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两岸的正定与东垣古城,究竟是否为同一城址的南北迁移?这一困扰学界多年的历史谜题终获突破性解答!3月10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东垣古城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揭露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东汉宫殿遗存,实证正定古城与东垣古城的“继承关系”,并将石家庄城市发展史前推至两汉时期。

在2023年启动的全面考古勘探中,东垣古城遗址发现“三纵三横”路网系统及337处遗迹,涵盖城墙、城门、作坊等,首次完整勾勒出汉代郡国都城的立体图景。而2024年对夯土基址群的重点发掘,更让一座高等级宫殿建筑群重现——其“回”字形布局、宏大规模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高度相似,出土的“真定长乐”铭文瓦当,直接指向此处为西汉真定国(诸侯国)都城核心区。
尤为珍贵的是,遗址揭露的东汉宫殿基址保存完好,台基主体、散水、排水管网等细节清晰可辨,其营建技术之精妙令人惊叹。考古人员还在焚毁堆积中发现大量花纹砖、空心砖等构件,推测宫殿毁于火灾。此外,一套长达百米的魏晋砖砌排水系统纵横交错,沉淀池设计科学,印证了古城历经多个时期的持续使用与改造。
历史争议终结:正定与东垣实为“前后继承”长期以来,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古城是否源自南岸的东垣,始终存疑。此次考古以铁证给出答案:东垣古城自战国中山国兴起,秦汉时为恒山郡、真定国都城,至北魏迁郡治于安乐垒(今正定)后废弃;而正定古城则承接其行政地位,二者并非“隔河迁移”,实为“先废后立”的继承关系。
遗址主体年代集中于两汉,印证了史书所载的沿革脉络:战国属中山国→秦设恒山郡治→汉初更名真定→汉武帝置真定国→东汉归常山郡。这一发现不仅厘清了石家庄中心城区的起源,更揭示了滹沱河流域在汉代政治地理中的枢纽地位。
学术与现实双赢:为石家庄“寻根”东垣古城是河北唯一经全面勘探的汉代郡国都城,其高规格建筑群为研究诸侯国都城制度提供了关键样本。对比汉长安城与地方城址的异同,可深度解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互动。而对“战国-秦汉-北魏”城址链的串联,则补全了石家庄2300年建城史的核心拼图。
目前,东垣古城遗址已纳入保护利用规划,未来或将建设遗址公园,成为石家庄“文化根脉”的标识。专家呼吁,进一步结合文献与科技手段,解析城址功能分区及人口迁徙细节,让这座沉睡千年的古城继续诉说华北文明的故事。
千里之内
元氏县现在还存有常山古城墙。
用户10xxx49
要不要我们改名为东垣市
h10007 回复 君临南下 03-31 23:53
那你得五十靠上了!
君临南下 回复 03-30 18:02
我家就是正定的,这些我知道[滑稽笑]
东临碣石
正定县正定镇 原属于九门县。在古代因滹沱河安乐垒与东垣完全是两个地方。 古代并不像今日建设桥梁容易。 就连近代 因为河流不能方便管辖河流对面。藁城两河镇就因为滹沱河改道,东西两河孤悬与北岸给了无极。
迷迷糊糊就走到了这个岁数
石家庄城区是全河北最没历史的,别别谈历史了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