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全国的饥荒仍在蔓延,在中央的指示下,国务院副总理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足迹遍布湖北、湖南、西藏等多个省、自治区。
时值困难时期,钢铁产业仍是重中之重,大冶冶炼厂因此成为陈毅考察的重要一站。视察期间,陈毅听取厂长、党委书记赵宽铭汇报工作,突然想到一件事。陈毅问赵宽铭:“刘帅那个姓赵的警卫员在哪?是在这里工作吗?”
赵宽铭心领神会,回答:“他叫赵开义,在我厂工作!”
陈毅点点头,表示一定抽出时间,见见这个赵开义。
那么,赵开义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为何被陈毅元帅如此惦记呢?
四川小兵,给刘伯承当警卫陈毅口中的“刘帅”,正是刘伯承元帅,而他要找的赵开义,与刘帅交情匪浅,不仅是四川老乡,还曾担任刘帅的警卫。
1903年,赵开义出生在四川广元的一个贫农家庭。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他没有上学的机会,小小年纪就去了地主家当长工。往事不堪回首,直到晚年,赵开义仍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在地主家,赵开义承担的是喂牛、放牛的工作。他天不亮就要起床,打扫牛圈,然后上山砍柴。到下午的时候,他赶着牛来到山坡,牛在坡上吃草,他一刻不得闲,割一篓草背回去。
由于任务实在太重,赵开义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地主不体恤他年幼,轻则不给他吃饭,重则拳脚相加。一次,他赶着牛群上山,回来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一旦让地主知道,非剥了他的皮不可,他惊慌失措,吓得逃了出去。
赵开义不敢回家,躲进深山,饿得头晕眼花。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他灵机一动,参加了广元的游击队。红四方面军入川后,这支游击队被红军收编,编入王树声的31军,赵开义就此成为红军的一员。
赵开义参加红军的时候正好30岁,参军算晚的了。但他拼劲十足,跟随王树声南征北战,后来参加了长征。
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红31军在甘肃天水与国军胡中南部展开血战。赵开义不幸负伤,左腿残疾,被评为乙等伤残军人。
抗战全面打响后,以红四方面军为班底的八路军129师成立,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赵开义有勇有谋,又是两位首长的四川老乡,被分配到129师司令部工作,担任警卫员。
也是从那时起,赵开义成了刘伯承的警卫,与刘帅朝夕相处,共渡难关。
受刘伯承重托,护送刘太行赴延安在担任刘伯承警卫员的岁月里,最让赵开义印象深刻的事,是护送刘帅长子刘太行赴延安。
1937年,刘伯承与汪荣华结婚。1939年3月,汪荣华在山西辽县生下第一个孩子。刘伯承大喜过望,可他身在前线,无法顾及妻儿,考虑到129师奋战在太行山上,于是给儿子起名刘太行。
作为师长的儿子,刘太行深受众人的疼爱,可根据地条件艰苦,他从出生那天起就吃尽了苦头。母亲汪荣华没有奶水,只好给他找了个奶妈,可没过半年,奶妈就离开了。刘太行吃不上奶水,只能和大家一样,靠野菜糊糊充饥。
1944年,日军展开最后的疯狂,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为了保护革命后代,中央决定将分散在各地的孩子接回延安,送到保育院进行集中照顾。
刘太行刚满5岁,不得不和父母分离。他年纪尚幼,而且要突破多道封锁线,由谁来护送呢?当司令部询问刘伯承意见的时候,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必须是四川籍。
刘帅的意思很简单,护送刘太行的,必须忠实可靠,最好能陪儿子说说话。这样一来,赵开义成为不二人选。赵开义受刘帅重托,不辱使命,一路长途跋涉,将刘太行送到延安。
抵达延安后,由于中央人手不够,又让赵开义留一段时间,留在杨家岭照看刘太行。刘太行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特别喜欢和赵开义待在一起,甚至一度视赵开义为父亲,喊他“赵爸爸”。
毛主席、朱德空闲的时候,经常把刘太行接过来,陪他玩耍。时间一长,刘太行也不怕毛主席,不请自来。
一次,刘太行来到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发现毛主席不在,桌上放着一盒烟。他恍然想到,赵开义也喜欢抽烟,于是把这盒烟拿回去,交给赵开义。
赵开义得知这盒烟的来历,虽然感动,但还是训了刘太行一顿。他说:“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何况是毛主席的烟!”
赵开义陪刘太行回去送烟,也第一次亲眼目睹毛主席的风采。他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穿着粗布棉衣,戴着灰帽子,没有一点中央首长的架子。
陈毅视察工厂:赵警卫在哪一个月后,赵开义将刘太行托付给康克清照顾,完成任务,返回太行山。
刘伯承非常感激,考虑到赵开义以前没有机会读书,于是安排他再赴延安学习。可赵开义一心想回前线,在抗大学习了一个礼拜,就向刘帅申请,回前线继续打仗。
赵开义年过40,没有对象。刘伯承得知后牵线搭桥,将女战士张福果介绍给他。在刘帅的主持下,赵开义与张福果举办了简朴的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新中国成立后,赵开义从部队转业,担任中南建筑局华中区总务科长。“大炼钢铁”运动开始后,他又主动调地方工作,担任武钢大冶铁矿冶炼厂行政科长。
他身处工业建设的第一线,兢兢业业,一刻也不敢松懈。与此同时,他也无比怀念陪在刘帅身边的日子,可刘帅忙着建军校,他也不方便叨扰。
1961年,赵开义有幸见到了另一位元帅——陈毅。当时陈毅到湖北视察工作,特意来到大冶冶炼厂,考察钢铁生产情况。
革命年代,陈毅对在刘伯承身边工作的赵开义有些印象,记得他也在厂里工作。于是在视察间隙,陈毅问厂领导:“刘帅那个姓赵的警卫员在哪?”
很快,赵开义就被带到招待所,与陈毅见面。陈毅看他来了,立马起身,走过去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终于见到你了!”
赵开义身为刘伯承的警卫员,却自甘平凡,屈身工厂,令陈毅大为敬佩。陈毅问赵开义,他有什么要求尽管提,组织上尽量给他解决。赵开义想了会儿,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别的要求,就是买不到酒喝。”
陈毅哈哈大笑,当场指示厂领导,赵开义可以凭《老红军特供证》,每月固定领一些酒、肉粮票。
在陈毅的关照下,赵开义一家的情况大为改善。
紧急赴京,见刘帅最后一面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后,赵开义离开湖北,回了四川老家。
也是在这一年,刘伯承元帅眼疾加重,被迫返京治疗。接下来20多年的时间里,刘帅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左眼完全失明。
1986年,刘伯承病入膏肓,住在北京301医院。夫人汪荣华知道他大限将近,给湖北发去急电:请赵开义同志火速赴京!
赵开义当时已经恢复工作,担任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副经理。收到急电后,他立马带着老伴、儿子儿媳、孙女赴京,见刘帅最后一面。
赵开义一家抵达北京后,刘伯承的老部下程启光早已在车站等候,将一家人安排在招待所,第二天一早前往301医院。那个晚上,赵开义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脑海中全是与刘帅奋战在太行山上的场景。
次日一早,赵开义来到病房,扑鼻而来的是消毒水的刺鼻气味。一想到老首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住了几个月,他就觉得辛酸,掉下泪来。
汪荣华看他来了,上前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我们有40多年没见了吧!”
赵开义的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地说:“我十分想念您和刘帅!”
刘伯承双目失明,只能“听声辨认”,他朦朦胧胧中听到一句:“师长,赵开义看您来了......”刘伯承想回应,却说不出话来,嘴巴动了动,向他示意。
从医院出来后,赵开义受邀来到刘帅家做客。汪荣华叫来长子刘太行,郑重地说:“太行,这是你赵叔叔,当年是他冒死将你送到延安,你可不能忘记他!”
时隔多年,刘太行已经记不清赵开义的模样,但仍记得当年去延安一事,轻轻喊了声:“赵叔叔。”
分别时,汪荣华又叮嘱赵开义:“老赵,以后你有什么事,就给太行打电话吧......”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逝世。赵开义悲痛不已,留京参加了追悼会。四年之后,赵开义带着对刘帅的思念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