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大浪淘沙。有人坚持到最后,功成名就,也有人本来起点很高,职位很高,却中途脱离组织,默默无闻。
廖如愿就是后者,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是省部级干部,在湖南点燃革命烈火,又赴满洲领导工作。可在建国后,他只当了一名茶叶商人,昔日同事却成正国级......
那么,廖如愿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廖如愿
红军正部级领导,点燃革命烈火1904年,廖如愿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杨林乡卢家坊的一个地主家庭。
廖如愿家境不错,自幼得到很好的教育,17年那年考入武昌旅鄂中学。他入学那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新式思想在武昌迅速传播,涌现出大批早期革命的中坚人物。廖如愿也深受影响,于1923年入党,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
廖如愿的起点非常高。1925年,他毕业返乡,在组织的安排下负责在安化秘密建党。他创办了农民夜校,提高农民觉悟,又成立农民协会,与地主乡绅抗争。他还组织了“三都学生会”,培养出了包括滕代远在内的大批优秀青年。滕代远后来成为井冈山主要领导人,建国后任铁道部长。
1927年,廖如愿被选为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正式走上领导岗位。当革命陷入低谷的时候,他一手建立起益阳特委,因为表现突出又兼任湖南省委农委书记。“八七会议”后,他在老家安化发动年关暴动,革命烈火在三湘大地猛烈燃烧。
1928年,廖如愿又出任湘鄂赣边特委组织部长,带领游击队转战湘赣边界。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支游击队遭受巨大损失。廖如愿无奈回乡,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无法藏身。
中共长江局考虑到这种情况,调廖如愿赴东北工作,建立党组织。
转战满洲,营救刘少奇1928年9月,廖如愿抵达营口,建立起党支部,与上海党中央取得联系。半年之后,他升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他的上级、战友和同事,正是担任省委书记的刘少奇。
对于刘少奇,大家都很了解,他长期担当领导职务,1959年当选国家主席。
刘少奇、廖如愿领导的满洲省委,是中共在东北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的革命工作开展得晚,军阀势力更为强大。面对如此艰难处境,刘少奇、廖如愿等人沉着机智,将红色火种撒向东北大地。
从事革命工作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刘少奇就有一次身份泄露、被捕入狱的经历。
那是在1929年8月22日,刘少奇去奉天的一家纱厂,准备发动罢工运动。这家纱厂是东北最大的官商合营企业之一,有3000多名工人,过半是童工。这些工人饱受压迫,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却经常被拖欠工资。
刘少奇此行的目的,就是团结工人阶级,把大家组织起来罢工。可他来到纱厂门口,发现提前约好的厂领导没来,工人们也没有下班。就在他感到疑惑的时候,几个厂警冲了出来,不由分说控制了他,把他押到了沈阳警察局。
敌人认定刘少奇是“煽动工潮”的领导人,把他关进了看守所。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少奇毫无畏惧,只说自己名叫成秉真,是来沈阳投奔亲戚的,口渴了才到厂里讨口水喝。与此同时,刘少奇大声抗议:“你们平白无故抓人,没有道理!”
敌人暂时拿刘少奇没办法,另一边廖如愿及时展开营救。他通过中间人联系到警察局的司法主任,以“成秉真”亲戚的身份为刘少奇开脱,给了他一些好处。
司法主任收了廖如愿的好处,也拿钱办事,在案卷中为刘少奇定性:无故徘徊在厂外,非奸即盗。
就这样,一场政治事件化解为治安案件,刘少奇随即获释。由此说来,廖如愿算得上刘少奇的救命恩人。
不幸被捕,招供后开除党籍1930年,刘少奇离开东北,廖如愿也有了新职务,调任东满特务书记。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他广泛发动群众,吸收400人入党,建立起三支游击队。这些革命力量迅速成长,形成了东北义勇军的雏形。
一年之后,廖如愿改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见证了“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性巨变。
事变发生后,廖如愿火速赶往省委机关所在地——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与省委书记张应龙、宣传部长赵毅敏等人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公开发布一份宣言,揭露侵略中国东北是日军蓄谋已久的阴谋,号召东北民众团结一来,共同抗日。
9月19日,“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见报。这是中国表明抗日决心的第一份宣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发表的第一份宣言,史称《9·19宣言》。
廖如愿作为满洲省委的高级领导人,全程参与了这一历史事件。遗憾的是,这也是他政治生涯最后的巅峰。
1931年11月21日,廖如愿和宣传部秘书杨先泽出门办事,经过俄国驻沈阳领事馆门口。这时日军宪兵队突然出现,要求进行搜身。廖如愿袖筒中藏着两份抗日传单,被日军搜出,当场被捕。本来杨先泽走到前头,没有被日军认出来。可他一看廖如愿被捕,仓皇逃跑,被日军追上,也抓了起来。
杨先泽被捕后,在日军的言行逼供下承认自己的身份。不仅如此,他还供述赵毅敏是他的直接领导,交代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全部情况。
22日上午,省委书记张应龙被捕,也叛变了革命。他交代了自己的住址,住在他家的赵毅敏也随即被捕。
赵毅敏
廖如愿是第三个叛变革命的。起初他一口咬定,说自己叫黄云腾,从营口到沈阳。他刚来沈阳不久,看见路面上有两张纸张,没有看清上面的纸,准备拿回去包东西。可日军信不过他的说法,对他使用了酷刑。
廖如愿经受不住,只好供出了一处赤色救济会的地点。这是满洲省委的接头地点,廖如愿一位早已废弃,供了出来。不幸的是,外面的接头党员毫不知情,被敌人设哨逮捕。
这起事件给满洲省委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上到省委书记,下到基层党员,共有44人被捕。廖如愿随口说的一句话,加剧了悲剧的发生。
正因如此,廖如愿和张应龙、杨先泽一样,被新组建的满洲省委开除党籍。
出狱后当茶叶商人,恢复党籍1933年冬,廖如愿被押往奉天第一监狱服刑。一年之后,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的皇帝,发布第8号特赦令,廖如愿被释放。
一同被特赦的还有原满洲省委宣传部长赵毅敏、奉天特委书记杨一辰等人。新中国成立后,赵毅敏曾任中纪委副书记,杨一辰曾任河南省副书记,拨云见日。
赵毅敏、杨一辰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他们坚持革命斗争,出狱后继续奋战在东北的白山黑水。可廖如愿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被开除党籍,只好回到湖南老家。
回乡之后,廖如愿试图与组织取得联系,可当时红军已经转移,湖南省委机关转入地下,他多次寻找也没有结果。
1938年,廖如愿“自立门户”,组建起资江抗日游击队,举起抗日大旗。他一度将队伍壮大到300余人,但因为缺少军备,抢了国军的物资。国军派出一个师“围剿”,游击队伤亡惨重,廖如愿被迫远走湖北。
与组织失联,游击队就被摧毁,廖如愿情绪低落,痛苦消沉。1941年,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在汉口经商,做茶叶买卖。他赚了不少钱,但始终牵挂着革命,内心无比纠结。正如他所说:“我精神上是劳动者,但也已经堕落。我几次跑到解放区去,可念及一家老小,加上自身惰性,苟安了一段时间。”
1949年初,廖如愿回到家乡安化,与中共安化县委取得联系。组织派他去资江策动国军起义,没有成功,他也再次错过救赎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廖如愿被扣上“大资本家”的帽子,日子过得不好。他几次向组织申述,请求恢复组织关系,列举了他在各个阶段的贡献。然而由于资料不全,再加上廖如愿有叛变的前科,他的身份始终没有得到证明。
廖如愿不是没想到去找刘少奇,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与日理万机的领导人不匹配,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廖如愿不愿麻烦刘少奇,他却因刘少奇受到牵连。1967年7月,他被列为重点证人,要求交代与刘少奇的关系。他坐了牢,但始终坚持原则,拒绝做伪证。
1972年,廖如愿被解除监押,一年后病逝。
1987年,廖如愿获得平反,中央组织部肯定了他在革命早期为党作出的重大贡献,恢复了他的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