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出狱后,胡耀邦曾给他一条建议,陈伯达却没有及时采纳

史说新读 2023-10-23 22:24:22

陈伯达是“两案”的主犯之一,他在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期间失去自由,1971年9月,陈伯达被关押入狱,粉碎“四人帮”之后,陈伯达被正式逮捕。1980年,陈伯达作为“两案”的主犯,站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上,接受法律的审判,经过一系列审判之后,1981年1月,陈伯达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宣判之后不久,陈伯达保外就医,被安置在北京。晚年的陈伯达主要生活在北京,由自己的儿子与儿媳照顾,他每月都能领取一定的生活费,生活与医疗都有妥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保外就医后的陈伯达还有一条与中央联系的渠道,这条渠道还是胡耀邦专门为他开设的。

陈伯达保外就医后的一天,胡耀邦找到了邓力群,对邓力群说:“这几个人(指陈伯达、王力、关锋等人)出来了,他们以前是做文字工作、研究工作的,出来以后,还可以继续让他们做点研究工作,你去和他们联系一下。”

陈伯达过去是“笔杆子”,他虽然被关押了十几年,但文笔依然犀利,胡耀邦这么安排也是出于好意。邓力群问胡耀邦以什么名义去联系他们,胡耀邦让他以中央的名义去办这件事。于是邓力群就找来了陈伯达曾经的秘书王保春与王文耀,向他们传达了中央的指示,让他们去联系陈伯达。

王保春与王文耀自然把中央的意见传达给了陈伯达,自此之后,陈伯达开始写一些文章,以读书笔记居多。当时陈伯达写的大部分文章没有公开过,只在小范围内的几个人之间传阅。胡耀邦看了几次之后,专门给陈伯达提出了一条意见。

胡耀邦说:“陈伯达不要老写读书笔记了,可以就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些重大的问题,写些可以对后代起教育作用的东西。”胡耀邦的意思是让陈伯达多写点有警示意义的文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不过,陈伯达却没有及时采纳胡耀邦的意见,他认为当时已经改革开放,研究经济问题更为迫切,所以就没有及时采纳胡耀邦的意见。后续陈伯达重点关注经济领域的报道,写了一些研究材料,比如1984年春天,陈伯达上报了一份材料,这份材料是根据报纸报道所写。也是他写的这份材料,使得后续他与中央联系的渠道中断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为了促进改革开放,对重点户以及专业户进行贷款资助,总的来说,政策是支持个体户。陈伯达知道这件事后,写了一份材料,在材料之中,陈伯达写道:“根据列宁主张,对合作化将给予支持。”陈伯达的主张是支持合作化,与当时的政策背道而驰。

这份材料递交上去之后,胡耀邦就不怎么关注陈伯达的研究了,也是这一年,陈伯达与中央的联系渠道就中断了。总的来说,陈伯达保外就医后的确写了一些东西,尤其是各种读书笔记,也是比较有文学价值的。另外,陈伯达还研究了一些与佛教有关的东西,文章也是那段时期写的,后来还以化名的方式发表了。

1988年10月,陈伯达刑满释放,此时他的人事关系被转移到北京市文史馆,不过,仅仅一年之后,陈伯达就突发心脏病离世,终年85岁。

13 阅读:3548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