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病可以重来,没有人愿意经历病痛。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勇敢面对疾病。
《唯有医生看透的人性之病房生死录》通过患者、家属和医生的视角,揭示了与疾病抗争的复杂心理历程。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煎熬与挣扎。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南原则》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率将达到31.8%。
这一数据让我想起《唯有医生看透的人性》中的故事,和鸽子讲述的《从“厌食症”到暴饮暴食,我差点没活下来》。她的心路历程,或许可以给那些想要通过节食减肥的人敲响警钟。

1.懵懂受挫
和鸽子在初中前与外祖父母生活,对美丑毫无概念。直到初中搬到北京与父母同住,她才意识到身材问题。父母虽安慰她是“婴儿肥”,却开始限制她的饮食。学校里的同学也拿她的身材取笑,让她逐渐自卑。
2.决定减肥
一次被男同学长时间注视的经历,让她误以为有人喜欢自己,于是下决心减肥。她成为健身房最年轻的会员,并开始节食。起初,体重下降让她心理上感到轻松,但作为好学生,她不断逼迫自己,最终走向了极端。

3.厌食症
因为节食过度导致她脸色苍白、大量脱发、月经常年停止,成绩也大幅下滑。她开始对食物产生偏执,甚至催吐。家人发现后,强迫她进食,但她的心理问题已难以控制。
4.暴食症
在网上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她意识到厌食症的严重后果,她开始暴饮暴食,甚至半夜掏空冰箱里的食物来撑饱肚子。父母不得不锁住厨房,直到高考结束。
进入大学后,她陷入暴食的恶性循环,每天也不学习,不参加集体活动,更不会与人社交,只是宿舍、食堂、超市三点一线,体重飙升至150斤,是曾经体重的一倍,这让她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

5.康复之路
厌食症与暴食症是进食障碍的两极,反复折磨着她。母亲到学校里来看她,让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已不可收拾。
最终,她鼓起勇气回到家,向父母坦白,并重新联系了因自卑而疏远的朋友。在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下,她感受到了爱,也终于有了饱的感受,逐渐康复,学会了接纳自己,不再为身材焦虑。
如今,她看到那些追求极致身材的“芭比女孩”时,只感到恐怖。她明白,正常人的身体各不相同,美应由自己定义。爱自己才是成长的基础。

《唯有医生看透的人性》中的故事提醒我们,疾病不仅带来身体痛苦,还有心理煎熬。通过他人的真实经历,我们可以少走弯路,避免疾病,或在患病时更有勇气面对。这是一本非常推荐给书友们的书。




#唯有医生看透的人性# #纪实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