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史可法,江泽民:中国人历来是讲民族气节的

文诩历史 2023-05-18 15:19:20

史可法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响当当的人物,生于万历三十年。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明史》:可法死,觅其遗骸。天署,众尸蒸变,不可辨识。

当时,清朝已经占据了中原之地,开始南下,大举进攻在南方苟延残喘的南明,想要一统江山。作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督师扬州,抗击南下的清军,可以难以为继,扬州城被清军团团包围。当时的清军统帅多尔衮早就听闻了史可法的名声,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对他进行了多次劝降。史可法不为所动。

后来,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被俘虏,多尔衮让多铎去劝降史可法。史可法还是拒绝,选择慷慨就义,时年仅44岁。史可法死后,扬州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史可法,但是又因为找不到史可法的尸身,只好给他筑了一座衣冠冢,位于城北梅花岭。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朝廷下旨在此地建了一座史可法的祠堂,称为“史公祠”。

我们都知道,扬州是江主席的故里,他的童年都是在这里度过,扬州传承下来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江主席。尤其是城北梅花岭的史公祠,因为距离江主席少年时期居住地仅1公里不到,因此,年少时期的江主席就常常来史公祠吊唁民族英雄史可法。史可法是一位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江主席从小听着史可法的事迹长大,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从小,江主席就树立起奋发报国的远大志向。

在后来,江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他就曾多次提到民族英雄史可法,盛赞他的爱国情怀。

明朝灭亡以后,多少年来,一直有着众多的文人雅士来到此地吊唁史可法,留下许多的诗篇来赞美当年史可法的浩然正气。而最有名的就当属挂在史公祠“飨堂”门口的一副楹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是清朝诗人张尔荩所写。而这两句话让江主席也是印象深刻,他在后来很多场合都用到这两句话,诉说着中国人历来都是讲究民族气节的。

年轻时期的江主席刚好处在民族最为水深火热的年代,在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扬州城沦陷,他跟随家人去往乡下避难。后来读中学时候,江主席奋发读书,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着史可法这位民族英雄,年轻时期的江主席和他的同学经常前来凭吊,他和同学们在这里反复吟诵着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1989年10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没多久的江泽民会见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到了当前的时局,一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算对中国实施所谓的“制裁”,江泽民就对尼克松说起了自己年轻时期的往事,表明了中国人拥有着不畏西方压力的民族气节。

1990年3月,英国尽管之前早与邓小平商谈好香港问题,但是还是不甘心,因此不断地给中国施加压力。当时的江主席义正言辞地说道:

中国人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民是不可辱的!

民族英雄史可法早已死去几百年,当时他所传承下来的精神早已被人们所继承。而在扬州人心中,史可法更是早已成为扬州的一部分。

英雄遗风,山高水长。

江主席作为一位继承史可法民族气节最具代表、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一直贯彻着去不断弘扬民族气节。

2011年4月,在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才华横溢的江泽民挥毫写就一篇《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其中就写道:

史岭红梅花沥血,卢沟晓月天飞鹤。

江泽民用史岭红梅来比喻烈士那种忠肝义胆,不禁让人想起几百年前为国殉难的史可法。由此可见,江泽民对于民族英雄史可法那种深深地尊敬和钦佩。

0 阅读:5
文诩历史

文诩历史

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