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杀人八百万”,却为中国拔除了一个危害数百年的“大毒瘤”

陶陶读历史 2024-05-14 08:00:23

公元884年,一代豪杰黄巢败死于虎狼谷,结束了他纵横天下的一生。除了被俘的官员、士卒之外,黄巢的数十名姬妾也同样被俘。经过审讯,唐朝官员惊讶地发现,这些女子竟大多来自于高门、官宦之家。

高门命妇竟委身从贼,简直有失名教。刚从蜀地逃归的唐僖宗为了重振自己的“威风”,决定先拿这些女流开刀……

一、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数十万起义军杀入关中,并攻破了长安。当起义军进入春明门后,长安市民争相夹道观望。黄巢见状,一面打出“冲天大将军”的旗帜,一面派人晓谕百姓:

“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初到长安城的黄巢起义军,尚能维持纪律,他们劫富济贫,“贼见穷 民,抵金帛与之”,,对城内宫室民舍并无毁损。故史称,“初,黄巢 据 京师,九衢三内,宫室宛然。”

然而仅仅数日后,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起义军开始变得“为所欲为”,《资治通鉴》记载:

“(起义军)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尤 憎 官 吏,得 者 皆 杀 之”。

之前的黄巢义军还能做到体恤平民,为何仅仅数日之后,就到了“巢不能禁”的地步呢?

除了起义军成分复杂,混入大量无赖、盗贼之外,长安市民的人员构成也占据了很大的原因。

都说“黄巢杀人八百万”,黄巢自起兵以来,聚集了数十万士卒,他们流动作战,几乎打遍整个中国。民众们之所以踊跃参加义军,无非就是因为豪门大族以及贪官污吏的欺压与剥削。

黄巢军每到一处,必先屠灭当地的官吏、宗室、侯王以及高门大户,绝无遗类。对待平民,黄巢在留足军粮的情况下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对于平民百姓,黄巢军是持同情态度的;但对于官宦豪门,黄巢则毫不容情。甚至连当时的阿拉伯人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例如大食客商哈珊曾在他的《苏莱曼游记》中写道:

“由于黄巢领导了一支日益壮大的武装力量,因而凡其所到之处,官僚和地主豪绅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害,唐政府的法律已被推翻,威权已经被粉碎,唐帝国简直已经整个儿被黄巢毁灭了。”

唐代号为“ 衣冠之泽” 的江陵,许多衣冠世族都被起义军镇压。由于各地衣冠世族、 门阀地 主大量被杀, 唐僖宗乾符四年四月, 唐朝廷曾派国子司业李夷遇前往淮南等地进行抚慰, 收敛和祭葬那些被杀的士族地主。起义军南征至福建时,到处焚烧官府,杀掉不少官僚地主。

起义军入长安后,一开始尚能维持纪律。从北周到唐,长安一直都是士族豪强所云集的大本营吗,当起义军目睹城中公侯豪强生活穷奢极欲,其住宅巧夺天工的模样,恐怕很难控制自己的仇恨情绪。于是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行为,便在长安全城展开了。

二、

黄巢起义军的掠夺行为,无疑将那些还在观望的长安衣冠推向了对立面。当唐军云集于长安周边,长安士庶百姓开始蠢蠢欲动,到处攻击黄巢军,可谓是“陷京黔庶,亦思奋勇”。这条资料可能有些夸大,但也可以说明人心浮动。

长安豪杰的反抗,让黄巢以及他的起义军愈发恼怒,更大规模的仇杀开始了。史料记载:

“(黄巢军)大掠,缚垂居人索财,号淘物。”

更可悲的是那些豪门女性,黄巢军争着杀入长安各个坊市,“争取人妻女乱之”。许多贵族女性,就此成为了起义军士卒的妻妾。

何光远在《鉴诫录》中收录的一首诗便可反映当时长安贵妇们的悲惨情况:

“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贱如泥。邑号尽封元谅母,郡君变作士与妻。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斋。”

或许就在这时,大批昔日勋贵的妻女成为了黄巢的姬妾。流入黄巢军的妇女,恐怕还要更多。

为了尽早夺回长安,唐僖宗不惜动用外族军队,他命沙陀人李克用带领他的沙陀骑兵,猛击黄巢部。随后诸藩镇兵皆至,长安市民在内部作乱,黄巢再也不能维持自己对长安的统治。无奈之下,黄巢只好退出长安,露宿霸上。

黄巢军退出后,城内藩镇军互不相让,结果自己爆发了内讧。黄巢见状,立即杀回了长安。而这一次,黄巢再也不会对长安城以及城内的豪民客气了。

《资治通鉴》记载:

“(黄巢)复入长安,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

就在这时,李克用的骑兵再一次杀到长安,黄巢力战不胜。处于劣势的黄巢军开始大肆焚城,四处烧杀。而黄巢对长安的大规模破坏,导致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唐朝建立时,保留了隋朝壮丽的宫殿,并且予以了扩宽,其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之壮美华丽,都是历史上少见的。甚至安禄山、吐蕃人杀入长安后,都不舍得破坏大唐的宫室。但黄巢则不然,他对其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经过这次破坏,长安城中的“宫 室 居 市 闾 里,十 焚 六七”。唐 末 诗 人 韦 庄 中 和三年春所作《秦 妇 吟》对此次长安城内及宫室的毁坏也有记载:

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 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縠皆消散,甲第朱门无一 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 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黄巢不仅仅只摧毁了长安,同样被摧毁的,还有自北周以来,便聚集在长安的豪门巨室,这些人,才是长安的魂。

三、

唐朝的豪门巨室,大多源自于东汉魏晋时期。这伙人占据了大量土地、控制着多数农民,同时他们还垄断了知识。

在纸张和印刷术还未普及的年代,书籍和教育对于普通百姓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因此知识还是集中于豪门巨室之手,因此门阀豪强大多都“累世通经”。手握知识,豪强门阀就像握着一张长期饭票,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无论是否改朝换代,他们都能保住自己的富贵。

毕竟对于中华帝国这一地域广大的帝国来说,信息传递不便,急需能识文断字、熟悉经史的人才。当豪门巨室垄断了知识,普通寒门大多为文盲,统治者便只能从这些大家族中选取官员。因此经常出现所谓“荀氏八龙”“司马八达”等全家皆为公侯的情况。

为了顺应这一局面,维护士族豪门地主利益的九品中正制得以建立。因此只要你门第高,就不愁没有官做。而这些门阀官员一旦入仕,便会用手中的权力,变本加厉地兼并田土,巩固自己的政治和财产地位。

高门子弟不费任何代价就能封官拜相,自然不会增进自己的才学和见识。因此门阀制度愈发展,门阀政治就愈发腐烂。

从北周到唐,朝廷一直试图取消士族的特权,将皇权集中,并扩大选材面。首先,隋炀帝开创性地创立了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仕进之路。

到了唐朝,李世民名高士廉编定《氏族志》,将293姓1651家列为九等。为了限制门阀,李世民还特意宣布,将累世将相的清河崔氏列为第三等。但即便如此,依然没能限制门阀的力量,高门贵族依然能够把持朝政。

到了武则天时期,朝廷开始加大对科举士人的扶持力度,将政权开放给中小地主。同时还大力贬杀与世家贵族有牵连的元勋贵臣。但即便如此,门阀势力依然很大,贵族子弟即使无德无才,也可以通过门第来做官。

由于门阀贵族有如此之高的社会地位,因此与寒门子弟几乎形成了“生殖隔离”。他们耻于“庶姓”、“贱民”为伍。从婚配情况来看,北方的崔、卢、李、郑,南方的朱、陆、顾、张等豪门大姓,基本不与寒门进行婚配,甚至连来自李唐皇室的求婚都不予理会。因为在他们看来,陇西李氏并非高门大族。

到了唐朝末年,朝廷出现了牛李党争的局面,以旧门阀李德裕、郑覃等人,与科举出身的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发生了剧烈冲突。由此可见,唐朝门阀贵族即使在唐末,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力量。

门阀占据了政治形态的高位,无疑会对寒门子弟的仕进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造纸术的普及,书籍的制作成本变低,知识不再只是豪门贵族的所有物。中小地主甚至普通农民,都能通过教育来获取知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而黄巢,便是这批“做梦人”的一员。

四、

黄巢出身极低,是朝廷最看不起的商贩之家。而且黄巢所在的家族,还不是普通的商贩,是做不法生意的私盐贩子。

由于家境殷实,黄巢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因此自幼年以来,黄巢便饱读诗书,且精通骑射之术,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据说,黄巢5岁就会写诗,而且出手就不凡。他以菊花为题,随手便撰写出一个千古名篇: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可以说从幼年时期起,黄巢便十分不认命,对于血统政治极度不认同。在他看来,即使出身私盐贩子,也能成为掌管四季的“青帝”。

因此长大后,黄巢参加了科举考试。然而以黄巢如此出众的才学,竟然屡试不第,多次名落孙山。最终绝望的黄巢再次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有如此大才竟怀才不遇,黄巢科举的失败很难说不是因为他低下的出身。因此黄巢很难不仇恨那些尸位素餐、无德无才,却占据高位的那些门阀贵族。

因此当黄巢打出义旗,门阀贵族的末日便到了,黄巢杀人八百万,其中大部分都是门阀贵族。黄巢崇尚流动作战,从南到北,打遍了整个大唐,各地的豪门贵族基本都被扫荡了一遍。实现了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诺言。

黄巢之前,门阀大姓皆将记载本宗家世渊源、支派的牒谱视为至宝。士族在牒谱中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未来在朝廷中的地位。但黄巢起义后,各地的士族大姓被打散,勋贵大批被杀,豪门大家的牒谱大量散佚,基本不再具有权威性。因此诸豪门大姓,已经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

作为大唐帝都的长安,是新旧豪门贵姓的大本营,而黄巢对长安高门豪强的屠杀,无疑是对门阀势力最致命的一击。长安的豪门贵族基本被杀,他们的妻女也沦为了黄巢士卒的妻妾,相反农民军的将领则当上了大齐新王朝的高官。在昔日的高门大族看来,这简直如同乾坤倒悬。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虎狼谷。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黄巢在他最后的时刻,确实已经山穷水尽了:

巢众殆尽 ,走至狼虎谷 ,丙午,巢甥林言擒斩巢兄弟妻子 ,将诣时溥; 遇沙陀博野军,夺之。

就这样,黄巢的妻妾全部沦为了唐军的俘虏。

经过审问后,唐朝官吏惊讶地发现,黄巢之姬妾大多出身不凡,皆为高门贵姓的妻女。在唐僖宗以及其他高门大姓来看,豪门贵族与贼寇结合,简直如同与犬羊交媾。“义愤填膺”的唐僖宗升堂于大玄楼,他要亲自审问这些“不知羞耻”的贵女。

高高在上的唐僖宗,“义正辞严”地斥责众女:

‘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

一位黄巢的姬妾们自知必死,慨然说道:

“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

也就是说,黄巢如此狂悖,国家以百万之众,尚不能敌,而且还丢掉宗庙,逃到巴蜀。陛下你不能击败贼寇,反而指责一女子,你将那些公卿大臣置于何地了?

这位勇敢妇女的一席话,怼得唐僖宗哑口无言。活像一个霜打的茄子。他挥了挥手,将她们尽皆杀戮于市场。监斩官怜悯于这些女子,为了让她们减轻痛苦,于是让她们在死前喝了许多酒。

其他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后都在醉卧中受死。最后唯独那位羞辱僖宗的姬妾“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从容赴死。

这些贵族妇女的死,也象征着盘桓中国数百年的门阀制度,最终走入了坟墓。从此以后,高门大姓对于中国的政治时局,再无影响。

到了唐末五代,取士再也不问家世,婚姻也不问伐阅。而五代十国的统治者们,也大多出身寒微,从来不把那些自高自大的豪族高门当一回事。

朱温篡唐之时,便在白马驿杀死了30多个士族旧官僚,并将之投入了黄河。在仇恨士族方面,朱温和他的老上司黄巢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黄巢的部将李振则幸灾乐祸地说:“这帮老顽固,自认为是清流,今天杀了全部丢进黄河,让他们变成浊流。”

宋代以后,科举之风大盛,士族地主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新的门阀集团再无生成,于是出现了“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的现象。中华帝国,终于摆脱了腐朽的门阀政治,进入了新的阶段。

4 阅读:510
评论列表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