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
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靳(司马错次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郭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附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复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间黔中等地可能为楚国夺回,故而史籍中出现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的记载。)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秦将王龁攻赵,赵将廉颇坚守,秦不能克。
秦人行反间曰:「秦不畏廉颇,独畏赵括耳。」赵王信之,使赵括代廉颇将。
秦王阴使白起为上将军攻赵,赵括出击。
秦军佯败而走,赵军出追。秦军坚守壁垒,赵军不得入。
白起命出奇兵二支:一支绝赵军粮道;一支绝赵壁间,分赵军为二。
赵军败,急筑壁坚守。
秦王闻之,尽发十五岁以上民兵至长平,重围赵军。
历四十六日,赵军粮尽,竟相杀食。
赵括欲突围出,分为四队,四五复之,终不得出。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降于白起。
白起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馀人归赵。赵人全国大惊。
白起遂称病。秦使王陵攻赵邯郸,少利。秦王欲使白起代王陵,白起以邯郸实未易攻辞。
秦军多亡失,秦王使范雎强劝之,白起终称病笃不起。
秦王怒,迁白起离咸阳,赐之剑令自刎。
白起叹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
良久曰:「我坑赵降卒,固当死。」遂自刎。
作战特点白起的作战特点有四个:
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
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龁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史记》记载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白起有功,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台湾嘉义东石先天宫奉白起为白府千岁,颇享香火。
《异迹略》中,记载陕西宝鸡一带,只要疫病一起,就会立“克长平四十万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起”、“武安副将司马靳”旗号祭祀,希望白起与其副手司马靳能保佑当地居民免于瘟疫。
心若仓井空似水
白起终生都没有和当时任何一个名将交过手
ming輝 回复 02-20 15:51
不是没有发起进攻,而是他根本没法发起进攻,当时秦军远离本土粮草供应不济,廉颇的坚守战略是凑效的,若不是赵王中了离间计,把廉颇换掉,廉颇再坚守两个月,白起必败[得瑟][得瑟][得瑟]或许根本就不需要两个月那么多
ming輝 回复 02-20 15:46
如果不是中了,离间计,赵王把廉颇换掉,廉颇药能再坚守两个月,当时秦军远离本土两场供应不济白起必败,所以说,当时廉颇怼白起的战略是凑效的,但是赵王中了离间计把他换掉了
ming輝
要不是离间计成功实施,你们把他吹破天都没用,廉颇如果可以再坚守两个月,白起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