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古塔(唐山丰润区天宫寺塔)

黑风夜话吖 2024-08-22 01:49:49
又见古塔(唐山丰润区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

高大的泡桐树花开正盛,聚伞般的花朵垂下枝头,呈现美丽的淡紫和洁白,泡桐花象征永恒的守候,花开花谢,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她守望着高台上的古塔。古塔名叫天宫寺塔,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已历经千年的风雨。

泡桐树

重回丰润,又见古塔,既熟悉又陌生,屈指算来,间隔已有四十多年。唐山震后重建,当时的冶金部新设冀东矿山设计院,最初选址丰润县城,在辽宁鞍山工作的父亲母亲参加了新院的建设。记得是1979年的暑假,我赴丰润探亲,出火车站,站前还是一条简易马路,马车和自行车争道,扬尘弥漫,因震后不久,目之所及都是低矮的简易平房,但见远处一座灰黑的旧塔矗立于地平线上,空旷中格外醒目。后来沿着一条坡道专门造访古塔,当时的古塔被凌乱无序的土屋围着,只能近看一面无法环行,大地震对塔体造成了严重破坏,塔刹已不见踪影,塔身出现多处裂缝,但它顽强地屹立不倒,成为这一带最高的地表建筑。

丰润迎宾路

高楼林立

冀东院几年后迁至秦皇岛,古塔成了淡淡的回忆。四十多年后,我们兄妹三人陪同九旬的老母亲寻访她工作过的旧地,几乎所有的念想不复存在,丰润火车站已变更为新的唐山北站,站前是笔直的通衢,父母生活工作了五年的旧址早已高楼林立,丰润汽车站依稀还在原地,但也旧貌新颜,还有流经老县城的还乡河,已整治成一条清洁美丽的景观河道,唯一能勾起记忆的就是天宫寺塔,尽管当年在丰润时并不知道它的名字。

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在1986年和200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维修,古塔已耸立于高台之上,塔身处饰修了须弥莲花,加固了六层以下的塔体,七层至十三层拆除重建,重新安装塔刹。如今的天宫寺塔为十三层叠涩密檐实心塔,八角形状,塔高24米,塔身的门窗、壁龛和密檐的斗拱、屋脊处的砖雕均精美绝伦。古塔南侧假门上方刻有“天宫寺塔”,与之对应的北面是“极乐”二字,竖写的小字为“重修大天宫寺宝塔”,具体的年月无法看清,应该是历史上的某一次修缮所为。

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是古天宫寺的组成部分,传说在辽清宁年间,有位张姓盐监见丰润城西高岗下溪水缠绕,立于岗上,北望燕山,南顾陇亩,无疑是非常的礼佛之地,遂建造一座三进寺院,名天宫寺,寺成后又起砖塔一座,塔制为辽金时期常用的密檐式。千百年后,寺院无存,宝塔几经修葺依然存立。如今在天宫寺塔一侧集拢着数具古碑,依稀可辨明清历次修缮的记录。

古碑

修复碑记

千年不倒的天宫寺塔成为丰润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上世纪八十年代古塔重修时,从塔心室里发现一批珍贵的文物,其中的辽代经卷为国内孤品。2006年,天宫寺塔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宫寺塔

天宫寺塔公园

天宫寺塔所在地已变身为美丽的公园,园内青草茂盛、绿树葱茏,亭桥水榭珠联成景,使人目不暇接,旧貌已不再,新颜满人间。

曹雪芹

大观楼

回程途中,又造访了还乡河道上新建的一处仿古园林,园林以祖籍丰润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名字命名,称曹雪芹文化园。河水汇成一片碧波,巍峨的大观楼雄峙水边,鱼跃鸢飞,天高气清。

浭阳渡口

水边立有一块浭阳渡口的碑石,还乡河古称浭水,相传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押往五国城,途经丰润城西,来到了浭河渡口,宋徽宗看着西流的河水,发出了“万水向东,唯此水西去,过此渐近大漠,吾安得似此水还乡呼”的悲叹。从此,浭水被称为还乡河。

曹雪芹文化园

还乡河是丰润的母亲河,也是一条英雄的河流,抗日烽火岁月里“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河上。还是在这条河边,管桦为自己的家乡写下了一首儿歌,“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泡桐花

人生不管处于什么年龄,能够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是很幸福的。又见到美丽的泡桐花,看来,她守候的不只是天宫寺塔,还有这片日新月异的大地。

丰润棋子烧饼

0 阅读:15
黑风夜话吖

黑风夜话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