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泰国为与中国建交,准备派“人质”来华,却被周总理婉拒

俊德谈历史 2023-02-25 09:19:04

在我国古代,两国建交或订立契约时,为表示诚信,有互派人质的做法。上世纪70年代,泰国政府最高顾问为让中、泰两国建交,想模仿我国古代这一做法,将自己的一子一女送到北京做“人质”。不过周总理拒绝了泰国的“人质外交”,但仍然允许两个孩子来到中国,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顾,让他们在中国居留十多年才离开。

这位泰国政府顾问叫乃讪,是泰国新闻界泰斗,也是当时泰国反共的总策划者。上世纪50年代,泰国非常贫穷,对美国经济援助的依赖性很大,美国不允许泰国与新中国来往,并要求乃讪在泰国策划反共、反华活动,乃讪均一一照办。

在泰国人的印象中,中国共产党就像美国人描述的那样,“野蛮、粗鲁、破衣烂衫”。因为中、泰两国尚未建交,消息闭塞,很多泰国人对此深信不疑,连乃讪等社会精英都不曾怀疑过这种说法。

不过,既然是谎言,就总有被识破的时候,就像林肯说的那样: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1954年,乃讪到日内瓦出席国际联工会议,偶然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中国政府代表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其儒雅的气质和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与美国人宣扬的“蛮横凶残”迥然不同。乃讪开始怀疑美国人宣传的真实性,动了要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回国后,乃讪私下里买来有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书籍仔细研读,还收听中国的英语广播。一段时间下来,他对新中国的看法产生了很大变化。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乃讪向泰国总理銮披汶说:

“中国是个大国,离我们还这么近,我们应该多了解了解。虽然我们现在不是万隆会议的正式成员,但我们应该去旁听,看看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銮披汶对乃讪的建议表示赞同,决定派外长旺怀亲王出席万隆会议旁听。

得知泰国会议组来到万隆,周总理很高兴,寻找机会与泰国亲王接触,并邀请他到自己下榻的地方共进晚餐。

旺怀亲王对温文尔雅、热情诚恳的周总理非常崇拜,对周总理讲述的中国现状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很有触动,也明白自己以前被美国人误导了。

旺怀回国后,马上面见总理銮披汶,大讲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周恩来的热情友善,称中国不是好战的国家,是愿意追求和平的。旺怀还用尊敬的口吻称周总理为“公爵”,希望政府能尽快派人和中国联络,而不是敌视中国,否则一旦与中国发生矛盾,美国再强大,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旺怀亲王的讲述,让銮披汶总理对中国的印象大为改观,他与旺怀密商,决定由乃讪负责对中国的联络工作。乃讪欣然受命,同时提醒銮披汶总理说,我们必须秘密进行这项工作,以免受到美国阻挠。

銮披汶

然而,从旺怀亲王带会议组旁听万隆会议时起,美国情报人员就已密切关注泰国政府的动向。得知泰方要与中国建立联系,美国极力反对,并向泰国政府发出中止援助的警告。

看到走正常渠道无法达到目的,乃讪计上心来——他知道中国古代有向契约国递送人质、派公主和亲等表示诚信的做法,遂决定把自己11岁的儿子常怀秘密送到中国,请周恩来总理收养。

乃讪认为,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既表示了对中国的信任和与中国建交的诚意,也能让中国理解泰国的难处,同时他也想让儿子在中国接受教育,以后可以成为中、泰两国友好交往的桥梁。

就在乃讪向儿子交代去中国的事宜时,乃讪7岁的小女儿常媛竟然也动了心。她和哥哥一向感情好,又对中国之行充满好奇,就向父亲撒娇也要去中国。乃讪被女儿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她。

一切准备妥当后,乃讪秘密致函周总理,说明了自己的做法和用意,希望周总理能够应允。

但是周总理却不同意乃讪的做法,“不行,那等于是人质了。”总理说。

1956年4月27日,周总理复函乃讪,委婉地拒绝了他。但乃讪再次向总理致函,坚持要送儿女去北京。

总理怕继续拒绝会让乃讪产生误解,只好作出让步,“我们同意接收这两个孩子,但是不会拿他们当人质。我们会教育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了解中国,也不能忘记泰国,做中、泰两国友好的使者。”

后来有一段时期,常媛说惯了中国话而不愿再讲泰语,总理还劝她不能忘记母语,并专门找来泰语老师教她泰语。

1960年左右,常媛与周总理、邓颖超等人合影

在送次子常怀与女儿常媛去中国的同时,乃讪又将长子常曼送到美国读书,以维护与美国的关系。

在中、泰两国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56年8月,12岁的常怀和8岁的常媛与4名随行人员通过秘密渠道来到北京,住进了周总理事先安排好的四合院内。总理还为他们配备了厨师、司机和翻译,工作人员中还有泰国华侨。

9月19日是中秋节,总理把兄妹二人接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总理亲切地问兄妹俩:“你们喜不喜欢中国菜?”

常怀微笑着没说话,常媛则率真地说:“周伯伯,我不太喜欢吃。”

总理笑着说:“你们刚到中国,可能还吃不习惯,以后会慢慢适应的,入乡随俗嘛!当然也可以让厨师做你们喜欢吃的东西。”

邓颖超拿过月饼让兄妹俩品尝,慈爱地对他们说:“今天是中秋节,咱们这家人过个团圆节吧。”

自从两名小“人质”来到北京,总理和邓颖超已经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周总理与常媛

小兄妹用泰国礼仪向总理夫妇表示感谢,总理夫妇也以同样的礼仪给他们回礼。

看到兄妹俩这样懂事,总理欣慰地说:

“銮披汶总理和你们的父亲都是有远见的人,他们把你们俩托付给我,以了解中国和它的文明,这样,你们俩将来是可以干大事的。”

因为总理夫妇二人公务繁忙,无暇顾及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总理便把他们托付给从事外事工作的廖承志。廖承志的母亲、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女士还根据兄妹俩泰国名字的发音,为他们分别起了“常怀”“常媛”的中国名字。

兄妹二人在中国平静地学习、生活着,可是中、泰两国的建交进程却并不顺利。

1957年,銮披汶总理在大选中作弊获胜,引起公众强烈不满。时任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的沙立·他那叻[lè]借机发动政变,推翻了銮披汶政府。銮披汶逃往日本,与銮披汶关系密切的政府最高顾问乃讪则被捕。

1958年10月20日,沙立再次发动政变,推翻新政府,于次年2月亲任首相,独揽军政大权。此后,沙立政府视美国为其保护者,紧随美国脚步,对中国采取敌对态度。

沙立·他那叻

乃讪被捕后,远在中国的常怀、常媛兄妹慌乱不已,担心父亲和自身的安危。廖承志安抚他们说:

“你们不要害怕,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我们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保护你们,让你们在中国安定地生活、学习、成长。”兄妹二人这才安下心来。

此后,兄妹俩在北京一直读到大学,熟悉了中国,也交了很多朋友。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政治气候敏感,常怀、常媛兄妹的身份又很特殊,难免会遇到让他们尴尬的事。

一次,兄妹二人正在食堂吃午饭,突然一名男生快步走过来,对着常怀高举拳头,喊出了那个年代人们最为熟悉的一句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

兄妹俩既愕然又害怕,幸好有人过来把那名男生拉走,不然还不知会引起什么后果。

上世纪70年代济南的一处标语

事件发生后,周总理立刻敦促学校密切关注兄妹俩的安全问题。常怀在受到惊吓后,再也不敢乘坐国务院给他们安排的专车上学。可是总理不放心,要求司机每日仍正常接送。

1966年,常怀进入北京大学读书。“文革”开始后,有关方面说他是资产阶级贵族,把他遣返泰国。常媛则不同,她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先是去农村锻炼,回城后又去工厂当了一名工人,这样才得以继续留在中国。

大学期间,常媛曾与一个日本青年恋爱,可是该青年的父母是日本极左派人物,讲究“门当户对”,坚决不允许儿子与泰国贵族交往。在粗暴干涉下,常媛忍痛与恋人分手。这期间,一名英国留学生一直对常媛穷追不舍,常媛碍于自己的身份,对此不置可否。

1969年,周总理自己的处境也已十分艰难,他怕无力保护常媛的安全,便告诉她说:“不管你喜不喜欢,你赶紧跟着这英国人离开中国吧!”

总理知道常媛当年是秘密来到中国的,没有护照,便亲自给英国使馆写信证明常媛的身份,以让她能够顺利赴英。

至此,十多年过去了,两兄妹已长大成人,可中、泰建交似乎还遥遥无期。乃讪当年的愿望还能实现吗?

常媛

1971年4月,中美两国借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机会,展开了一场“乒乓外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外交关系解冻。

周总理以此为契机,于当年9月邀请泰国乒乓球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亚洲乒乓球赛,以“乒乓外交”的形式解冻中、泰关系,为日后两国建交做了铺垫。

当然,两国关系能有进展,乃讪一家人功不可没。

乃讪被囚禁7年后于1972年出狱,并再次出任泰国政府最高顾问。他得知美国与中国有交往,意识到中、泰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遂让常媛从英国回到中国做准备。

常媛回到北京后,向周总理转达了父亲重启中、泰两国建交的想法。

1972年,常媛又一次见到周总理

其实中、美开始交往以后,总理一直在寻找机会促成中、泰两国建交。总理让常媛转告她父亲,中国准备组织一场“亚洲乒乓球赛”,届时会邀请泰国队参赛,这样两国就实现了外交上的零突破,以后建交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总理的运筹下,1972年9月2日至13日,首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31个国家受邀参赛,泰国乒乓球队也应邀来华。时任泰国行政委员会经济、财政、工业署副主任的泰籍华人巴实·干乍那越,以泰国乒乓球队顾问的身份秘密来到北京。

据常媛回忆,巴实·干乍那越刚一下飞机,就被秘密接到中南海,与总理商谈中、泰两国建交事宜。

巴实·干乍那越率领泰国代表团密访北京,是中、泰两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乃讪、常怀、常媛一家与周总理密切配合,让事情得以顺利进行,可谓厥功至伟。常媛说,父亲能够在遭逢大难后促成此事,也是此生无憾了。

70年代末,常媛带幼子与邓颖超在一起

1975年7月1日,中、泰两国正式建交。

1956年乃讪让儿女“出质”中国,原计划一两年内两国建交后再让儿女返泰。孰料世事多变,一双儿女分别滞留中国10年和13年,而乃讪自己也经历了7年牢狱之苦。好在历经十年曲折,终于磨杵成针,常怀、常媛兄妹在中国长大成人,也为两国建交做出巨大贡献。

十年间,常家与总理建立了深厚情谊,并一直延续到总理去世以后。常媛当年与那名英国小伙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分别起名常念周和常念廖,以感念周总理和廖承志当年对他们的照顾。常念周和常念廖长大后还被送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读书。

常念周后来在曼谷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战略613”,他的名片上用中文写着“六幺三”。

2009年1月,常念廖在曼谷成婚,特别邀请了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参加婚礼。常媛说,周总理是常家最尊重的长辈,常家和周家就像一家人,虽然周总理和邓妈妈都不在了,但仍然将周秉德请来,代表周家,以长辈的身份参加婚礼。

常媛在常念廖的婚礼上

周秉德也非常珍惜这段跨国亲情,对常家后代赞赏不已。她说,常家第三代很出色,常念周从事中、泰两国及欧美的友好关系和金融咨询工作,常念廖是英国的国家专项协调员,负责中、英两国可持续发展的跨部门合作,2009年又出任联合国一位副秘书长的助理。

常媛后来常住巴黎,一直念念不忘几十年前在中国的往事。她在自己写的英文作品《龙珠》中,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周总理、邓颖超、廖承志的交往。她亲切地称呼周总理为“周爸爸”,深深地折服于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外交艺术。此作品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行,也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泰上演。

如今几十近过去了,中、泰“人质外交”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在那期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周总理运筹帷幄,以精湛的外交技巧和超乎常人的果敢睿智,既保护了两名小“人质”,也促成了中、泰两国从敌对状态到友好建交。常媛一家尤其是乃讪的不放弃,也是两国能够顺利建交的重要原因,堪称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曼谷唐人街路口的“圣寿无疆”大牌坊

0 阅读:6

俊德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