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唐亮,有“军中老实人”之称。老实到什么地步呢?1956年党的“八大”上,唐亮原本在中央委员候选名单里。然而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他主动申请,划去自己的名字。
当选中央委员,意味着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唐亮却放弃了这一资格,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杨得志口中的“军中老实人”1910年,唐亮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贫农家庭。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他6岁给地主放牛,后来在宗族长辈的资助下才上了小学。
1920年,唐亮的父亲在饥寒交迫中去世。为了挣安葬父亲的钱,唐亮去了浏阳一家鞭炮厂打工。那个年代的工人饱受压迫,唐亮作为童工,更是吃尽了苦头。
后来,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压迫,唐亮参加了“青年工人俱乐部”,并于1930年参加红军,在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效力。他经历过反“围剿”、长征,抗战时期在冀鲁豫军区当政治部主任。
1940年,唐亮已经30岁了,还是孤单一人。有人劝他找对象,他“嘻嘻”回答:“等革命胜利了再说。”
唐亮不是不想找,是他性格腼腆,一跟女同志说话就脸红。他又特别喜欢小孩,经常抱着战友的孩子玩耍,逗得孩子哈哈大笑。军区参谋长卢绍武忍不住打趣说:“老唐,你这么喜欢小孩,结婚生一个啊!”
军区司令杨得志也替唐亮着急,说:“我们的唐亮同志是个老实人,我们要想办法解决他的个人问题。”
后来,在杨得志夫妇的撮合下,唐亮认识了女战士张锐,终于解决了终身大事。
解放战争时期,唐亮已然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他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还带出了赫赫有名的“陈唐兵团”,在三野地位仅次于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济南的时候,“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就是唐亮提出来的。唐亮上将后来回忆说:“要打‘明白仗’,不打‘糊涂账’,因此战斗口号很重要。”
家庭困难,妻子被嘲笑“乡巴佬”唐亮身为开国上将,对自己的资历、贡献却看得很轻。有人曾问他,他是哪年参加革命的,他回答:“1930年。”
其实早在1926年,唐亮就参加了赤卫队,比他说的提前了4年。资历是评级、评待遇的重要依据,可唐亮却说:“赤卫队属于民兵性质,不算正规部队。”
唐亮不仅看淡自己的荣誉,对家人要求也极为苛刻。新中国成立后,唐亮出任南京市委书记。尽管将军行事低调,他当“大官”的消息,还是被妻子张锐的娘家人知道了。
张锐的二舅,本来是做小买卖的,他直奔南京,要求唐亮给他谋个差事。唐亮不好拒绝,问他:“你想做什么?”二舅回答:“想当兵。”
唐亮乐了,二舅40多岁的人,哪支部队能要他。可二舅狮子大开口,声称:“当官还不行吗?我想当团长!”
唐亮脸色大变,拍案而起,把二舅赶了出去。
别说唐亮的亲戚,连妻子张锐都占不到他的便宜。1953年,随着时局的稳定,解放军进行了大裁军,张锐也在裁撤的行列。
相关部门考虑到张锐是唐亮的夫人,决定暂缓裁撤。可唐亮不同意,找到该部门领导说:“是不是因为我是你们的领导,就能搞特殊?”
部门领导无奈,考虑到张锐连续12年担任连级干部,决定以副营长的职务给她办理退休,也被唐亮拒绝了。
唐亮家有8个孩子,加上夫妻俩有十口人,全靠唐亮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艰难。8个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剩下以后,接着给小的穿,打满了补丁。为了缓解生活困难,张锐想出去工作。唐亮不同意,对妻子说:“这么大个家,还不够你忙活的?再说了,你出去工作,地方干部以为你官大,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嘛!”
张锐在家当全职太太,很少出门。以至于她有一次到南京军区总医院看病,因为衣着朴素,被医护人员以为她是进城的农妇,嘲笑她是乡巴佬。
那时候唐亮是军区政委,军区第一夫人遭到如此嘲笑,让张锐很生气。可唐亮得知后笑着说:“这有什么,咱们本来就是乡巴佬出身。而且没有农民的辛勤劳动,城里人吃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靠什么?”
以身作则,为国家省钱唐亮的节俭,在军中是出了名的。
1955年,唐亮出任南京军区政委,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南京军区是大军区,开国上将也只有57位,唐亮的级别不可谓不高。可尽管身居高位,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1950年“八一”建军节,陈毅到南京视察工作。唐亮把陈毅请回自己家,让管理员炒了几道菜,热了一壶酒,边喝边聊。陈毅很满意,直夸饭菜味道好。唐亮笑着说:“这比大饭店更实惠,更自在。”
南京军区开政工会,唐亮规定:会场不提供茶叶,只准备白开水。想喝茶的,要自带茶叶。一些干部不满意,唐亮却说,如今国家有困难,能省一点是一点。
军区装甲兵成立的时候,有人建议庆祝一番,吃一顿庆功宴。唐亮同意庆祝,但也表示:“只开小型座谈会,不吃饭。”在将军看来,庆祝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吃饭,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交流经验,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还有一次,相关部门向军区申请,在军区建一个大礼堂。将军回复:“只准盖小礼堂。”将军认为,礼堂可以有,但没必要大,盖得够用就行了。
1959年,唐亮在军区礼堂给新提拔的干部作报告,特意提到四条:一不贪污;二不腐化;三不抗上;四不欺下。将军讲完,会场鸦雀无声,数十年后人们仍记忆犹新。
1986年,唐亮将军去世后,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只有两箱衣服和几个书柜的图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遗物。
毛主席一句话,放弃进中央1956年,唐亮作为解放军代表团代表,赴京参加中共八大会议。
唐亮是南京军区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从哪个角度讲,他都应该是中央候补委员。事实也的确如此,唐亮在中央候补委员的预选名单之中。
不过在9月初的预备会议上,毛主席一席话改变了唐亮的想法。毛主席提出:“我们是一个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党,每届中央委员可以增加一些,但不宜太多,这次能否减掉一些呢?”
当时,候补中央委员的名单已经发给各代表团,留谁减谁,让负责的同志很为难。但唐亮没有犹豫,他立即给解放军代表团团长刘伯承写信,恳请去掉他的名字。唐亮在信中提到三点,第一,自己在政治上不够成熟,且没有突出贡献;第二,名额有限,自己身为大军区政委,即便不入选,也能到北京开会;第三,自己不算年轻也不算老,以后还有机会,再等几年不迟。
唐亮的高风亮节,令毛主席大为感动,评价说:“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主动让步,唐亮是个好同志,令人敬佩啊!”
不过唐亮也有“欺骗”毛主席的时候。那是在60年代初,毛主席到南京视察,亲自前往中山陵看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彼时彼刻,一幕幕革命往事涌上主席的心头,问身边的唐亮:“你会游泳吗?”
唐亮知道毛主席喜欢游泳,多次在长江畅游。他不想扫了主席的兴致,回答:“报告主席,会一点。”
唐亮说完就后悔了,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怎么能对主席说谎呢?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唐亮每天到游泳队学游泳,学了十几天,终于学会了“狗刨式”,对毛主席有了交代。
唐亮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自省、自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