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巴正经历其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和能源危机之一。除了停电潮,民众还因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而苦恼。
1961年,美国宣布与革命后的古巴断交,次年开始了对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漫长的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自此,持续63年的严酷封锁严重影响了古巴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
过去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不仅影响到古巴自身的经济和外资对古巴投资,也对国际贸易造成影响,如一些国际企业在与古巴的贸易往来中不得不用欧元结算,换汇损失对这些企业影响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对古巴实施的长期经济、金融封锁及贸易禁运,按照当前美元价值计算,已致使古巴累计经济损失超过1641亿美元。像是在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的这一年间,封锁的影响预计将继续给古巴造成50.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当地时间20日,古巴民众在首都哈瓦那的反帝广场举行大规模游行集会,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封锁,控诉美国对古巴实行的日益严酷的制裁和经济窒息政策。
封锁的背景
冷战时期:古巴在1959年爆发革命,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政府与美国的关系迅速恶化。1960年,古巴政府国有化了美国在古巴的财产,包括美国石油提炼厂、制糖厂、公共事业设备和其它财产,其价值数百万美元,全被古巴用军事力量强行国有化,导致美国实施经济制裁。1961年4月,史上著名的“猪湾入侵”以失败告终,美国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1961年9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外援助法》(The Foreign Assistance Act),该法案禁止一切对古巴政府的援助,并授权总统实施对古巴的贸易禁运。1962年2月3日,美国通过3447号总统行政令,并基于《对外援助法》及1917年的《对敌贸易法》。随后,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了一系列严厉的制裁措施,包括全面禁止与古巴的贸易和金融交易。
贸易禁令:1962年11月2日,美国第89届国会通过并颁布了《古巴调整法》(CAA,Cuban Adjustment Act),经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使之成为法律。该法律适用于任何1959年1月1日以后被检查、承认或假释到美国的古巴本地居民或公民,并已在美国实际居住至少一年,可以成为美国永久居民。除此之外,约翰逊总统颁布了境外法令来制裁与古巴通商的商船,而美国还通过了一部禁止向仍与古巴保持交往的国家出口基本农产品的法令。为克服困难,保障人民生活,古巴1963年开始实行供应卡制度,通过政府补贴,按人口向每个家庭供应生活必需品。
当时凭卡供应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很广,从面粉、大米、食用油、鸡蛋、食盐、食糖、咖啡等食物,到香烟,再到洗衣粉、浴液、肥皂、香皂、牙膏等日用品,无所不有。供应卡制度帮助古巴渡过了难关,保证了古巴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但供应卡制度也造成一些弊病,过度平均主义和家长制导致人们的懒惰心理,一些人觉得有政府的补贴足以生活,因此不思进取,工作上消极怠工,影响了经济发展。同时,供应卡向人们供应的产品是按人口向每个家庭供应的,如咖啡每人每月供应一袋,就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一样;香烟也是如此,不管是否吸烟,每月都按量供应,使不少人养成吸烟习惯,导致古巴烟民不断增加。供应卡已日益成为古巴难以承受的负担,高额补贴严重影响政府对发展的投资。古巴全国每年凭卡供应的商品总额达10亿多美元,其中88%为政府补贴,民众支付的部分仅为12%。因此,古共“六大”决定逐步取消供应卡。
当年7月8日,经约翰•肯尼迪总统签署,美国财政部颁布《古巴资产管制条例》,全面冻结古巴在美资产,并实施全球范围的禁运以及禁飞。严禁美国人士与古巴开展任何交易,并且禁止美国人士前往古巴旅游。《古巴资产管制条例》(The Cuba Assets Control Regulations)是美国对古巴制裁的核心法案,影响极其深远。除了美国人士不得与古巴开展交易之外,其他国家亦不得向古巴出口产自美国的物资。
1964年5月,美国下令禁止向古巴销售药品和食品。同年7月修改援外法案,对任何与古巴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停止援助,并要求英、法、西班牙和日本加入到对古巴的经济封锁中来。此外,美国还胁迫第九次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对古巴实行“集体制裁”,要求中断与古巴的交往和一切贸易往来。1965年11月,美国开始实施“自由飞行”计划,规定1971年以前,允许25万古巴人迁居美国。美国的种种制裁政策使得古巴加强了与苏联和东欧阵营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于1972年加入了“经互会”。
此后一直到奥巴马时期,美国对古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虽然在福特和卡特总统任期内对古巴的制裁有所放松,例如1974年11月,美古两国在华盛顿和纽约就经济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了会谈;1975年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解除对古巴的集体制裁,美国对此表示欢迎;1975年8月,美国宣布部分撤销对古巴的贸易禁运;1977年3月,美国解除了对美国公民去古巴的禁令。但总的来说,美国仍然坚持对古巴的经济制裁政策。
经济影响
资源短缺:封锁导致古巴无法获得许多基本商品和资源,包括食品、药品和燃料。这使得古巴经济面临严重的物资短缺问题。
古巴市场供应困难,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虽说古巴政府从2008年就放开供应电脑、家用电器、手机等过去限制购买的物品,但家用电器依然供不应求。
食品供应也紧张,牛奶、牛肉、面粉、大米、植物油、苹果等也基本靠进口。长期在古巴工作的外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食盐买不到,有时牛奶断档,有时甚至卫生纸也买不到了。如果你去了两家商店买需要的东西都没有买到,那很可能是上次进口的这种物品已经售完,需要等下次进口。即便是古巴本国生产的东西,有时也很缺乏,市民往往为买点白薯而转遍全市。
古巴人工资低,每月仅20至30美元。尽管如此,古巴人生活依然过得去,因为那时的供应卡向市民提供了很大一部分食品和生活用品,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又使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公民到医院就诊、住院不需要付钱,病床和伙食也不用付费。教育免费,只要能通过考试,青年人就可以继续深造。
农业和工业:古巴的农业和工业受到严重打击,尤其是糖和烟草等传统出口产业。
农业方面,由于缺乏技术和投资,古巴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由于美国的贸易禁令,古巴无法获得许多必要的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古巴农业依赖于过时的技术,缺乏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支持,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古巴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粮食,特别是在90年代的“特殊时期”后,粮食短缺问题更加严重。尽管古巴推动了有机农业和城市农业,但整体粮食自给率仍然不足。古巴的农业结构高度依赖于糖和烟草等单一作物,导致经济脆弱。当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时,古巴的经济受到直接影响。为了应对资源短缺,古巴在90年代开始推广有机农业,尤其是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鼓励小规模农场和合作社的发展,以试图提高生产效率和自给自足能力。
工业方面,由于缺乏外部投资和技术支持,古巴的工业设备普遍老旧,生产效率低下。制裁使得古巴无法获得许多关键的工业原材料,导致工业生产受到限制。古巴的工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糖、烟草和制药等领域,缺乏多样化的发展。古巴的工业产出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许多商品需要依赖进口,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外汇收入:古巴失去了与美国的贸易伙伴关系,外汇收入大幅下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稳定。旅游业曾是古巴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奥巴马时期,古巴吸引了大量美国游客。然而,特朗普时期收紧了旅行限制,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古巴的旅游业遭受重创,外汇收入大幅下降。古巴以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闻名,向其他国家派遣医生和医疗队伍。医疗服务的外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巴的外汇短缺。古巴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出口一些药品和疫苗(如肺炎疫苗)也成为外汇收入的一部分。古巴的烟草(如古巴雪茄)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需求,农业出口(如糖、咖啡等)也为古巴带来一定的外汇收入。古巴侨民向家乡汇款是古巴外汇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巴人生活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他们通过汇款支持家乡的家庭。
美国的经济制裁限制了古巴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金融往来,使得古巴难以获得外汇。制裁还导致许多国际银行不愿意与古巴进行交易,进一步加剧了外汇短缺。近年来,由于制裁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古巴的旅游业受到重创,外汇收入大幅下降。旅游业的复苏缓慢,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由于古巴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尤其是农业和烟草产品,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外汇收入。另外,古巴的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当、效率低下等,这也影响了外汇的有效利用和产生。
生活影响
生活水平下降:由于经济困境,古巴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许多人面临食品、医疗和住房等基本需求的短缺。由于经济制裁和内部经济管理问题,古巴面临严重的商品短缺,尤其是基本生活必需品(如食品、药品和日用品)。许多古巴人常常需要排长队才能购买到有限的商品。近年来,古巴经历了高通货膨胀,截至今年古巴的通胀率或已超过70%,物价上涨使得居民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增加,许多人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古巴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古巴实施了一些经济改革,允许私营部门的发展,但大多数人仍依赖于国有企业的固定工资,这使得他们的收入难以跟上生活成本的上涨。许多古巴人依赖海外亲属的汇款来补贴家庭开支,侨汇成为一些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
虽然如此,不过,古巴的医疗系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尽管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基本医疗服务仍然相对可及。然而,药品短缺和医疗设备老化等问题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古巴的教育系统相对完善,教育普及率高,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免费。然而,由于经济困境,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质量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
古巴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许多居民居住在老旧的建筑中,基础设施不足。尽管古巴有提供住房的政策,但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住房问题依然突出。由于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许多家庭的饮食结构受到影响,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某些群体中出现。虽然政府提供了一些补贴和配给制度,但仍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移民潮:经济困境促使许多古巴人选择移民,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前往美国。
国际反应
联合国的立场:古巴多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反对美国封锁的提案,许多国家表示支持。自1992年以来,联合国大会每年都通过相关决议,呼吁美国结束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每当这个时刻,古巴的声音便响彻国际舞台,提醒世人不要忘记这场不公正的经济战。2024年10月30日,在联合国大会上,187个国家共同发声,要求美国终止对古巴的封锁。投票结果让人震惊: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投下反对票,其他国家齐心协力支持古巴。这一刻,会议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似乎在向古巴人民的抗争精神致敬,也是在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发出强烈的反击。
其他国家的支持: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古巴提供了经济和政治支持,试图帮助古巴应对美国的封锁。古巴与一些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和一些拉美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尤其像是在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这样的平台上中国、德国、墨西哥等国在古巴共同投资及古巴小企业的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古巴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2021年、2022年,两国分别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和工作协调机制。在此框架下,双方开展了基础设施、生物科技、可再生能源、通讯等多个领域合作,硕果累累。
中国是古巴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在多个领域(如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合作。中国向古巴提供了贷款和投资,帮助古巴改善基础设施。中国在信息技术、通讯和农业技术等领域向古巴提供支持,帮助古巴提升相关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俄罗斯是古巴的重要能源供应国,向古巴提供石油和天然气。古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委内瑞拉也是古巴的重要石油供应国,古巴通过与委内瑞拉的合作获得低价石油。这对古巴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巴西曾在古巴进行农业和医疗领域的合作,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尽管近年来局势变化影响了两国关系,但巴西在古巴的医疗项目仍然有一定影响。
欧盟则通过“欧洲开发基金”等机制向古巴提供发展援助,支持古巴的经济发展项目。几十年来,欧盟与古巴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渐加强,尽管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但欧盟仍然寻求与古巴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古巴与其他拉美国家(如阿根廷、智利、秘鲁等)也在多个领域存在经济合作,包括农业、教育和文化交流。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古巴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的变化
政策调整:在奥巴马总统任内,美国与古巴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部分限制被解除,但特朗普上任后又重新加强了封锁措施,撤销了奥巴马时期的一些放宽措施,重新加强了对古巴的经济制裁,限制美国公民前往古巴的旅行。拜登任期内在古巴经济政策上采取了一种相对模糊的立场,尽管有意恢复一些奥巴马时期的经济政策,但在实际行动上并未大幅改变。
古巴的经济改革:在用词上,古巴尽量避免使用中国使用的“改革开放”和越南使用的“革新开放”,而提出了“更新”经济模式,领导人的意图是古巴不会抄袭任何其他国家的模式,古巴的经济改革模式是“具有古巴特色”“土生土长的”。但是,古巴将朝着混合经济方向发展,私有经济和国有经济并存,后者将掌握着一些战略部门的控制权这一基本经济改革方针基本都是一样的。
面对美国严厉的经贸制裁。古巴政府在近年来尝试进行经济改革,推动私营经济发展,以应对经济困境。1970年代,古巴开始采取一系列策略应对经济压力。古巴努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尤其是糖业和生物技术。1976年,古巴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种策略不仅是求生的智慧,更是古巴人民不屈不挠的表现。
进入1980年代,苏联解体使古巴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支持,经济危机愈演愈烈。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古巴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支持,导致经济严重衰退。为了应对危机,古巴开始逐步实施经济改革。1991年,古巴的经济几乎崩溃,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然而,古巴并未就此屈服。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古巴意识到需要进行一定的市场化改革,以吸引外资、提高生产力和改善民众生活水平。1993年,他们开始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以吸引外国投资,尤其是在旅游业上。这一政策虽然有限,但为古巴经济的复苏提供了一丝曙光。
此后,古巴政府逐步放宽了自雇职业的限制,允许个人在特定行业中独立工作。古巴在2008年实施了土地改革,允许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以进行农业生产,鼓励成立农业合作社,促进集体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这一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供应。2009年10月,古巴首次允许私营经济从业者参与进出口贸易活动。自2010年起,古巴开始允许私人小型企业的存在,尤其是在餐饮、旅游和服务行业。这一经济政策旨在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就业机会。2014年,古巴通过了新的外商投资法,旨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该法规定了外资企业的权利、义务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还设立了经济特区(如马坦萨斯经济特区、马列尔经济特区),以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
古巴在2021年实施了货币改革,取消了双货币制度,将古巴比索(CUP)作为唯一流通货币。古巴实现了货币和汇率统一。这一改革旨在简化经济管理,提高透明度。同年9月29日,为推动中小微企业诞生和发展,古巴批准该国第一批私营企业成立。2022年8月,古巴允许一些外国投资进入当地批发和零售贸易,外国投资者将首次获准拥有当地批发商或通过合资企业进入市场。而这也是古巴60多年来首次允许外资进入国内贸易市场。此次改革将允许外资实体投资于为国有和私营公司供应的仓储和“后端”物流业务,例如,支持该国努力提振效率低下的零售业。
2024年12月18日,古巴宣布将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新制度或将使汇率更加灵活,规定当“外币供求条件发生变化”时,汇率必须随之变化。在新汇率制度下,古巴银行体系将变得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民。这项措施可能会增加外汇收入,并减少非法和不规范的外汇交易,这也是保护古巴人民权益的另一种方式。古巴还将允许在药店、国际诊所、机场和其他授权地点接受外币现金,此举有望促进外币交易并促进外汇流入该国。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普遍采取高负债的发展模式,而且外债以浮动利率为主。美国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开始采取紧缩政策,以提高利率来控制国内通货膨胀,这给拉美国家的还债付息带来困难。以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为标志,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先后陷入债务困境,不得不推迟或终止偿还债务。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国际资金出逃,相关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拉美深陷经济停滞、通货膨胀、高失业率等恶性循环。
2015至2024年间,拉美区域经济平均增长率仅为0.9%,拉丁美洲被认为遭遇了另一个“失去的十年”,地区一些国家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萎缩。从外部原因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地区冲突等,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拉美地区经济表现。但同时,拉美相关国家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累积难消,也是无法回避的原因。其中,债务问题仍在困扰拉美一些国家的发展。比如,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阿根廷外债较上一季度新增21.6亿美元,达到2899.69亿美元,其外债占GDP的比重升至58%。
同样是拉美国家的古巴,在截至2023年,其外债也已达到大约400亿美元左右,主要债权国包括俄罗斯、西班牙和其他拉美国家。由于长期的经济制裁和国际孤立,古巴在偿还外债方面面临巨大压力,高负债的发展模式依然是困扰古巴经济改革和增长的严重问题。为此,古巴曾多次与债权国进行债务重组谈判,以减轻债务负担并延长偿还期限。如90年代古巴与巴黎俱乐部的谈判,试图减轻外债负担。这一过程与其他拉美国家的债务重组相似,但古巴的情况更加复杂;直到2015年,古巴与巴黎俱乐部达成协议,减轻了约一半的外债。
当前,美国的经济制裁仍然对古巴的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限制了外资的进入和经济的全面恢复。古巴的经济结构仍然高度依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依然需要时间才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