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期继续讲述忻口会战战斗全史内容……
忻县附近的战斗板垣接到一线部队的报告,得知中国军队已全线后撤,立即决定向云中河一线追击,并作出如下部署:“步兵第21旅团(旅团长坂本顺少将未到任,暂由第5师团参谋长西村利温少将指挥,欠步兵第42联队,附山炮兵1个中队),击破当面之敌,前出到红崖湾附近后,沿新道及其以东地区急追敌人;置岛支队前出到忻口镇附近后,沿旧道及其以西地区急追敌人;步兵第11联队沿王府庄-大有张村―辛庄-北大平道路急追敌人。混成第15旅团沿上社村及大石村一线,追击当面之敌;骑兵队以及战车第4大队沿本道向忻县附近急追敌人。步兵第42联队(附山炮兵1个中队)以主力由云中河右岸地区沿对家野场―部落镇―河拱村道路急追敌人。”

3日拂晓,日军第5师团(包括混成第15旅团以及其他配属部队)开始全线追击,这期间偶然接到飞机的通报:“忻口以北不见敌人,关城镇北面敌人约一千正在退却中。”恰好此时,日军的生力军独立步兵第1联队(联队长长谷川美代次大佐,人员:2590名,车辆:297辆,该联队为摩托化部队,其步兵全部搭载车辆实施机动)也抵达忻口战场,随即投入到追击战中。所以板垣决定一举向太原追击,全军分成3个纵队前进:步兵第21旅团、战车第4大队、骑兵队以及独立步兵第1联队为中路;步兵第11联队为东路;混成第15旅团为西路。尔后,东西两路日军的追击进展顺利,一路上几乎没遇上像样的抵抗,但中路日军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中路日军的先头部队骑兵队以及战车第4大队沿公路追击,行动较为迅速,当其到达忻县县城附近时,发现县城内有重兵把守,因为无重武器,所以不敢贸然攻城,只是保持远距离监视,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忻县守军为第201旅,11月2日晚8时,该旅忽然接到陈长捷的撤退命令:第201旅于今晚10时开始向忻县城关转移,在次日拂晓前占领以忻县城为中心的阵地,掩护本军向太原外围转移。当晚9时30分,该旅分头离开阵地,并于11月3日凌晨3时到达忻县城关,当即以第401团在右翼占领公路以东至罅沱河间阵地,并派一部渡河在东岸担任警戒;第402团从公路依城,向左翼高地衔接第203旅的阵地。当日清晨,他们发现沿公路追来的日军坦克5辆、骑兵百余名,进抵忻县北关附近,却不进攻,始终在第201旅的有效射程以外活动。
上午10时,搭载汽车实施机动的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步兵约300人)也抵达忻县附近,随即在十余辆坦克的掩护下,逐步迫进到第201旅司令部所在的南关。当时第402团利用东南城壕和房屋进行抵抗,因受日军步兵和坦克的围击,伤亡较大。下午1时许,第402团全部撤至南关,利用关墙及房院街巷和日军形成一度对峙。不久日军坦克从南关东面向该旅两翼包围,有5辆坦克一直冲到关门外的石桥上,把南关北门完全控制。石桥距关门不足10公尺,日军坦克用机枪向关内猛烈射击,关内一片混乱。

在此危急时刻,第201旅少校参谋贾宣宗勇敢地跑到街心,带上旅部杂勤人员,督促街上所有官兵冲到关门口,利用半扇关门做掩护,向桥上扔去一排手榴弹,利用烟雾冲出三四人,爬在石桥的栏杆后,又向日军坦克扔去四五个手榴弹,石桥炸塌半边,前边1辆坦克肚子朝天掉进了城壕。第2辆坦克慌忙向后退去,又横栽入城壕里。壕里虽无水,但土是松的,车身一半埋在土里不能转动。后边3辆见势不妙,顺原路退往东南城角。
下午6时,王丕荣旅长传令:“第402团1个步兵连,掩护撤退。”随后,该旅沿公路后撤,直到天明(4日)6时才到达指定集中地阳曲湾。
石岭关附近的战斗步兵第42联队于下午2时左右追至云中河一线,随后渡河,准备经六石村.解元村继续向忻县追击。但是,下午2时40分,大场大佐接到日军飞机的侦察通报;“(一)发现关城镇东西及庄磨镇西方阵地配置有敌兵(1时30分):(二)敌人正沿麻会镇―大盂镇道路及东方山地庄磨镇西方谷地退却(0时30分一2时)﹔(三)麻会镇西方桥梁被烧毁,铁路桥也被烧毁。”据此,该联队取消了进攻忻县的原定计划,改由忻县西侧地区迁回南下,以切断中国守军的退路。
当晚7时30分,该联队进人田村(忻县南方约3公里),并在该地与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取得联络。大场考虑到中国守军占据石岭关阵地,给师团尔后的追击带来障碍,于是决定继续向大孟镇追击。

步兵第42联队(包括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于当晚12时从田村出发,其以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作为前卫,沿田村-关城镇-太原道路向大孟镇追击;其余部队作为本队,按照第2大队―联队本队―通信班一第1大队的顺序,紧跟在前卫的后方100米前进。该联队官兵在行军途中,黑暗中突然看见火光,那是麻会镇西北方桥梁仍在燃烧。而关城镇北方陆桥也被守军爆破,给日军车马的通行带来障碍。
4日早晨6时30分,该联队到达关城镇,随即准备进攻布防在石岭关附近的中国守军第66师第206旅(欠1个团)。
石岭关古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险峻,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素称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和忻口相比,这里的地形更加险峻,因此在忻口战役之前,日军曾错误地认为石岭关一线才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抵抗线,而忻口一线只是其次要抵抗线,因此吃了大亏。
大场根据俘虏的口供,得知守军的布防还比较薄弱。这样,他决定“乘守军尚未完成配备、立即发起进攻,夺取要点,重点指向制高点‘望楼高地’。前卫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从左方的谷地,第6中队从关城镇南方约100米附近的本道两侧地区共同攻击该高地,另以第1、2大队的大队炮、重机枪在关城镇南侧地区占领阵地,联队炮〔1个分队)在本道西侧地区占领阵地,配合第一线的攻击”。
但是,步兵第21联队第2大队在进攻之前,意外地发现其左前方有很多地裂沟,将阻碍其行动。据此,大场令其改为佯攻,以牵制吸引守军的侧防火力。上午8时30分,他又将第5中队增派到第6中队的左方。接着,日军第5、6两中队由增本中尉(步兵第42联队第2大队代理大队长)统一指挥,向“望楼高地”发起进攻。但守军第206旅(欠1个团)利用山区地形,修筑了大量难以观察到的隐蔽火力点,并配属有13式山炮1个连、18式山炮2门,以强大的火力阻击日军,未使其越雷池一步。对此,日军步兵第42联队战斗详报有如下记载:“敌构筑的阵地非常坚固,机枪均从掩体中实施射击,其位置颇难发现,加之突然从石岭头右后方及望楼高地左后方射来大量迫击炮弹,第一线前进困难。”
下午1时20分,大场又将第7中队纳入第2大队长的指挥下,由第5中队的左方投入进攻。这期间,代理大队长增本也负伤了,新任大队长中村少佐乘坦克就任。下午2时30分,中村正式指挥第2大队,大场又将第1大队的重机枪、大队炮配属第2大队。这样,第2大队的士气有所提高。
此时,福田战车队已到达战场,立即投人战斗,第8中队跟随坦克攻击前进,很快占领“本道右侧高地”。独立步兵第1联队的炮兵队也在关城镇北侧占领阵地,开始向守军阵地射击。
下午3时左右,若月部队的炮兵联络军官找到大场,双方商讨了关于攻击望楼高地的协同事宜。与此同时,守军的抵抗依然很顽强,第2大队的第一线中队迫近到守军阵地前沿100米附近时,遭到守军密集火力的猛烈阻击,前进再次受阻。

40分钟后,日军炮兵开始集中射击。这次炮击严重破坏了守军的防御工事、几乎摧毁了守军暴露的全部火力点。下午4时,第2大队利用炮击效果,再次发起进攻,终于登上险峻的山崖,突入“望楼高地”。此时,守军第206旅已完成了阻击任务,遂主动撤退。第2大队占领“望楼高地”以后,正马不停蹄地展开追击行动,忽然从石岭关山洞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守军看到日军渐渐逼近,就将山洞炸毁。石岭关附近地形复杂,该山洞是通往太原的的重要通道,其被炸毁,给日军尔后的行动带来困扰,日军步兵尚可翻山越岭,但车辆、火炮等重装备却无路可行了。
更加糟糕的是,日军骑兵队看到山洞被守军破坏,就往回赶,想绕道走。但日军的后续部队步兵第21联队、独立步兵第1联队却不知情,正一股脑地前往石岭关,公路上很快发生拥堵,乱成一团。
步兵第21旅团的新任旅团长坂本少将恰在这个时候到任,当他看到这种情况,立即责成手下的参谋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摆脱困境,继续展开追击。
当晚7时,该旅团对步兵第21、42联队下达了如下命令〈概要):
(一)工兵对隧道〔山洞)的修复作业需要约3个小时。
(二)步兵第42联队在工兵对隧道的修复作业期间,确保石岭头东西一线,扫荡村落内,以现在态势继续警戒。
(二)步兵第21联队超越步兵第42联队前进。
当晚11时左右,日军工兵完成山洞的修复作业。此后,日军依然以骑兵队及战车第4大队为先头,继续展开追击。
当日,忻口中央兵团的主力在忻县、石岭关守军的掩护下,陆续到达指定集中地阳曲湾。有些部队在撤退途中军心涣散,几乎成了惊弓之鸟。多年以后,第201旅参谋贾宣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11月4日拂晓,陈长捷、王靖国在阳曲湾收容部队。上午8时我奉命去寻陈长捷的指挥部,作请示报告。沿街只见家家户户庭院里挤满了疲惫的人马和混杂散乱的什物。我向北刚走了几十步,忽然从对面涌来一伙官兵,纷纷说:‘敌人进了村北口了!’我心想石岭关还有工事和部队防守着,阳曲湾怎能发现敌人?正在纳闷,听到村东传来爆炸声和枪声,空中有两架敌机正向村南人流俯冲扫射。我转回旅部院内,已空无一人了。返出街口,目睹人流渐稀。打听村北敌人的情况,后边来的官兵说:‘啥也没见。’就这样,几万大军,就纷纷撤退到太原和西山一带了。”
青龙镇附近的战斗青龙镇位于太原以北约18公里处,距离阳曲县城4公里。据《阳曲县志》记载:此镇原以青蒿茂盛,取名青蒿嘴,后因村庄顺河岸修建,蜿蜓曲折,形似巨龙,故改称青龙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该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成为历史上太原北部之首镇。
中国军队第9军第54师撤出忻口附近的阵地以后,其各部队陆续抵达青龙镇集结。该师在忻口战役伤亡较大,师长孔繁瀛在这里收容不到2500人。该师随即奉命在此占领阵地,阻击南犯之日军,掩护各友军顺利到达太原,其部署如下:第322团第1营在青龙镇以北8里处公路大桥附近占领前进阵地,其余各团在青龙镇以北5里处占领阵地,师指挥部和特务营在青龙镇。
第322团第1营营长翟洪章奉命后,率部到达指定地点。那里已有先前构筑的钢筋水泥工事。他督促官兵全力以赴设置障碍物,并把手榴弹七八颗捆在一块,掩埋在桥前40米处公路上,系上小绳引至桥后阵地内准备爆炸坦克。
但是,该营的布置尚未就绪,日军先头部队就已杀到。5日天刚亮,守军就发现“日军骑兵七八十名在公路两侧搜索前进,坦克车4辆掩护步兵100余名缓缓而来”。
这时翟洪章以第3连猛烈射击日军骑兵,以第2连堵击日军步兵,另组一班奋勇兵和机枪连专门对付日军坦克。日军企图一举攻垮守军的前进阵地,直取青龙镇。日军骑兵正在下马准备徒步战的时候,第3连立即子以迎头痛击,打得其落花流水。同时机枪连用穿甲弹射日军坦克,用集束手掷弹进行爆破,只因拉引爆绳拉得早了一点,未能把坦克炸翻,但已迫使它不敢继续前进。日军步兵会同失利的骑兵,前后4次向守军阵地猛冲,均被击退。
正午刚过,日军步兵第21联队抵达青龙镇北端附近,得知情况后,采取迁回包围,以第1、第3大队主力从第54师前进阵地右翼绕过,进攻该师主阵地。接着,独立步兵第1联队也赶来了,并绕过该师主阵地,猛攻青龙镇。
第54师主阵地在步兵第21联队的猛攻之下,没坚持多久,就被攻破。独立步兵第1联队也很快突入青龙镇,第54师师部所有人员都投人了战斗,和特务营一起,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但最终寡不敌众,在巷战中几乎伤亡殆尽,幸存者相继突围而出。
第322团第1营在与上级失去联络后,即向西南方向转进。营长翟洪章带着100多人,走到青龙镇的西南方约有20里处,正好遇到师长孔繁瀛和参谋长何其智等人,之后他们一起顺公路南行,中途虽遇日机轰炸,所幸伤亡不大。第2天天刚破晓,他们与第47师取得联系,遂共同到达太原西关。
第5师团突破了青龙镇附近的守军阵地以后,仍穷追不舍,其先头部队直逼阳曲湾。当时,陈长捷的前敌指挥部就设于该地。他原计划在皇后园一线,进行一次阻击,以掩护傅作义部在太原布防。但此时他所辖的各部队大多已脱离指挥,各自为政,自由行动。陈长捷见到日军来势汹汹,手中又无可用之兵,就率部退到皇后园寻找王靖国,不料他已带着补充旅和第19军余部退向汾河以西地区,并对所部说:“向第14军所在地集结去!”于是各部亦闻风溃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