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毛岸青病逝,刘思齐、李敏、李讷,参加葬礼,其妻子邵华哭成了泪人

烛下青史 2022-10-08 21:08:17

2007年4月2日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大公墓,传来阵阵哭声,前来悼念的人,无不回忆着毛岸青生前的样子,感叹岁月的多变。

在追悼会上,毛岸青的妻子邵华止不住眼中的泪水,她和儿子毛新宇一起伫立在灵前,在心中怀念、祈祷。除了朝夕相处的家人,毛岸青的嫂子刘思齐以及他的妹妹李敏、李讷等人也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来到追悼会现场,共同缅怀毛岸青同志,并安慰毛岸青的家人节哀顺变。

享年84岁的毛岸青,虽然不如哥哥毛岸英的名气那般被人们熟知,但毛岸青的一生仍然充斥着传奇色彩,他在年少时经历了不同于寻常人的磨难,亦曾经默默的做过很多别人不知道的革命事业。

四处躲藏、颠沛流离

对于毛岸青来说,童年的味道是苦的。正因为他是伟人的儿子,所以遭受着平常人想象不到的苦与悲,因为距离革命中心越近,越危险。

1923年毛岸青呱呱落地。由于革命与事业的关系,杨开慧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坐在家里照顾幼小的孩童,为了革命大业,她只能像浮萍一样到处漂泊,而年纪尚小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也只能跟随母亲,四海为家。

1927年之前,毛岸英和毛岸青二人虽然没有固定居所,但好在有母亲的呵护,可自从蒋介石开始下令逮捕共产党进步人士开始,这一切都变了。

国民党的恶劣行径不只是影响了共产党开展革命事业的脚步,更让毛岸青和毛岸英兄弟二人从此失去母亲。杨开慧在1930年不幸被国民党发现行踪并逮捕,她为了保护组织遵从自己的信仰,面对敌人的酷刑仍然不透露任何情报。

当国民党意识到杨开慧对他们来说已经毫无用处时,他们当着毛岸英的面杀死杨开慧。这血腥的一幕为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的心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从那开始,毛岸英和毛岸青不知何去何从,甚至过上了当街讨饭的生活。毛岸青还因为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口号而被巡警打伤耳朵和脑袋,听觉和头脑受到不可逆转的创伤。四处躲藏,寻求庇护,挨打挨饿,兄弟二人受尽了人间的苦楚。

有一天,一个名叫李云的地下党同志发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的身影,经过身份确认以后,二人终于重新回到组织,结束漂泊生活。

1937年,毛岸青和毛岸英被送到莫斯科读书学习工作,在那段时间里,二人终于有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可以读书可以学习,有干净的教室和宿舍,还可以学以致用在当地医院救死扶伤。

在苏联学习和工作期间,二人始终惦念父亲毛泽东,一有空余时间便用书信联络。毛岸青和毛岸英在父亲的鼓励之下,还积极参与到当地革命一线,为反法西斯贡献一份力量。

说的少,做得多

回国后的毛岸青决定要像父亲毛泽东一样,做一个为人民奉献的人。他来到黑龙江农村,帮助当地农民,改善民生困境,虽然十分艰苦,但是毛岸青从来没退缩过。

除此之外,毛岸青还会用俄语翻译著作,把更多历史著作和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翻译成中国人能读懂的文字,让红色思想传遍整个中国。

1951年,毛岸英在朝鲜的牺牲对毛岸青造成了不小的打击,那个从小陪他长大共同栉风沐雨的哥哥不在了。由于毛岸青的头部曾经受过伤,哥哥的离世让他精神崩溃,出现了一些精神疾病的症状。

直到身边人建议毛岸青到苏联治疗,毛岸青的病情才有所好转。再次回到祖国后,毛岸青身边的人都希望他病情康复后尽快成家。

经过刘思齐的介绍,毛岸青与刘思齐的妹妹邵华之间的情谊越来越深,二人都是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他们觉得对方都是值得托付的爱人。

毛岸青把自己的感情变化告诉毛泽东后,毛泽东很欣慰,并表示自己很看好邵华,祝福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差16岁的他们,婚后相处融洽,恩爱和谐。毛岸青虽然不像哥哥毛岸英那样被人们熟知,但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事业,始终默默奉献。

0 阅读:386
烛下青史

烛下青史

用心创作,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