50元。工作之后,小伍去外省工作,回家的时候,总是买一堆进口狗零食给Lucy。邻居都惊讶她为什么对一只狗这么好,她回道:“我爸我妈有,我大姨我老姨有,我家Lucy就得有。”

2011年,Lucy被查出子宫内膜炎,需要做手术。她当时11岁,已经算是高龄犬,医生麻醉后,将她抱进了手术室。小伍坐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担心手术不成功,大哭出来。她一抬头,坐在对面的女生也在哭,对方的狗也在里面动手术。两人对视了一下,好像给到彼此一些安慰。

Lucy的手术花了小伍6000多元,那是她当时2个月的工资。术后需要每天输液,小伍跟公司请了假,陪Lucy输液和恢复,手术前后半个多月没有上班。

小五是Lucy第5个孩子,2005年出生。前4个孩子都被亲戚朋友要走了,小五被小伍坚持留了下来。她在电话中得知这个消息,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当“姨”了。

从看家护院到生活陪伴,近 20 年来,狗和猫之于国人的意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觉中国

小五是第一只出生在家里的狗,又是“小幺”,全家人都格外宠她。小伍说,小五的性格“非常糟糕、不懂事”。如果家里有人对小伍说话大声一点,或者用手拍她,小五就会去咬对方,但家里人也不会说她。小五还很喜欢“争宠”,如果有人摸了Lucy而不摸她,她就会凶Lucy,尽管那是她妈。

2011年,小伍开始关注流浪动物。恰巧在这年,朋友在街上捡到后腿有伤、耳朵失聪的邦邦,小伍心疼,便收养了下来。邦邦听不见,性格孤僻,无法和其他狗狗互动,需要更多陪伴。小伍哪怕在怀孕期间,每天也会花时间遛邦邦。

照顾狗狗是全家人的责任。怀孕后期,为了养胎,小伍专门给邦邦租了一个小房子,丈夫阿杜会每天去给邦邦喂食,带她遛弯儿。

近年来,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愿意为宠物的医疗保健投入更多资金,包括高端诊断设备、进口药品和专业医疗服务等,截至2024年,全国宠物医院数量已超过2万家。| ©视觉中国

2013年年初,小伍怀孕,这对全家人来说是天大的惊喜。因为有先天性卵巢畸形,还经历过卵巢大出血,她怀孕概率比正常女性低50%多。产检时,医生注意到粘在她衣服上的狗毛,劝她把狗“处理掉”,怕狗有寄生虫或者传染病。

听到这话,小伍很生气。那时小五的身体不好,得了糖尿病。她向医生吼道:“我们家狗陪了我快10年,这孩子才陪了我几个月,要处理也处理肚子里这个。”医生听到愣在一旁。

小伍的昵称就是那时取的,一用就是10多年,她的同事根本不知道她的真名。她的微信头像也是小五的照片,那是带小五看病的时候拍的。小五一只腿扒在车窗上,望向窗外,看起来很忧郁。那时小五已经很瘦了,皮贴到骨头上,吃不下饭,痛苦得叫不出声。

2013年9月,小伍怀孕7个月了,她和妈妈带着小五开车来到北京的宠物医院。见到医生,她就大喊,“医生,你可得给我救活”。医生也许看她是孕妇,怕她受不了刺激,叫妈妈留下,让她到外面去等。过了一会儿,医生出来骗她说,“只要今晚能尿出来,就没事儿了”。

回家途中,小五死在了小伍妈妈的怀里。小伍对自己说,“让我来继承你的名字”。

全家人都沉浸在悲伤中。正值孕晚期,身体的疼痛和失去小动物的悲痛叠加在一起,小伍每天都会流泪。妈妈不信佛,却在家里放了一周佛经。爸爸在外地做工程,他的工友告诉小伍,“半夜听你们家老刘在那儿吭哧吭哧,偷偷走过去一看,他在掉眼泪”。

小伍的二姨来到家里,扔下200元钱,扭头哭着走了。当时小伍还很困惑,后来才知道这是二姨给小五去世随的“份子钱”。

妈妈安慰她,说小五一定是替她省心,给即将到来的孩子“让路”。小伍也这样想,希望生出一个女儿(小五是女生),甚至提前买了小裙子。她内心想,要把孩子当小五重新养一遍。

儿子阿萨在小五去世3个月后出生了,全家都很开心,除了小伍。孕后排异反应很严重,漏尿和脱发一直在持续,她的身材也严重走形。新生儿抢夺了大家的注意力,来看望的亲戚,家里每个人都会和小孩互动,只有Lucy不搭理阿萨,一直围在小伍身边。小伍说:“感觉只有Lucy把阿萨排在我后边。”

中国宠物友好现状正在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商业环境开始提供宠物友好的服务和设施。然而,公共意识和管理规范仍需进一步提升,以确保宠物和公众的和谐共处。| ©视觉中国

小伍说,小狗可能并不懂人类的逻辑,但是他们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主人身上,然后凭本能做出反应。等阿萨稍微大了点,会说话了,小伍让他管Lucy叫姨。“Lucy是我妹妹,她可不就是你姨,不能乱了辈分。”小伍觉得,自己产后没有抑郁,都是因为Lucy。

2017年,Lucy已经17岁了,这相当于人类的100岁。她得了白内障,眼睛灰蒙蒙的,小伍托人从日本买了专门的眼药水,一瓶700元。Lucy的肺和肾也出现了问题,头上的毛变得花白,小伍知道,Lucy也要离开她了。

Lucy死的时候,小伍特地回了老家,和爸爸一起,把Lucy和她的衣服、被褥、零食,一起埋在生前经常遛弯的树下。爸爸常去“坟头”看Lucy,有时候会带点栗子埋进土里,Lucy生前很喜欢吃栗子。有时候他会带点狗粮,撒在地上。

这几只狗中,Lucy和小五多数时间住在小伍父母家,而邦邦一直跟在小伍身边。除了她结婚和孕晚期的一两个月,邦邦在世的11年,一直由她亲自照顾。

小伍说,邦邦不是一只脾气好的狗,或许是因为听不见,她对人和狗都有更大的警惕,“咬过我们所有人”。邦邦身上味道很大,但小伍从不觉得她臭。后来邦邦岁数大了,关节有问题,走不动路,小伍每天给她揉腿、洗药浴,带她打针,陪她在家里玩。

图源|视觉中国

2022年6月30日,邦邦去世了。小伍照镜子,发现头发白了一绺。她大哭,给父母打电话嘶吼,不愿意上班,断绝了一切社交,在家里待着不出门。

悲伤无法消解,小伍开始寻找“神灵”的安慰。她的理发师曾经说过会“跳大神”,她哭着去找对方,希望帮她看看“邦邦去哪了”。她也去过老家的寺庙和佛殿,找过村里会“算命”的老太太。大家的答复都是,看人不看狗。

后来她又知道了“宠物通灵师”这个职业,找了两个通灵师,给她们看邦邦的照片。对方说“邦邦很幸福,你不用担心”,她这才安心一些。

几个月前,丈夫阿杜对她说,自己梦到了邦邦。那是一个具体的梦:阿杜在坐公交车,手里牵着邦邦。车上有一个女人走过来,阿杜问她要干吗,女人说“我帮你牵一下”。

“她也不嫌弃邦邦身上有味儿,我觉得咱家邦邦可能投胎了。”阿杜说。小伍也愿意相信这个梦,她说只有对家人,才会有这样的思念。

邦邦的遗体,被埋在老家一条小河旁的空地,家里人都觉得那块地大,够邦邦跑,还能看到河。

小伍42年的人生里,包括亲自养育和救助的,一共有近百只小动物。她告诉我们,每只小动物的性格都不一样。

拿她现在养的3只狗来说。MOMO又沉稳又乖,出门紧紧跟着小伍,不太费神。六六就比较好动,有时候会挣脱牵引绳,小伍会跟着她,等她走累了,把她抱回家里。

北大校园内的流浪狗。这些流浪动物主要集中在校园内的绿地、教学楼、宿舍区和食堂周边等区域。学校对流浪动物的管理持开放态度,支持学生社团的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设立喂养点、提供医疗用品等。|受访者供图

翅膀被领养时刚刚从7楼坠下,四肢骨折,腿上打了钢板,无法行动。他对外界充满戒备,不愿意出门,吃喝拉撒都在窝里。他也不像其他小狗那样可爱——经常藏在窝里对小伍吠叫,除了喂食时不让人靠近,有时一边哭一边哆嗦着对小伍龇牙。小伍说,翅膀应该是有心理疾病,照顾他需要很耐心。

有人建议小伍要有意识地改变翅膀,带他出门和其他狗狗“社交”,小伍不认同。“他不喜欢社交,你为什么非要改变他?狗也有性格,狗有i狗e狗,他就是只i狗。”

小伍说,每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天性,人类应该尊重,而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过分规范小动物的行为。

随着宠物主人数量的增加,宠物友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尊重宠物的存在。| 受访者供图

经过5个月的相处,翅膀渐渐有了变化。他开始愿意待在窝外,拖着瘸腿在家里蹦跶。有一天小伍回到家,翅膀正趴在客厅的垫子上,见她进门,第一次对着她摇尾巴。翅膀用脏兮兮的脑袋蹭她的腿,把嵌着钢板的前爪,慢慢放进小伍的手里。

那天,也是翅膀第一次允许小伍抱他。小伍搂着他的脖子,坐在地上很久,心里暖暖的。她第一次看清楚翅膀伤痕累累的爪子,想起邦邦去世时,她趴在耳边,和邦邦做了约定——如果是你回来,请务必让我知道。你要在前爪上做记号,要么是胎记要么是伤口。

每只小动物也和主人有独一无二的默契。Lucy在世时,每当她的头反复朝一个方向摆动,小伍就知道那个方向一定有她够不到的东西。小伍会扬一下下巴,Lucy就会带她过去。

老公阿杜不允许狗狗上床,每当他快到家时,脚步声一传来,3只狗就会竖起耳朵,小伍说一句“爸爸回来了!”它们就会跳下床。阿杜到家,无事发生,小伍和狗狗一起打了场游击战。

这种默契有时超越语言,甚至超越人类。邦邦去世的时候,小伍整天在家里大哭,MOMO和六六异常安静。小伍说,平时如果到了散步的时间,她们一定会吵闹着要玩具,让小伍和她们玩。但那几天,她们只是凑在小伍的一左一右,有时坐着有时趴着,默不作声,屁股紧紧挤在小伍身上。

小伍那时最怕听到的,就是别人对她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她觉得一点作用都起不到。她反而觉得,狗狗们能感受到自己的悲伤。这时“不会说话”的陪伴,反而胜过一切人类的交流和安慰。

近年来,我国宠物行业高速发展,其中宠粮的多样化尤为明显。养宠30多年的小伍,见证了宠粮一路以来的变化——从20年前的“鸡肝拌馒头”“人吃啥宠物吃啥”,到有专门的主粮、罐头,再到种类丰富、口味多样的零食、冻干、湿粮。

更有营养的宠粮也成为人们的新选择。有的狗粮会加果蔬粉和鱼油,让狗狗毛发更亮、延缓衰老。小伍买了含黑蔓越莓粉和姜黄粉的狗粮,可以提升免疫力、补气血。这是她根据小狗的品种、年龄、健康状况、口味,综合做出的营养搭配。

目前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专注于宠物用品和宠物护理服务的宠物专门超市。| 受访者供图

宠粮品牌WoWo表示,宠物行业的营养主粮刚刚起步,把营养做好吃是他们的目标。目前已经与诸多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对犬猫的摄食特性做了大量观察和研究,选取了海苔、椰子、鳕鱼、磷虾等宠物天然爱吃的食材裹粮“希望宠粮不只是一碗深褐色的颗粒,更是让宠物们觉得有食欲感、主人看着觉得配作为给家人吃的一顿饭。

宠物的活动范围也从住宅、小区扩大到更多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商场和品牌宣称“宠物友好”,给宠物提供专门活动的区域和食物。

不过在小伍看来,目前国内公共场所对于宠物的包容度仍然有限,很多商场只是把“宠物友好”作为营销噱头,大部分商场还是有“禁止宠物入内”的标识。公共交通也明确拒绝宠物,即便是放在包里,宠物也不被允许进入公交地铁。网约车公司虽然在大力推广“宠物友好专车”,但在上车前被临时告知不允许带狗的情况,小伍也碰到过几次。

近年来,伴随着伴侣动物饲养规模的不断增长,围绕着宠物的衣食住行用也在高速发展着,从生到死,从盈利到非盈利,逐步发展出了一条全产业链生态。|受访者供图

当动物更多进入到公共场域,也会引发新的冲突。2023年10月,四川崇州,一只黑色罗威纳犬未被牵引,撕咬小区内一名2岁女童,女童受伤严重。事后多地严查宠物狗拴绳情况,多只流浪狗被扑杀。2024年11月,广州超过40只宠物狗在街头疑似中毒死亡。2024年10月至11月,华中农业大学在校生苏某某将药物碾成粉末,投喂校内流浪猫,导致10余只流浪猫接连死亡。流浪动物的生存正经受着严酷挑战。

近年来在发声层面,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对“领养代替购买”的接受度很高,但在实际选择中,这仍然是少数人的选择。一来领养动物的宣传有限,养宠新手往往会挑选品种宠物;二来在领养前,需要领养人进行严格承诺,避免动物二次弃养的情况出现,这也劝退了很多人。

图源|视觉中国

彩虹星球是一家宠物殡葬公司,创始人英豪对此表示乐观。据他对客户的观察,养宠人第一只宠物更倾向于挑选名贵或者稀缺的品种,但随着和小动物的相处,他们会发现除了外形,小动物的差别没那么大,感情都很真挚。如果继续养宠,这些人往往会选择领养。

在彩虹星球北京朗园店,伴随着门外的风铃声,家长和小动物会进入一幢以乳白色为主色调的建筑。店内设有温馨的音乐和香气,来到这里的动物遗体,会在清洗后,被放到告别室松软的毯子上,周围铺满鲜花。主人在这里和小动物做最后的道别。

彩虹星球北京朗园店内的宠物照片陈列墙。彩虹星球宠物殡葬服务主要为宠物提供尊严的告别仪式,为宠物主人提供情感上的慰藉。| 受访者供图

店内设有一面面去世动物的照片墙,上面有每只动物的名字、出生和死亡日期。在纪念区,很多小动物的骨灰和遗物被存放于此,有的旁边摆放着一家合照,有的放着家长寄语,有的放着它们生前爱吃的食物。

宠物殡葬行业近年来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体面的方式,和宠物告别。但据英豪介绍,行业存在跟风开店现象,光北京就有近100家宠物殡葬店,但每天有火化殡葬需求的宠物只有三四百只,这是个“慢行业”。

彩虹星球北京朗园店内的宠物主任留言簿。与宠物告别,对主人来说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体验,不仅是一个生命的失去,也意味着要处理情感的失落和哀伤。| 受访者供图

每年到了祭奠亲人的日子,小伍都会在街边划一个小圈,用树枝写下所有死去小狗的名字,一边给他们烧纸,一边和他们“说话”。

邦邦去世后,有一天儿子阿萨突然问小伍,“妈妈你会死吗?”小伍说当然,每个人都会死。“如果我死了,我会想办法给你发信息,我们俩可以定一个暗号”,她告诉阿萨。

就如同她曾经和邦邦约定的那样。

编辑 | 周鑫

文字 | 姜涛

设计 | 师钰哲

图片 | 见文中标注

0 阅读:0
笑笑看养护

笑笑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