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珠峰发生悲剧,三名登山者不幸遇难

纪百事 2025-04-15 15:27:43

2025 年 4 月 14 日 11 时,青海玉珠峰南坡气象站记录到瞬时风速 28 米 / 秒,积雪深度达 35 厘米。三名下撤路线偏离的登山者,此时正被困在海拔 5600 米的东南山脊 —— 这里距离他们最后信号定位点 C1 营地东南侧仅 800 米,却因突发白毛风陷入绝境。

青海省登山协会高山救援队于 13 时 20 分接到报警,14 名队员携带卫星定位仪、雪崩探测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进山。在海拔 5300 米处,队员发现登山者遗留的半截能量胶包装袋,铝箔纸上的齿印显示食用时间不超过 3 小时。继续上行至 5500 米,破冰而行的队员踩到不规则脚印:左脚印深度 12 厘米,右脚印因冰爪磨损仅留 8 厘米刮痕 —— 这是体能不支的典型特征。

19 时 05 分,搜救无人机在 5612 米高度捕捉到反光信号。救援队长李明回忆:“他们呈三角队形倒伏在亮冰区,‘毒’的右手还扣在冰镐环上,肘关节以 90 度角扭曲,应该是遭遇滑坠时试图制动。‘喻’的头部朝向大本营方向,手指在雪面划出长约 50 厘米的拖痕,推测是失温前的自救尝试。” 最年轻的 “小蝶” 侧卧在雪岩交界处,登山包卡扣全部打开,露出整齐码放的粉色发带和未拆封的高原反应药盒。

现场勘查显示,三人装备清单严重缺项:无卫星电话、无雪崩接收器、无专业高山靴,唯一的氧气瓶剩余压力不足 20%。更关键的是,他们选择的冲顶日期比玉珠峰常规登山季提前 17 天,此时南坡正处于季节性风洞效应期,实测体感温度达 - 32℃,远超商业登山手册中 “-25℃以下禁止户外活动” 的安全阈值。

遗体转运持续 14 小时。救援队员分三组轮换,使用特制雪橇在 40° 冰坡上开辟通道。23 时 15 分,首次搬运因遭遇冰崩被迫中止,直径 50 厘米的冰块从上方 20 米处滚落,在距队员 15 米处砸出深沟。4 月 15 日 7 时,当遗体抵达 5300 米临时转运点,队员王强发现 “小蝶” 的登山日志夹在羽绒服内袋,最后记录停留在 14 日 8 时:“血氧仪显示 82%,喻说再坚持两小时就到顶。”

此次事故暴露出民间登山者的多重认知盲区。据青海省登山协会统计,2024 年该区域违规登山事件较五年前增长 67%,其中 25 岁以下登山者占比达 45%,而携带完整安全装备的不足 30%。“玉珠峰的‘入门级’标签误导了很多人,” 协会秘书长张平指出,“这里的实际攀登死亡率为 1.2%,高于同类海拔雪山平均水平,轻视前期适应、盲目追求速度,是致命伤。”

0 阅读:83
纪百事

纪百事

分享热门话题 分享有趣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