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是象牙塔,它一个社会,其中的残酷性斗争性,一点也不比社会上差。
在医疗行业中,那些依赖行业为生的人,他们通常是50多岁的主任级别人物,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可能最初只有大专学历。
依靠着时代的机遇,他们晋升到了领导职位。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体能有所下降,不再频繁地进行手术或门诊工作。
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也长时间未更新。
他们整天忙于处理文件和会议,研究如何减少开支或维护人际关系。
没有了他们,医疗系统似乎难以正常运作。
只能任由他们继续利用现有资源谋利。
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这些像黄世仁一样的角色可能会效仿富士康的做法,通过压榨医生来维持过去的收入水平。
临床医学最坑的一点在于,这是一个上限较低且下限不低的专业,同时它也是一个入行门槛极高的专业。
医学生本科需读五年,本硕连读要八年,本博连读同样是八年。
由于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方面在于,医生的培养周期异常漫长,且前辈们的成功经历常被用来作为示范,这导致大多数人不会像对待生化环材等所谓的“四大天坑”那样,在四年内就意识到这是个陷阱。
需要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展现出临床医学的所有不利因素。
现在许多父母辈都享受到了医生职业带来的红利,这使得他们对这个行业持有一种“旱涝保收”的乐观看法,并给子女描绘出一幅不同的美好未来图景。
大多数人都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在这种培养周期长、易产生巨大沉没成本的情况下,临床医学领域保持着一种表面上的吸引力。
当有人批评它是“天坑”时,总会有人反驳说并非如此。
但一旦选择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实际上与转行无异。
小医生在完成博士学业后,往往需要进入博士后阶段,以获得进入大三甲的机会。
出站要求包括省部级以上的课题。
即使留院,聘为主治医师也需要国青的支持,否则无法参与临床工作。
在某些医院,五年内未获得国青项目支持的医生可能需要考虑转岗到行政、后勤或合同制岗位。
40岁前,许多人都全身心投入科研,导致临床技能匮乏,手术时只能协助拉钩。
直到获得面上基金并申请副高职称后,他们才从零开始学习看病和手术技巧。
医生这一职业,门槛颇高,越是向上发展,性价比越低,除非成为顶尖的“盅王”。
若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盲目挤进大三甲医院,那不奉献自己的青春又能怎样?
博后在大三甲医院中犹如养蛊,一将功成万骨枯。
博后出站时,若成绩不佳,只能黯然离开。
若能留下,则需先进行轮转。
如果医院在博后期间不帮你并轨搞定规培,再额外加上3年,恭喜你,人过30终于上岸,开始有稳定的收入。
接下来,你需要不断努力,卷成大专家,拼命收回前期的投入,享受风光无限的职业生涯。
但一旦中途中断,一切便大打折扣。
硕士学历虽然中规中矩,但只要醒目地回到地方龙头三甲,那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虽然会辛苦一些,累一些,但收入还算可观。而大专和社区医院的医生,则可以躺平吃皇粮,简直是血赚。
其他大专生进厂扭螺丝、送外卖等收入就相形见绌了。
你的收入过得去,工作清闲,旱涝保收。
工作体面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老百姓的刻板印象里,医生都是大三甲精英的形象,默认学霸出身,也确实有其用得上的地方。
今年伊始,部分“公立医院”不幸宣告破产并开始处理在编员工。
医院一直面临较少病源与效益不佳的困境,但在口罩问题出现三年之前的时期,政府绝不会允许任何一家公立医院落到这般境地。
一些表面看似高端的医院也开始遭遇绩效奖金无法发放以及工资被拖欠的问题。
加之医保局引入的新型付费模式以及国家对外资开放医疗市场的政策,医疗行业似乎将面临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的大规模重组与下岗潮。
对于来自二三四线城市、家庭资源有限且不善言辞的普通本科生而言,临床医学是一个极其宝贵的专业选择,它提供了一个改变社会阶层的机会。
对于那些生活在一线城市且学术能力非常强的人来说,选择这个职业可能会感到有所局限,虽然不至于是绝路。
真正困难的是那些冷门专业的博士生,无论是在理科、农科还是文科领域,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就业难题。
临床医学的潜力并不在于上限,而在于下限。
所谓的下限指的是,即使是本科毕业生,也能在其所在地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拥有稳定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可,且面临的失业风险相对较小。
就其上限而言,医学领域的真正潜力在于跨领域的发展。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规划和限制,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可能会面临因疾病治疗失败而导致经济破产的风险。
对于某些专业而言,如果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县城都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那么这个专业可以被认为是没有前景的。
很多人认为医生在中年后收入颇丰,然而这主要适用于那些位于好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医生。
这类医生如果身处企业界,也很可能成为高管阶层,同样能够获得丰厚的薪酬。
但实际情况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小型医院,这些小医院往往面临亏损,即便是在一线城市的小医院,其工资水平也很低。
国内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大部分资源都被大城市的大医院所吸引和集中。
在当今的医学领域,临床医学专业仿佛置身于室内土木行业一般。
曾经的黑色收入不复存在,绩效也有所下滑,不过好在工作还算对口且稳定。
对于那些能够考上985、211高校的学生而言,不建议选择学习临床医学。
如果非要学医,优先选择八年制,5+3的模式也可行,但千万要避开985、211高校以外的五年制医学专业。
要么就不读这个专业,要么就一鼓作气读到博士最好。
可以预见的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一定会大幅扩大。
随着医疗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将步入科研主导的时代。
三明医改对医务人员待遇有了明确规定,大医院会通过发放科研补助的方式来巧妙应对这一政策限制。
专注于临床工作的人员,未来发展前景可能并不乐观,科研才是今后医学领域的主要出路。
对于有志于学医的人来说,要么选择尽早就业然后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要么就只能全力以赴在学业和职业发展道路上拼搏到底。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