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吐槽归吐槽,贬低归贬低。真的要离开银行,迈出辞职的那一步,还真没有几个员工有这么大的勇气。
1银行的年终奖尘埃落定了,“开门红”也已经落下了帷幕,往年这段日子,是“分手”性价比最高的时刻,属于银行离职的高峰期。
我在分行部室打杂,每个要离职的同事,都得在我这签个字,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人员动态。
今年好像有点不一样,四月份都快过了一半,全行离职的人数才十几个,同比下降了近50%,大家都很有默契和耐心。
更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有个同事的“神操作”,明明已经签了离职书,这段时间却又像打了鸡血,天天加班到最后一个离开。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都要辞职了,还这么拼干什么?没想到他却告诉我,离职书没交上去,自己不走了,先干着再说,以后再看情况。
也不是人力资源部的挽留有多厉害,HR就是履行正常工作流程,象征性地谈个心,但凡员工去意已决,一般都是留不下来。
很明显,同事的离职流程出了点岔子,要么是新东家允诺的条件没有落实,要么是老东家开出了更诱人的条件。
出于交往礼貌和职场尊重,我很识趣地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这里,我也顺便提醒一下朋友们,最好是别提了离职又被劝下,除非是额外给了晋升或者加薪,否则以后有的是“小鞋”穿。
2现在银行业整体的氛围比较奇怪,天天都能听到有人在抱怨,但发泄完了之后,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内卷”。
就连那些刚入行的新大学生,也一反常态,在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
这要放在前几年,年终奖拿完了之后,就没几个人剩下了。
相对来说,各大银行今年的日子都不好过,年报里披露的数据,营业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甚至有部分银行,暴跌30%以上。
很简单的逻辑,银行员工手上的事情不会减少,为银行产生的效益却更低,那么到手的工资肯定是有所下滑。
按理说,银行员工都过惯了好日子,哪里受得了这种气,就算不会因为降薪离职,也会借着营销的理由出去摸鱼。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拿多少钱干多少活。
可奇怪的是,同事们都比较安分,很少出现工作时间不在岗的情况,而且行长安排的工作,事事有回应,生怕被考核扣分。
我理解为,银行员工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平时吐槽只是打打嘴仗,胆子确实变小了。
3银行业是衡量市场冷暖的“温度计”,银行员工每天接触客户,自然知道现在外面是什么样的行情。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离职的前提条件,是可以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或者薪酬不变,岗位有所晋升。
但,如果没有资源,银行员工除了有工作经验,可以尽快在金融行业里上手,在其他领域好像并没有什么优势。
要不然,在银行里干了这么多年,业务流程熟悉,同事关系融洽,何必跳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开始。
思来想去,不如骑驴找马,静候就业行情的变化,并时刻保持清醒。
每当看看某某公司发不出工资,某某金融行业又暴雷,员工也会庆幸,银行的工作还是比较“安稳”。
虽然收入下降很多,可基本薪资每个月还是会按时发放,五险一金也不会少一分,这几年赚得少,就控制消费、少花点钱吧。
想法没问题,很多同事也都是这么做,工作中明哲保身、唯唯诺诺,避免和管理层起不必要的冲突,都在等一个明确的信号。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机会可以等,银行也可以等,银行员工的年龄,还等得了吗?
真到了大环境变好的那一天,以银行员工的能力和认知,又能找到什么心仪的工作,说不定还是得继续“苟着”。
一切都在变化,又好像一切都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