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果采纳田丰之策,趁曹操攻刘备时从后面袭许昌,会怎么样?

史说新读 2023-10-25 11:19:24

200年正月,曹操与袁绍的决战迫在眉睫,即将一触即发。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曹操后院起火!

刘备在奉曹操之命击退袁术后,认为曹操大敌当前,无暇东顾,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夺取徐州,竖起反曹操大旗,企图与袁绍连结。

曹操在对形势做出全盘分析后,决心先打刘备,消除后背之患,遂亲率大军攻徐州。

此时,田丰洞若观火,提出:趁此机会,全军偷袭许昌,必能一战而定!

然而,袁绍推说自己的小儿子有病,不愿出兵!

田丰气得用手杖击地:大势已去了!这么好的机会,却因为小儿的缘故而白白丧失,可惜呀!

后来,世人多为田别驾叹息,认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那么,当时的机会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如果袁绍真的全军南下,是不是就可以夹击曹操,一举取胜了?

曹操东征刘备期间,后方确实比较空虚

当时,袁绍与曹操之间,基本是以黄河为界。

黄河是一道天然屏障,但考虑到渡口较多,防御时分兵把守则兵力分散,因此,曹操将其确定为次要防线,将主要防线设在官渡。

因此,此时,袁绍要进取许昌,需要突破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就是黄河防线。

曹军在此的部署是:于禁率2000步、骑兵,防御黄河渡口延津、原武一线;而白马太守刘延则率部(兵力不详)守白马。

此外,在侧翼:河内太守魏种守河内,而以夏侯惇驻于河内以南;程昱率700人守鄄城。

第二道防线,就是官渡。

这里北有官渡水为屏障,东为官渡水与阴沟水汇合处,堤多,流缓河宽,积泥数尺,船行徒涉皆多不便;西南为圃田泽,该泽是水网地带。

因此,官渡,为袁军取许昌必经之地,也是曹操精心准备的主防线。

原本,这里是曹操亲率精锐所驻之地。

东征刘备期间,这里当然留下了部分兵力驻扎。(留守将领、兵力不详;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说法称留下了张辽、徐晃率部分精兵驻扎。这是有错漏的。史书没有记载当时张辽的任务,但徐晃是“从破刘备”去了)

第三道防线,也就是许昌本城了。

荀彧留守于此,主持后方事务,留守兵力不详。

不过,倘袁军突破官渡,曹操不能“扼其喉”,双方兵力展开,曹操大概率大势已去。

所以,实际上,袁绍要袭许昌,需要突破的主要是前两道防线。

而从兵力部署看,前两道防线的兵力确实不多。

那么,如果采纳田丰之计,是不是真的可以一举而下许昌呢?

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面曹军的兵力确实空虚,不足以阻挡袁公攻入许昌。

当时,曹军虽不足以挡住袁绍,但迟滞袁军推进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第一道防线,黄河渡口。

由于运力问题和渡口空间问题,争夺渡口的作战,兵力不容易展开。

要夺取渡口,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方法是派精锐突击,夺占渡口后,掩护大军陆续渡河。

事实上,尽管袁绍没有立刻发大军,但一直这样的尝试一直在做,没有停下来。

就在曹操征刘备期间,袁绍尽管大军未拔,但多次发动部队,攻打延津,结果,“禁坚守,绍不能拔”。

第二个方法,就是连番突击,车轮战,利用兵力优势攻下来。

这个方法,本质上是快节奏的消耗战,即使再快,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的。

第二道防线,官渡。

曹操自前一年九月就选定了官渡战场,并在此筑造野战工事。

曹操亲率的军队外出期间,此地兵力不足,不可能抵挡袁绍。

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可以依托阵子,达到迟滞袁绍军的目的。

所以,袁军要想集结大军,全师推进,顺利攻到许昌,需要的时间是不少的。

那么,这个时间够不够呢?

失算:时间窗口

以一般常理而言,袁绍的时间应当是足够的。

毕竟,当面曹军总共也就这么一点兵,就算抱着拼光了的决心,再怎么迟滞也迟滞不了太长。

至少,比曹操打下徐州会快一些!

尽管刘备刚刚得到徐州不久,但是,刘备在徐州是有相当社会基础的。

在再次夺取徐州后,刘备很快得到了东海郡屯帅昌郗及大多数郡县的支持,兵力猛增至数万。

尽管刘备新起,众心未附,但是,依城而战,还是能够抵挡一阵子的。

要知道,曹操两次征陶谦,都未竟全功,征吕布,也耗费时日。

所以,田丰认为袁军来得及!

然而,田丰,到底高估了英雄刘备!

刘备此时的表现,实在有损“英雄”之名!

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三国志.先主传》引《魏书》

也就是说,由于刘备根本没有想到曹操会亲自发大军来攻,完全没有准备,到曹操来征时,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败了!

如此,曹军迅速攻取下邳,乘胜击破昌郗,迅速回师。

正月出兵正月回,基本就是一个“折返跑”。

这个时间窗口如此之短,刘英雄此战的表现如此拉跨,恐怕是田丰这样的神人也预测不到的了···

所以,结论很明确:袁绍即便采纳田丰之策,也不可能如此达到直取许昌,一举取胜的目的。

那么,是不是田丰的计策就没有意义呢?袁绍不采纳田丰之策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失呢?

也不是!

见事迟的危害:完全落入曹操的节奏

曹操征刘备,确实留给袁绍轻易偷家,一举取胜的机会。

但是,毫无疑问:为了对付刘备,曹操原先的防御节奏已经被打乱了!

善于用兵的曹操,在备战期间,设立了两道防线。

其中,第一道防线的功能,是迟滞。

这个迟滞,不只是稍微抵抗一下,拖延一点时间的意思!

迟滞的关键意义,在于使敌人的进军速度彻底慢下来!

曹操精心准备的官渡战场,不是什么天险屏障,而是临时修筑起来的一道墙。

袁军,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大卡车。

如果袁军高速冲起来,官渡这堵墙是大概率会被冲破的。

所以,第一道防线,其实就是“减速带”,让袁绍的大卡车冲不起来!

而第一道防线要真正达到迟滞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呆板地阻击一阵子。

最关键的是:要与机动部队配合,歼灭部分突出、分散之敌,使敌人不敢突出、分进,只有收缩一团,缓慢推进,不敢“踩油门”。

就好像历史所呈现的一样。

由于在黄河渡口附近的作战中,曹军灵活机动,连续斩杀了颜良、文丑两位大将,取得了多次胜利,因此,袁军小心翼翼,推进缓慢,二月出兵,直到七月才推进到官渡前线!

如此,袁绍军锐气已经随着时间耗尽,攻击力大减了!

又由于锐气已失,在官渡相持期间,袁军也不敢果断分兵绕击曹军,只敢畏缩一团,一线平推!

曹操,因此才能“扼其喉使其不得进”。

所以,如果袁绍当初采纳田丰之策,尽快发动进攻,虽然不能一路迅速畅通无阻冲到许昌,但能抓紧时间清理“路障”,为最后冲破官渡“墙壁”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可惜···

田丰,没有想到刘备会败得如此之快。

袁绍,也没有想到仅仅迟了一个月发兵,形势差别这么大。

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迷雾中进行的。

然而,从这件事来看,机遇来临时,尽快采取行动,即便未必大获成功,也总不至大错。

0 阅读:392
评论列表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