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春:一个戳心问题|国内精神科医生是否只会开药?

淳于观看养护 2024-11-13 04:38:41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精神心理疾病俨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但是,相较于还在上升的患病率,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就诊率不足10%。每个主动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必胜决心,怀着“我再也不要这么痛苦”的巨大希望,走进诊室的。

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我感觉自己抑郁了,每天都悲观消极,以泪洗面,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去看医生,准备了好多事情向他诉说……

但是,排了2小时队,好不容易看上,医生只是短短问了我几句,做个量表,就开了药……

虽然我准备了很多话,但一切都匆匆忙忙,带回家的只有病历和药……

图片来源网络

“排队2小时,看诊5分钟”,面对精神科患者的“抱怨”,不禁让人想到一个戳心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国内精神科医生只会开药?

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开药确实是精神科医生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许多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都需要借助药物来调节紊乱的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症状。

但实际上,精神科医生的工作绝不止于此。他们更主要的、含金量更高的工作是,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过程、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而通过细致问诊来准确诊断病情,尤其是针对首诊患者,会更加耐心、细致问询。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医疗方案,并且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适时调整用药方案,这其中蕴含着专业的医学判断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开药就能说明的。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有的精神科医生还会为患者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与引导。当患者处于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状态时,医生会运用专业的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轻、适合心理治疗辅助的患者,医生也会给出相应的建议,比如推荐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有的甚至会直接开展一些基础的心理治疗工作。

所以,说国内精神科医生只会开药是一种片面的、不准确的看法。

但是,作为精神科医生,也要承认现实看诊中确实存在“排队2小时,看诊5分钟”的现象。

这个问题的根源,并非医生们道德有亏,也并不是敷衍看诊,而是医疗资源的紧缺。中国的精神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足以提供足够好的医疗服务。

为了让更多病人能得到基本治疗,那就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多开放号源,号源一多,分配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就是更少了,这个现象在三甲医院尤为严重。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这种现状,如果希望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得到更好地看诊,我建议:

01树立正确的就诊观念

精神科医生更多地是以问诊、提供诊断和治疗为主,想要情绪问题得到关照,可以另外去找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02提前准备,提高效率

看诊前提前准备好和病情有关的信息,如具体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用药史、是否有家族病史、身体有无重大疾病等,可以提高看诊效率。

03互联网医疗

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看诊已经成为新兴的看诊方式,特别是为异地患者以及不方便线下就医的患者提供了就医方便。

选择网络看诊可以提前把患者的情况发给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病情分析,不仅节省了排队时间、问诊时间,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总之,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家属想要得到更好地治疗,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并且,要多给予医生一些信任,千万不要频繁更换医生。

另外,精神科医生是人,不是神,没办法靠一次看诊就把患者治好。患者及家属要放下“迅速好起来”的期待,才有可能“迅速好起来”。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 答疑解惑可 ↓↓↓



0 阅读:2

淳于观看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