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是山西交城人,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交城的卦山打游击,抵抗当地的日伪军。在打游击的过程中,华国锋与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两人更是结为了儿女亲家。
这个成为华国锋亲家的人就是李立功。李立功出生于1925年,山西交城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加入了山西交城抗日游击一支队,成为一名干事。也是这段时期,李立功与华国锋活跃在家乡的卦山一带打游击,抵抗日本侵略者与当地的伪军。
解放战争时期,李立功继续活跃在山西一带,主要从事组织与宣传方面的工作。1948年,解放军解放山西省晋源县后,李立功成为该县的第一任县长。不久后,太原战役爆发,李立功组织该县的军民支援攻城的解放军,为解放太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时,李立功年仅24岁,他被分配到汾阳地委,担任了汾阳地委青委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青年工作。1951年,汾阳地委被撤销之后,李立功重返太原,陆续担任了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团省委副书记等职务,1955年,李立功被派到苏联学习。
当时对前往苏联学习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年龄未满三十岁,而且还必须担任团省委副书记,李立功恰好符合条件,于是就被派到了莫斯科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经验。1956年,李立功返回国内,一段时间后,他又被派到晋南隰县担任县委书记一职。
李立功到晋南隰县担任县委书记是当时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亲自找他谈话的,因为李立功不仅有基层工作经验,而且还年轻,再加上山西要加强农村工作,计划搞一个“梅花式”的布点法,在一个中心区域取得经验,然而向周围区域推广。
当时确立的中心区域就是晋南地委,所以李立功是肩负重任的。李立功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1959年,他被调回晋南地委,担任了地委书记处书记,主要分管文教方面的工作,一直工作到1963年。这段时期的经历磨炼了李立功的意志,同时也给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为后续走上重要岗位奠定了基础。
1963年,李立功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当时中央党校想把李立功留下,特意征询山西省委的意见,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不同意李立功留在北京,因为李立功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陶鲁笳想把李立功留在山西,负责洪洞的农村“四清运动”。于是学习完毕后,李立功返回了山西,担任了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
1966年,李立功被调到北京,担任了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一职,此后他长期留在北京,担任了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北京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等职务,于1981年返回山西,担任了山西省委常务书记(当时依然设有第一书记)。
当时中央调李立功回山西主要是想让他配合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霍士廉的工作,纠正十年特殊时期山西遗留的历史问题。两年后,也就是1983年,李立功接替霍士廉,出任山西省委书记,全面主持山西省委的日常工作。
李立功一共担任了八年时间山西省委书记,从1983年到1991年,任职期间,他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山西的经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山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卸任山西省委书记后,李立功又担任了山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继续为山西的改革开放出谋划策。晚年的李立功主要生活在山西太原,值得一提的是,李立功还与华国锋是儿女亲家,2009年4月8日,正是李立功主持了华国锋骨灰安放工程的奠基仪式。2020年,李立功因病去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