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感觉自己逐渐反应迟钝、记不住事?很多叔叔阿姨会觉得这是年纪大了的自然表现。
但这也有可能是大脑中的毛细血管出现病变了!
冬季天寒,血压升高,对大脑的毛细血管很不友好!那么在冬季我们该如何控压,保护大脑血管呢?
让我们跟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傅瑜主任一起往下看吧!

01
大脑毛细血管病变
症状隐匿难发现
你知道,大脑里最细的血管,有多细吗?
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6!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但是,别看它们这么细小,它们却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脑里的每一个神经细胞,都要靠这些微小的血管去营养。
一旦毛细血管出现病变,看似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小,但累积的效应非常严重。
傅主任表示大脑毛细血管病变(大脑微循环障碍),可分为出血、梗阻两种情况。
1、出血
一般出血部位不固定,可多处出血,导致局部神经元受影响。
症状不明显,且CT核磁等检查也不容易发现。

当小血管的出血点多了,就可能引发大出血!
2、梗阻
医学诊断为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就提示大脑微循环缺血。
毛细血管长期堵塞,患者会出现和阿尔茨海默症类似的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专家提醒:大脑毛细血管的病变发生较早,可能40多岁就开始了。
其症状较为隐匿,有些患者可能会有一过性的眼睛看不清、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等。

它对后期智能有影响,会加速老化,影响到人的执行功能、思维反应能力。
并且它和阿尔茨海默症还会相互影响,国外有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40%的人合并有脑部小血管疾病。
如果您感觉自己腿脚不灵活、反应慢,要当心可能是大脑的毛细血管出问题了。

02
冬季科学控压
保护大脑血管
傅主任表示,冬季天冷血管会收缩,血压会随之升高,这将更容易诱发大脑毛细血管渗血。
且相关数据显示,冬季血压升高,心血管病死亡率会增加。控制好高血压,可以减少47%的卒中发生。

所以在冬天,我们该如何科学控压呢?
①避免早晚出门
冬季早晚温度较低,不建议叔叔阿姨大清早或大晚出门锻炼,建议快中午、稍微暖和点的时候再出去比较好。
②减小室内外温差
老年人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功能会下降,冬季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出门前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温度,避免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温差过大,刺激血管。
③血压监测
正常情况下,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如五六十岁,且没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血压控制的偏低一些较好。
如果是八九十岁的老年患者,或者确诊为颅内血管、颈动脉血管有50%以上狭窄的患者,血压可以稍微高一点。
傅主任建议每天测四次血压,即早上起床后空腹、服药前测一次,上午十点测一次,下午四五点测一次,以及睡前再测一次。

如果血压波动较大,需要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切勿擅自停药、换药。
④避免穿衣领过高、过紧的衣服
人体颈部的颈动脉窦,可以调节血压、心率。

有些人的颈动脉窦比较敏感,穿衣领过高过紧的衣服时,就可能刺激到它,导致血压、心率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晕厥。
03
做好两件事
清除大脑“垃圾”
1、规律睡眠
傅主任强调养成规律的睡眠,就能轻松控压、保护大脑血管!
因为深度睡眠有助于血压平稳,还可以帮助我们“清理”大脑白天产生的“垃圾”,保护大脑血管。
相关数据显示,入睡时间不规律、睡眠时长不稳定、熬夜后补觉等习惯都会加速衰老!

专家建议首先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年轻人建议6-8小时,老年人至少5-6小时。
其次白天不要睡太久,否则很容易影响到晚上的睡眠,如果要午睡,建议休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即可。
如果长期存在早醒、入睡困难的问题,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就诊。
2、补充维生素
专家还建议中老年人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
补充这三种营养素,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防止动脉硬化加重,保护血管,营养大脑!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猪肉、羊肉、牛肉,以及动物内脏,各种蛋类;
维生素B6,则是动物性、植物性食物中都存在,如牛肉、鱼肉、鸡肉、小麦、玉米、胡萝卜等;
叶酸主要存在于绿色蔬菜,如韭菜、菠菜、芹菜,还有橘子、草莓、葡萄等常吃的水果。另蛋类、动物内脏中也含有一定量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