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果对摄影相对感兴趣一些,想必有可能听说过一句话:狗定胜牛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再差的定焦镜头也比变焦镜头画质要好,定焦镜头再怎么水也不会比变焦镜头差。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对的呢?
我们在此不想在具体的参数指标、测评对比上纠结,只想给出一些我们的使用体验。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二十年前,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一般情况下这个说法还是比较符合当时镜头整体情况的,但放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今天,这个说法就在很大成都上不成立了。
通过花费很少的费用,得到大光圈、轻便、高画质的定焦镜头,在画质上碾压变焦镜头,这似乎是一个挺不错的理想,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廉价大光圈定焦镜头还是没有你期待的那么给力,低端廉价定焦镜头如果单拼画质,对比顶级变焦镜头根本没有优势,它的卖点并不在出色的画质,而在其他方面。
例如最典型的廉价大光圈定焦镜头50mm f1.8。这颗镜头在各个品牌里都算不上多么高级,有些品牌里甚至是价格垫底的镜头。这颗镜头如果拿出来跟标准变焦镜头24-70mm f2.8来对比画质,放在相同的曝光参数、焦距上来拍摄,50mm f1.8毫无胜算,在诸多画质指标上都比不上24-70mm。例如边缘锐度、焦外虚化情况、抗眩光性能等等,都比不上牛变24-70mm,您可以随便在网上查到相关的对比视频,这种画质上的差距甚至不用什么专门仪器来测量,肉眼可见的差异。
这颗镜头根本就不是拿来与24-70mm这样的镜头硬钢画质的,它的独特卖点一是在于可以用超级低廉的价格获得比24-70mm更大的光圈,虽然最大光圈下其画质并没有多么禁得起推敲,但确实氛围感要比f2.8好了不少;二是在用很少的投入获得了虚化背景的拍摄效果,而不要去在乎这个焦外虚化完美不完美,相对于只用过入门套机镜头的摄友,这支镜头的引导意义大于实际画质效果;三是极为轻便,即使摄影老鸟也不会愿意一直肩负笨重的器材,使用这支很“无感”的轻便定焦镜头可以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拍摄需求,而画质则可以相对妥协一些。
基于上述这些卖点,廉价定焦镜头才有存在的必要,也大有市场价值。除了极端情况的50mm f1.8定焦外,一些小巧轻便的定焦镜头几乎都具有这样的意义。例如35mm f1.8或者f2.0、85mm f1.8或者f2.0等等,这类镜头价格都不能算得上昂贵,相对于镜头这个产品来说,都算是中规中矩的“平价”产品,比牛变、牛定都要便宜,比套机狗头要贵一些,而它们如果单纯与牛变对比画质,确实胜算不大,即使比50mm f1.8光学素质要好一些,也在很多情况下达不到大三元变焦镜头的水平,或者顶多持平。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价格、便携、大光圈。这样一个组合拳下来,让它们在画质上有所妥协,也有大量用户产生兴趣。
变焦镜头的进步比定焦镜头要更加迅猛。特别是到了微单时代,很多变焦镜头的画质比以往单反时代有了巨大跨越式进步。例如大三元镜头,光学素质比单反时代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一方面是因为光学技术在发展,在镜片研磨、设计方面都有了新技术的加持,以往大成本、低效率的高端镜片,在现代得到了优化和替代,通过技术手段也达到了与以往特殊镜片效果持平甚至更好的的水平;另一方面微单相机给镜头高光学素质的提升预留出了一定空间,例如更短的法兰距、更强的数字算法处理性能、更出色的机身与镜头通讯协调机制。有很多摄友都已经明显感受到,现在出的微单变焦镜头,甭管是什么档次的,其锐度都比以往单反时代有了明显提高,有点“傻锐傻锐的”,即使在最大光圈下,也至少能确保成像的基本质量,这就是技术进步的成果。
定焦镜头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由于其早已相对成熟,在画质方面的进步空间显然不如变焦镜头那么大。这也主要是因为起点太高了,可提升的范围就不大了。定焦镜头近些年来提升的主要方面一是对焦速度、精度;二是防抖的全面加持;三是镜体体积重量进一步控制这些方面,在画质上其实进步是比较有限的。
曾经变焦镜头起步较晚,设计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普通定焦镜头的光学水准,所以就凸显出了变焦镜头画质的不断改善,从而让“狗定胜牛变”这句话不能成立了。当然,我们还必须承认,在同样档次的镜头中对比画质,例如顶级定焦对比顶级变焦,定焦仍然可以胜出,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毕竟光学结构、镜片数量在那摆着呢,变焦镜头还是以方便焦段变换,牺牲一部分画质作为妥协的产物,相比于纯为画质设计的高端定焦,其画质仍然是达不到那个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