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科大:老年人得了糖尿病,除了吃药,做好这4件事很重要

小夏谈养护 2025-01-29 11:10: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是甜的,病是苦的,糖尿病呢?苦中带甜。”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调侃,却道出了糖尿病的矛盾本质。它不像感冒那样来得快、去得快,也不像一些重大疾病那样一击致命。

它是一场漫长的“战争”,敌人潜伏在身体里,时不时出来捣乱,稍不留神便可能酿成大祸。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更像一位“不速之客”,年纪越大,它越可能悄悄“拜访”。

于是,战斗便由此打响,但这场战斗,并不只是靠药物就能解决的事情。

糖尿病的“前世今生”:一场身体的“甜蜜叛变”

糖尿病,听名字似乎挺“甜”,但它的本质却是一场关于血糖的“失控”。人体就像一座精密的工厂,食物进入身体后被分解成葡萄糖,供给每个细胞作为能量。

胰岛素便是这座工厂的“运输员”,负责把葡萄糖送到细胞里。然而,当“运输员”失职,葡萄糖便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久而久之,糖尿病便找上门。

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生叛徒”,也就是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分泌彻底罢工;

另一类则是“后天叛变”,也就是2型糖尿病,多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老年人患的糖尿病,绝大多数属于2型,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的“劳动效率”下降,血糖调控能力变差。

不过,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处还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会“呼朋唤友”,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可见,糖尿病绝不是一个“吃点药就能搞定”的小问题。

医生的视角:一位老糖友的故事

作为一名医生,我接触过许多糖尿病患者,其中有一位老爷爷让我印象深刻。他今年68岁,被诊断为糖尿病已有5年。

起初,他并未重视,只是按时吃药,平时该吃吃、该喝喝,觉得“只要药在,病就不怕”。直到有一天,他因为视力模糊、双脚麻木来就诊,检查发现血糖长期失控,已经引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变。这才意识到,糖尿病不仅需要药物控制,更需要全面的生活管理。

糖尿病的“警告信号”:那些被忽视的症状

糖尿病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更像是“温水煮青蛙”,症状往往隐匿而缓慢。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的“警告信号”可能被当作正常衰老的表现,容易被忽视。以下是糖尿病可能的几种表现:

1.“喝不够水”:口干和多饮

很多老年人常觉得口渴,总想喝水,但即便喝了很多水,口干的感觉依然没有缓解。这是因为血糖过高时,身体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带走大量水分,导致脱水。

2.“吃不够饭”:多食却消瘦

有些患者食欲大增,总觉得饿得慌,但体重却越来越轻。这是因为细胞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身体只能消耗脂肪和肌肉来维持能量,结果越吃越瘦。

3.“跑不完的厕所”:多尿

糖尿病患者常常夜尿频繁,这是由于血糖过高,肾脏负担加重,尿液增多。

4.“看不清的世界”:视力模糊

血糖过高会导致眼部晶状体的渗透压变化,引发视力模糊,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这些症状看似平常,却是糖尿病的“敲门砖”。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务必及时检查血糖。

如何“战胜”糖尿病?做好这4件事很重要

药物固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它只是“战斗”的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是关键。以下4件事,既是“战术”,也是“战略”。

1.饮食管理:给血糖一把“安全锁”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主战场”。老年人患了糖尿病,并不意味着要“滴糖不沾”,而是要学会合理搭配。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是关键,比如多吃绿叶蔬菜、全谷物,少吃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

可以形象地说,糖尿病患者的餐盘应该像“彩虹”,颜色越丰富,营养越均衡;但也要像“闹钟”,定时定量,不可随意。

2.适量运动:让胰岛素“恢复活力”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天然药物”,它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血糖进入细胞。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快走、太极、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

运动就像给身体“加油”,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过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3.关注心理健康:治病先治“心”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对糖尿病的管理至关重要。

4.定期监测:别让血糖“偷偷溜走”

血糖监测就像是一场“侦查行动”,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老年人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中医的智慧:调养身心,平衡阴阳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便有对糖尿病类似疾病的描述,称之为“消渴病”。《黄帝内经》云:“五脏皆有余,热气炽盛,则多饮多食而消瘦。”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以调养脾胃、滋阴润燥为主。

常见的中医调养方法包括饮用菊花茶、山药粥、苦瓜汤等,这些食疗方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改善体质。此外,中医推崇的“静养”理念也值得借鉴,通过适当的冥想、气功等方式平衡身心,缓解压力。

结语:与糖尿病“共舞”,而非对抗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对于老年人来说,糖尿病是一场需要长期“经营”的战斗,而不是一场短期的“战争”。

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为健康与疾病投票。那些懂得管理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心态平和的人,即便患了糖尿病,也依然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正如《神农本草经》中所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养生、调理身心、科学管理,才是对抗糖尿病的最佳策略。从今天起,给自己的健康多一点责任,给生活多一点甜蜜,而不是让糖尿病的苦涩占据人生的舞台。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0 阅读:28
小夏谈养护

小夏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