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公布的2021年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录得50.9,虽然连续第十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但已连降三个月,降至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制造业复苏边际效应进一步减弱。
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2月制造业PMI录得50.6,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同样连续三个月放缓。
这表明,中国经济自从去年4月初新冠疫情好转以后,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整理期,迅猛的扩张已经结束,增长速度放缓。
主要表现为,2月份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录得过去十个月和九个月的最低值。其主要原因是外需继续拖累总需求,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大幅低于荣枯线。这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海外受疫情影响,封锁更加严格,物流不畅,影响了外需,另一方面则是海外疫情已经有了好转迹象,对出口的需求减弱。
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月就业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且降幅有所扩大。可能是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开工力度不够,企业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饱和,企业并不急于补充员工离职后的空缺。
而与此同时,价格指数继续高企,通胀压力持续增加。2月制造业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大幅高于荣枯线,不过涨幅略有放缓。这是由于国际上,疫情出现明显好转之后,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好转,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飙升,原材料价格尤其是工业金属价格继续快速上涨,运输价格也有所上升。
当然2月PMI数据偏弱也可能与春节因素有关,但是影响的程度可以分析有分析认为,春节同样在2 月中旬的2013 年、2016 年和2018 年,这三年的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 均值为49.8、53.8,今年2 月的制造业PMI 受“就地过年”影响表现强于过往,非制造业PMI表现较弱。2 月制造业PMI 放缓幅度大于上述三年均值0.5,非制造业回落幅度与过往基本持平,整体来看2 月PMI 表现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当前经济处于下行通道。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
经济复苏减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目前有一条黑走到底的意思,近期监管的表态可以清楚地看出,未来的经济的重心并非增长和就业,而是防风险,这一点跟欧美国家的调调正好相反,现在欧美国家经济强劲复苏既成事实,但是欧美国家的政策是宽松再宽松,中国经济复苏放缓也是事实,但是政策基调却是要紧缩紧缩,对于房地产对于中小银行对于消费金融等等可谓严厉,给市场的预期就不乐观,于是很多资金就开始往外跑,尽管银行等顺周期股票在涨,但却是并非增量的上涨,而是存量的估值修复,不可能成为未来大盘上涨的发动机。
未来中国股市的走势,要密切关注高层的表态和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