轭式方向盘一无是处?我们还需要刻意的“电车感”吗

驾仕派趣谈车 2024-12-11 09:30:38

每个具备成熟设计体系的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族元素和特征,而在汽车发展史的不同阶段,各个厂商的设计又深受当时行业整体风向的影响,比如20世纪末方头方脑、棱角分明的行业主流,21世纪就转向了平滑、圆润的流线型风格。

而在汽车动力逐步迈向电动化,一场影响整个行业的设计变革也同步展开,不管是插混、增程、纯电,还是传统的燃油车,近几年的造型设计都卷入到了“电车感”这个主旋律中。

就和我们前几篇聊的纠偏话题一样,新能源时代的汽车造型,也没能免俗地出现了用力过猛、设计过度的问题。哪些设计元素是昙花一现,哪些是经过检验的有益变革,如今市场和消费者,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

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日行灯、封闭式车头、无边框车门,不管是否和电驱化有逻辑因果关系,这些都是新能源时代普遍出现在主流车型上的经典设计。

而在车内,可玩的花样还更多。尽力砍掉实体按键的极简座舱,面积超大、但普遍不配遮阳板的玻璃车顶,下方镂空的悬浮扶手台,大尺寸的中控屏、曲面屏或者横亘整个中控台的超长带鱼屏,都是新能源市场发展初期的时髦元素。

更为激进的,还有砍掉一半的轭式方向盘,集成到屏幕上的虚拟转向拨杆,彻底挑战了用户百年来形成的驾驶习惯。

催生这些改变的动因,并不仅仅是动力电驱化,还有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发展和成熟,但因为它们普遍出现在新能源车上,我们就把它们统称为具有“电车感”的设计。

这种创新设计的集中爆发,在汽车百年发展史上并不稀奇,例如上世纪80年代处于经济泡沫时期的日本,还出现过可翻折大灯、后视镜雨刷这类花哨功能,因为实用性和成本不成正比,没能在设计演变中保留下来。

最近这一波设计创新也一样,短短几年时间,就有一批“电车感”的设计元素经历了爆发到没落,不过也有一些好的设计,得到市场认可后逐渐成为主流。把这些设计元素进行归类,大概有下面三种:

01几乎全员差评,短期内很难普及

创新设计受到的评价往往褒贬不一,但受到几乎一致差评的,还是极少数。能归到这一类“电车感”的设计,差不多就只有轭式方向盘和转向灯虚拟操控了。

轭式方向盘的“始作俑者”,无疑是特斯拉,它的诞生和智能驾驶辅助的进步息息相关,算是一个相对超前的设计,但在全自动驾驶还远未实现的当下,轭式方向盘的缺点,就属于谁用谁知道。另外在智驾领域不算领先的智己,跟风轭式方向盘,主要目的还是配合那块超长带鱼屏,这就更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至于藏到中控屏里,需要点按操作的虚拟转向灯,它的问题就不用多说了。

02褒贬不一,优缺点并存,未来或许更完善

隐藏式门把手、大尺寸玻璃车顶、超长带鱼屏、电动开闭车门、虚拟控制键、无框车门,以及车头、车尾刻意为之的复杂灯组,都是前两年各厂商争相采用的设计元素,一度被视为新能源时代必要的设计创新,但最早的新鲜感过去后,消费者对这些设计的吐槽声音就出来了。

它们的缺点都很明显,隐藏式门把手开门不方便、且事故中有安全风险;没遮阳板的玻璃车顶采光强,但晒得也严重;超长带鱼屏看着拉风,但实际使用感受一般,还存在破损后维修成本高的问题;电动车门本来是好功能,但规避障碍物效果欠佳……

这类设计,都属于优缺点都很明显,就算好评、差评看齐,但它们都还存在额外增加成本的问题,成本反映到售价上,又影响了市场表现。如果让消费者投票,可能大部分人都宁愿舍弃这些花哨设计,换来更实惠的价格。

而从最近一些新上市的车型来看,很多车企也确实对这类设计进行了纠偏,不过这不代表它们会逐渐消失,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部分设计最终也可能会在创新和实用效果上达到平衡。

03普遍好评,已经成为主流设计

新能源时代催生的一系列新设计中,也有一些全员好评并得到普遍推广的元素,比如下方留有储物空间的悬浮岛台、后排的纯平地板,配防滑角度、取放顺手的手机无线充电板,能够防直吹的空调出风口等等。

除此之外,新能源原生平台的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的天然优势,比如能够在4米不到的微型车里做出可容纳四人的空间,也可以在前车舱做出一个容积可观的前备厢,这些都是新能源时代带来的正向的改变。

新潮从不和优秀画等号,消费者买车应该保持一种甄别的谨慎,而厂商在造车时,也应该充分地代入到实际使用场景,将成本花到真正有必要的好设计中。

(END)

0 阅读:14

驾仕派趣谈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