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8年巴以分治以来,古老的迦南之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大战一番,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倒在血泊之中。
从正义的角度看,巴勒斯坦人的反抗合情合理,建国诉求天经地义。但从实际的观感来看,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却有一种四面楚歌、孤立无援、四分五裂之感。
为何这么说?
首先,1993年奥斯陆和平协议后,法塔赫得到了约旦河西岸的管辖权,依然初具国家规模;2003年,以色列总理沙特实施单边行动,将加沙“归还”给了巴勒斯坦。
按照常理,巴勒斯坦早就应该建国了。然而直到今天,法塔赫依然只是个“准国家组织”。建国依然遥遥无期。
其次,巴勒斯坦明明只有弹丸之土,却分裂成法塔赫与哈马斯两部分。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哈马斯则在加沙占据优势。
明明大敌当前,法塔赫和哈马斯却斗得不可开交。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加沙战役期间,法塔赫竟然暗助以色列,为以军维持加沙治安,活像是巴勒斯坦版的“维持会”。
再次,巴勒斯坦的抵抗运动竟然没有得到阿拉伯兄弟的广泛支持。与巴勒斯坦接壤的约旦和埃及,或明或暗地站在了以色列一边。
以埃及为例,加沙三面被以色列包围,一面靠近埃及的西奈半岛。以色列围困加沙时,埃及竟在埃巴边境设置隔离墙、摧毁哈马斯挖掘的地道。埃及军队陈兵于边境,并非为哈马斯助威,而是防止巴勒斯坦难民入境。
比埃及更过分的是约旦,约旦不仅封锁了边境,禁止巴勒斯坦难民进入,而且还发射导弹,拦截了伊朗的导弹。
曾几何时,中东列国以埃及为核心团结一致,共同抗击以色列入侵,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一度将以色列逼入绝境。而如今,连阿拉伯的兄弟们都不再关注巴勒斯坦之事。沙特等海湾国家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从不付诸行动,甚至暗地与以色列勾结。
反而是“非阿拉伯民族”的伊朗人,对巴勒斯坦问题最积极,援助也最及时。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伊朗和巴勒斯坦相隔几千公里,如何能及时支援。
除了阿拉伯国家外,其他国家对于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态度也极其分裂。甚至很多国家将哈马斯的“阿克萨大洪水行动”看成恐怖袭击。公开站队以色列的,仅有美国、阿根廷等区区数国;其他大多数国家不过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如今巴勒斯坦的兄弟阋墙、四面楚歌的孤立局面并非一朝一夕的形成的。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巴解组织的创始人——阿拉法特有着极深的关系。他是巴勒斯坦革命的发起者,但也为巴勒斯坦长期的悲剧种下了苦涩的种子。而这一点,老革命家周恩来早就洞若观火,早在数十年前就警告过阿拉法特,但阿翁并没有听从……
自二战以来,阿拉伯国家兴起了“泛阿拉伯运动”。运动的核心诉求便是统一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重现当年阿拉伯帝国的荣光,让阿拉伯人在世界上占据终于的一席之地。这种思潮在阿拉伯知识分子中十分流行。
阿拉法特曾是信仰“泛阿拉伯主义”的青年学生,曾在埃及开罗大学就读,是一个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子。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加入埃及军队,并随埃及人攻占了加沙。1956年又在埃及参加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其后,阿拉法特发现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并不可靠,认为巴勒斯坦问题应该由巴勒斯坦人自己解决。
由于以色列的入侵,大批巴勒斯坦人流落海外成为难民。因此在科威特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及其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并以“武力夺回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为己任,于1965年打响了对以色列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阿拉法特一度崇尚“从河流到海洋”的政策,即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地位,将犹太复国主义者推下海。他带领自己的游击队,多次与以色列人作战,屡建战功,从而在阿拉伯世界声名鹊起。
阿拉法特曾对自己的阿拉伯兄弟寄予厚望,然而埃及等国的无能给他上了一课。1967年,以色列先发制人,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一败涂地、丧师失地,约旦河西岸、加沙、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均为以色列所占。由此,巴勒斯坦全境为以色列所占,巴解组织在自己的本土再无立足之地。
阿拉法特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曾希望能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耶路撒冷则将是这个伟大国家的首都。因此巴勒斯坦是否建国、是否独立,都无所谓。
因此巴解组织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建国,也没有建立正规化的组织。其对以色列的反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择手段。因为以色列军队过于强大,难以硬拼,因此法塔赫将目标转向手无寸铁的平民。由此,巴解组织开始频繁劫机、劫船。
1970年2月21日,瑞士航空330号航班由苏黎世经特拉维夫飞往香港。两名巴解组织成员在飞机上放置炸弹,飞机起飞后不久爆炸坠毁,造成4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972年2月22日至23日,巴解组织成员劫持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649 航班。最终,在西德政府同意向该组织支付500万美元赎金后,被扣押的所有人质才全部获释。
同年5月30日,巴解武装分子和日本赤军旅成员相互配合,在以色列卢德国际机场,即现在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发动恐怖袭击,疯狂扫射导致现场26人死亡、78人受伤。
在当年的奥运会,法塔赫又制造了“黑九月”事件,杀死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
法塔赫的这些行动,并没有给以色列军队造成任何损失,反而杀害了与巴以问题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其他国家平民。因此这些行动非但没能打击以色列殖民者,反而削减了巴解运动的正义性,让法塔赫声名狼藉。很多国家都将法塔赫视为恐怖组织,将阿拉法特以及今天巴勒斯坦的总统——阿巴斯视为头号和二号恐怖分子。
法塔赫的不择手段不止针对以色列以及其他国家的平民,同样也针对自己的阿拉伯兄弟。
法塔赫失去在约旦河西岸的据点后,将总部搬到了约旦。法塔赫势力增长飞快,在约旦领土建立了自己的国中国,控制了多处战略要地,包括扎尔卡(Az Zarq)附近的炼油厂。1970年6月开始与政府公开作战。并策划刺杀约旦国王侯赛因·宾·塔拉勒,侯赛因国王因被保镖推入路边水沟,并用身体舍命保护,幸免于难。
就这样,法塔赫将曾经支持自己的约旦推向了对立面。侯赛因国王立即投向美国和以色列的怀抱,并在以色列摩萨德特工的护送下复位。随后,约旦集中空军和装甲兵,击败了法塔赫主力。阿拉法特不得不在1971年6月率领2000多名战士转移到黎巴嫩重建根据地。
驻扎黎巴嫩期间,法塔赫再次成为该国的“国中之国”,并且激发了该国的矛盾。最终,黎巴嫩内战爆发,造成了巨量的人员伤亡。1982年,以色列军队北上黎巴嫩,并且占领了贝鲁特。阿拉法特带领残部被迫远赴突尼斯。
更雪上加霜的是,作为“泛阿拉伯”核心的埃及率先跳反,和以色列签订了戴维营协议。这个阿拉伯最强的国家,第一个与以色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也使法塔赫变得更加孤立,也让阿拉法特意识到,“统一阿拉伯”的梦想已经破灭了。
失去了强援和根据地,阿拉法特急病乱投医。1991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阿拉法特为了获得支持,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在了侵略者一边。这样一来,就将巴解组织潜在的金主——海湾国家全部得罪了。
事实上,如今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四面楚歌,实际在阿拉法特时期就已经种下了。
对于巴勒斯坦的窘境,中国的革命家们实际早就洞若观火。自第二次中东战争以来,中国坚定地站在反帝抗暴的阿拉伯国家一边,与以色列断绝了一切关系。
着眼于这一点,阿拉法特曾多次访问中国,向中国求援。从1964年起,他在有生之年对中国进行过14次访问。
周恩来曾多次接见阿拉法特,并依据中国革命的经验,给阿拉法特提出了很多建议。周恩来注意到,阿拉法特至少有三点失误。
首先,周恩来提出,阿拉法特从“河流到海洋”的梦想是行不通的。周恩来说:
“以色列已经成立,把它消灭和赶走是不行的;承认以色列在中东的存在,反对“把以色列扔到大海里”的口号;应当把反对以色列当局的侵略扩张政策和种族主义同宗教仇恨相区别,把以色列统治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相区分,不能凡是犹太人都反;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联合起来,两个民族平等、和平相处。”
在周恩来看来,以色列平民是无辜的,犹太平民也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并不能将他们完全推向对立面。
其次,革命必须讲究手段,决不可使用劫机、绑架、暗杀、爆炸等手段,这样做很难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周恩来曾经领导我党的特科工作,他最反对的就是无差别的杀害平民,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革命。周恩来曾强调,决不可使用爆炸、美人计等手段。周恩来很清楚,革命必须有正义性,而恐怖活动无疑会削减这样的正义性。
最后,周恩来曾多次告诫阿拉法特,必须巩固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决不能孤立自己。在武装反抗期间,巴勒斯坦还必须尽快推进建国工作。
然而事实证明,阿拉法特一句话也没听进去。
阿拉法特持续发动恐怖袭击,搞坏了和阿拉伯兄弟的关系,对于建国也长期没有推进。直到巴解组织流落突尼斯,巴勒斯坦革命陷入低潮,阿拉法特才想起了周恩来对他的告诫。
首先,阿拉法特宣布法塔赫从此放弃恐怖袭击,转而谋求以和平手段解决巴以问题。
其次,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不再追求将以色列推下海。其领土要求不过是恢复到1967年的控制线。
1993年,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签订《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勉强同意法塔赫在约旦河西岸立足。
同时,阿拉法特还提出一个“奇思妙想”。即取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分野,将两国、两民族合并为统一的新以色列国。这无疑也源于周恩来“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联合起来,两个民族平等、和平相处”的构想。这一构想,无疑让以色列人惊慌失措、进退失据。
然而阿拉法特的醒悟实在太晚了。
首先,法塔赫“恐怖主义”的印记太深,也是以“恐怖袭击”式的反抗赢得了巴勒斯坦其他组织的认同。如今法塔赫“上岸”了,哈马斯、杰哈德等组织自然不会认同。这也为法塔赫未来与哈马斯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其次,法塔赫掀起周边国家内乱、支持萨达姆,将埃及、约旦以及海湾国家彻底得罪。虽然这些国家承认了法塔赫的合法性,但是他们仍对巴勒斯坦反抗组织以及巴勒斯坦难民充满了戒心。
最后,巴勒斯坦建政太晚,以色列已经站稳了脚跟,导致如今巴勒斯坦正式建国遥遥无期。
如今巴勒斯坦“里无粮草,外无援兵、内部分分裂”的窘境,实际就是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的。2004年,阿拉法特因病离世。
他本该是个民族的解放者,结果却在死后遭到了极大的质疑。阿拉法特的老婆家人均在国外,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有人评估,阿拉法特至少有30亿美元的私人资产。其娇妻一身名牌与加沙人民的衣衫褴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巴勒斯坦革命运动的元勋,阿拉法特本该做得更好,如果他认真地接受了老一辈中国革命家的建议,何至于到今天的境地。他曾颇为感慨地对中国外交人员说: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够准确地预见未来,周总理就是这样一个能预测未来的人。”
没有石油,阿拉伯人还得牵着骆驼到处找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