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上学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师说,你看XXX每天很努力,作业没有缺过一次,就是最后考试没能考好。也经常听同事讨论,你看谁谁在哪个公司,辛辛苦苦干了多少年,没有升职,依然是老样子。
这些我们经常遇到,也经常听到,大多时候会比较感叹地说一句,可惜了。其实并不是可惜与否的问题,不排除,大多数的状元都是从书堆里爬出来的,但考上大学之后,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步入职场,也是一样的,同样的环境,三年后,五年后,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这些并不是方法不对,只是针对不同的事情,每个人处理的方式不同。我们经常听人说,一定要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要坐井观天,不然就会像那只青蛙,自己的眼里永远都只有那同一片天。
其实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物品,当我们想去了解他的时候,大部分人的操作都是不对的。就像正在开车的时候,轮胎没气了,走不成,你坐在车里找哪里出了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的,下车,围着车走一圈,就知道哪里出问题了。
把一个人放在一个纸箱里,不出来,永远了解的都是箱子里边有什么东西,如果想把箱子领掂起来,在箱子里显然是完不成的。只有站在箱子外部,才能判断这个箱子到底有多大,才能知道需要多少人把他掂起来。
就像学习一样,老师说让把节选的一段课文背诵一下,并了解一下是什么意思。有很多同学会一头扎进课文,一遍一遍地背,最后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意思。但也有同学会先找到节选自那篇文章,通读之后,了解什么意思之后,再去背诵,一定会更加轻松。
现在,大多数人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并不是站在大门之外去先了解整体情况,而是打开房门,看到屋子里有一个大纸箱,打开大纸箱,看到有一个保险柜,然后再打开保险柜,这样的方法是降级的方法,而不是升级的方法。
了解一件事情,一定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有了方向才会有具体的方法,这样才是正确。通过正确的方式了解、得到想要的信息,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操作方法,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或者目的。
没有一件事情是单独成立的,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其中相关联的每一种情况,全局掌控才能取得全面突破。
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每天我们都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各种新的知识,新的资讯,但好像我们并没有随着这些获得的知识和资讯,越来越聪明,反而越来越糊涂,选择多了,不知道如何选择,面对各种事情,不能有效地处理,这好像就是一种普遍现象。
唯有从每件事情的全局出发,从外部向内部去逐步观察,才是解决事情的正确方法,才会让我们在不断更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