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国展行草作品中,一件来自湖北的杜海斌老师创作的《春江花月夜》手卷拼接式中堂进入了观者的视野,站在投稿方和评审方来审读这件作品,进行换位思考,真心的为评委们的审核角度和作者杜海斌老师本人创作胆量而点赞!
这件作品写得出彩,整体和局部都经得起推敲,在取法上以怀素、黄庭坚、王铎三家为主,结字多取法怀素,作品以圆笔为主,借用黄庭坚穿插等技巧,一些字组的处理参考王铎草书经典手法。整体写得放纵自由,字径、墨色、大小、提按、空间加大了对比,书写快慢有致,节奏起伏有度,显示出作者的笔墨情怀和书内书外的才情,同时也体现出杜老师超然的控笔能力。
从艺术层面来欣赏,这件作品在入展的草书中应排在优等之列,这点是评委和读者有目共睹的。但站在另一个角度来欣赏这件作品,创作这样的作品确实很冒险,书写文本千千万万,选择唐代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进行创作,很多书者会放弃这类的书写题材。(以下是四海易术的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之一:文本过于忧伤
对于主办方来讲,任何级别的入展作品,最后都有一个处理环节。出资方和收藏方也包括评审,首先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对作品进行审核评估,入展的作品有一定的艺术性。其次就是出资方、收藏方要求作品的商业性,任何展赛作品最后都有一个周转除理环节,也就是作品的流向。说白一点,评审多考虑艺术性,出资方多考虑商业性。明白了这个原则,我们再欣赏杜老师这件作品,《春江花月夜》是一个伤感的题材,全文有很多字眼,是不利于收藏和赠予的,诗词中重复出现了“可怜”、“孤”、“穷”、“愁”、“离”、“尽”等文字,对于收藏、赠予、出售而言,这种内容肯定是不讨喜的。
因此,预意喜庆吉祥、美满幸福,这种内容往往容易受到收藏者的喜爱。这件作品能入选,评委们没有顾及到出资方的意愿,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考评了这件作品,当下搞书法展赛培训的团队,大部分的导师是不赞成学员写这种太过悲情的内容,保险起见是有一定道理的,对这件作品来讲,还是应为评委们点赞的!
之二:重复的字太多,不利于创作
《春江花月夜》把这首诗词写成八尺整张,首先要放大字径,对写中小字的书友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放大字径,手卷进行拼接之外,创作时最头痛的还是重复的文字,所选的内容重复字数过多,如“人”“月”“不”等字重复出现近十次。
大部分导师和创作者都会放弃这类的题材,书法创作和篆刻课创作也是如此。选文创作时考虑到这一环节,为了避免误错,何必自己难为自己呢?回顾这十几年的展赛,很少作者选择《琵琶行》和《心经》这样的内容进行创作,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原因。杜老师能迎难而上,显示出他对字法的处理能力。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评委们觉得这个内容比较少见,加上文本的重复字比较多,创作有一定难度,同中等水平,会不会更看高一眼呢?
草书中堂《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者介绍:
杜海斌 湖北省书协会员、中国电力书协会员。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入展,曾多次参加全国电力、全国职工、湖北省级书法展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