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解放军准备对盘踞在九台县城子街的国民党军发动进攻,一排排炮弹滑过长空爆破在城内,令国民党军惊恐万分,死伤惨重。
这些国民党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才这么短的时间,解放军居然有了如此规模的炮兵部队,并认为一定是苏联暗中给解放军提供了武器装备。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在东北的日本军队遗留的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等到重武器,都被苏联军队缴获,而苏联红军和解放军关系密切,自然会有武器提供。
据相关资料记载:苏联军队共收缴步枪80万支、轻机枪2万支、重机枪5000支,各种不同型包括迫击炮5000门、战车1500辆、坦克车600辆、飞机800架,以及舰艇数艘等。
即便如此,当时的苏联军队也并没有显得慷慨大方,为解放军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包括像大炮之类的重武器,反而是一股脑地拉回国内准备回炉炼钢。
后来,曾担任四野参谋长的刘亚楼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进行过澄清。
至于解放军的炮兵部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说起也是一阵辛酸。可能你不会想到,我军第一支建制炮兵部队,是在破烂堆里成长起来的。
说到解放军炮兵部队的建立,又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毛主席寄予厚望的“中国炮兵元帅”—朱瑞!
1945年9月,一支不起眼的小队伍从革命圣地延安出发,汇入到十万解放大军闯关东的钢铁洪流中。
谁也不曾想到,他们都是延安炮兵学校的师生干部,可都是高材生。此前,他们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准备跟随解放军出关,赶赴东北组建炮兵。
领导这支部队大步行进的,便是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朱瑞!
朱瑞带领炮校学员刚到沈阳,却发现苏联军队已经把日军的坦克、大炮重武器都运上了火车,朱瑞亲自上门拜访,希望苏军能够支持一些武器,却接连吃闭门羹。
朱瑞与学员们带着决心发誓:“万事不求人,一切靠自己!”苏联人不给武器,我们就自己动手“抓”。
朱瑞定下方针:“分散人员,征集资材,建立家业”。
炮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搜集武器和器材。从延安带来的全部经费,是297两1钱7分金子,这点钱对于搜集修整武器来说,应该是远远不够。
在1946年的冬季,朱瑞和炮校学员几乎走遍北满,对于日军曾经驻防的地方,作战的地方,都去搜寻遗留的火炮和炮弹等武器弹药。
他们的脚步,东起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南到长春,北到虎林、爱辉的广大地域,都留下了炮校师生的足迹。
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气,他们依然顶着严寒,在黑山白水的荒郊野外,寻找大炮武器,林中风餐露宿,时常还会迷路,甚至碰上当地土匪,艰难险阻也没有吓到他们。
在镜泊湖里,一次性拉上来3门大炮,并在旁边的秘密仓库,还找到有15万发日式炮弹,并遗留一块木牌,上面写着20年后再回来,侵略者的野心昭然若揭。
到1947年2月,炮校共收集大小火炮700多门。其中加农榴弹炮49门、野炮97门、山炮108门、步兵炮141门、迫击炮约300门、高射炮137门,还有坦克和牵引车65辆。
同时,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也逐步进入正轨,在经费方面便得到支持,东北局一次性给炮校提供6000万东北币,折合黄金3300两。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随后,朱瑞带领学员加紧建设火炮修理工厂,将收集到的残缺火炮进行加工再行使用,伴随着解放军作战规模次数扩大,火炮工厂一度扩充到9个,还有下属工厂做物料支持。
从1946年9月到1947年3月短短半年内,朱瑞已经在北满建起73个炮兵连,其中包括一个战车连、一个自动车连和两个高炮连,南满也有了27个连,共100个炮兵连,再加上60步兵迫击炮连。
就这样,我军历史上第一支现代化的炮兵部队初具规模,三下江南战役,解放军的炮战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东北战局已成解放军胜利定局。
不过,炮弹量和大炮数量依然有限,想要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必不可少大炮的帮忙,所以光靠捡漏怕是不行,需要从苏联军队手中得到直接援助才能解决燃眉之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瑞于1947年6月再次奔赴朝鲜,和苏联军队商议武器支援问题,因为东北战局的变化,苏联军队最终同意为解放军提供日伪遗留武器装备和弹药,但是需要在晚上进行运输,避免国民党军察觉。
当时,为了显示和苏联军队的诚意,经过东北局的支持,以农产品折扣价进行交换。
此后2个月,苏联军队为解放军运送了10余列火车皮的日军旧武器、大炮、弹药等,极大改变了解放军炮兵的资源窘境,为解放军进行城市攻坚战提供了有力重火力支援,并日益发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