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政治局会议释放6大政策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7-30 18:56:10

一般而言,每年4、7、10、12月召开的季度政治局会议(10月不一定),都是决定经济政策方向的关键会议,其中7月下旬年中政治局会议承上启下,重要性仅次于为次年定调的12月会议。从过往看,年中政治局会议所定基调,一般会持续到当年底。

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从会议通稿来看,本次政治局会议释放了以下几个重大政策信号:

1.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横向对比来看,这一增速在全球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诸多市场机构预计全年增速将在8.5%左右,因此完成全年6%以上的目标增速并没有问题。

此次会议表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但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对此,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般而言,高层年中会议大多仅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因此“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的提法显得很特殊。

跨周期调节并非此次会议首次提出,该提法在去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首度提出。当时的政治局会议表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相对应,二者存在区别:逆周期调节,指在经济下行时宏观经济政策宽松,经济上行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以避免经济波动太大,但往往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宽松期积累泡沫化风险、收紧期风险被刺破。而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放松时不过松,收时不过紧,把政策评估期从短期扩展为中长期。

由于去年经济增速前低后高,相应地下半年基数较高,因此今年季度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市场预计四季度增速可能回落到5%-6%,今年底明年初的稳增长压力将会加大。

此次会议提出“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意味着宏观政策不止要关注下半年,甚至要关注明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视角更长、未雨绸缪,要为明年的不确定性“预留子弹”,因此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预计不会有太大动作。下文具体分析。

2.合理把握专项债发行进度

会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约1万亿,仅完成全年额度的27%,而往常进度达到六成左右。

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原因在于今年稳增长压力不大,因此提前批额度下得相对较晚,专项债也不必急于发行。此外,由于前两年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带来资金闲置等问题,今年对专项债项目审核更加严格。

政治局此番表态意味着,专项债发行可能难以加速,发行将持续到四季度,甚至部分额度可能结转到明年发行,最终在明年初陆续形成实物投资“稳增长”,这也是“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的应有之义。

3.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央行称,此次降准主要用来置换MLF及应对缴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因此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降准是量的层面调整,但央行近期一再重申‘看价不看量’,政策利率的变动是更值得关注的信号,因此降准并不意味着宽松。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也需‘留好子弹’。因此三季度继续降准概率小,但四季度MLF到期量大,如果出现经济增速下滑或债务爆雷等情况,再次降准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下半年,美联储货币转向越来越近,市场也高度关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此次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以为为主,不会盲目跟随美联储。

关于货币政策的内外协调,近年来备受关注。央行行长易纲2018年12月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讲座上阐述称,全球化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可避免要承担内外政策协调的“两难”。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兼顾国际经济协调。

当前看,中美经济基本面不一,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很正常。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虽然也要考虑外部因素,但会保持独立性,以本国的经济基本面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

4.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

房地产此前一度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就会适度放松。当前因为预期明年经济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有市场人士猜测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放松的可能。

此次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这意味着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当前央行宏观审慎管住房地产金融、各城市落实主体责任管住房地产调控、加大政策保障房建设的总体政策格局仍将延续。

5.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此次会议提出,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并非首次提出,此前一季度例会即已提到,当时用的词是“建立”,此次用的词是“落实”。这一机制似乎可以看到端倪,中央领导6月在青海考察时表示:

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政治责任,统筹抓好财政、税收、审计等工作,严肃财经纪律,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严格执行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近年的探索中,地方形成了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地方政府牵头的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

在金融风险处置方面,前者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精准拆弹的同时,加强风险形势研判,及时预警并提出建议。后者落实属地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调动地方行政资源力量,形成金融、财政、公安、司法、宣传等多部门合力,处置金融风险。

实践中,前一机制在31个省份均已成立且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机制,但后者机制尚不明晰。去年一些大型企业的违约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显示相关机制的欠缺,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新机制可能着眼于解决相关问题。当前,城投非标违约已经常态化,如城投债违约将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因此亟待建立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短期看,这一机制在地方层面可能演化为保刚兑,进而降低城投债风险。现在中央要求“不逃废债”,在地方层面已经演化为“不违约”。鉴于城投债违约对省级区域的巨大冲击,即使财政困难,但如果党政主要负责人选择力保,在短期内还是可以保住。

6. 纠正运动式“减碳”,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体而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今年来各部门围绕这一工作出台了很多政策甚至出现了“单兵突进”的现象,但此项工作并非短期的事情,涉及到未来数十年。

此次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这意味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顶层统筹工作将得以强化,以加强部门和地方、短期与长期的协调。

(作者:杨志锦 编辑:李伊琳)

43 阅读:27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简介:坚持新闻创造价值,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