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初中老师,每年带的学生不少,
真心话讲,看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基本可以判断出他晚上几点睡觉。
初中生活节奏快,任务重,
不少同学从小学“睡饱饱”直接切换到“熬夜军”,睡得晚成了常态。
但22点睡和23点睡,差的真不是一个小时那么简单,
差的是你第二天的注意力、学习效率,还有身体健康的“底子”。
从课堂上来看,那些能坚持晚上十点前睡觉的同学,
第二天上课精神好、反应快、记忆力稳定。
课堂上提问,他们脑子转得比别人快一拍,
尤其是早读和第一节课,状态特别明显。
而睡得晚的同学,往往一上午都像“魂儿没到”,
不是打哈欠就是走神,明明昨天讲过的内容,今天就全忘了。
其实这个道理,不光是我们老师的观察是这样,也有科学依据:
1、褪黑素分泌有节奏:
褪黑素是帮助我们入睡的一种激素,
它大概从晚上9点半开始分泌,22点时分泌达到高峰。
如果你这个时候顺势睡觉,效率最高,容易一觉睡到天亮。
如果你硬是拖到23点才睡,这一波褪黑素就浪费了,
还容易出现“明明困了但睡不着”的情况。
2、熬夜影响情绪与记忆:
《睡眠》期刊曾提到,哪怕只晚睡一小时,
第二天的情绪、专注力都会受到影响。
对学生来说,背书效率低、记不住知识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这儿。
3、身体健康也跟着拉警报:
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指出,22点-23点睡觉的人,心梗发病率最低。
虽说初中生离心梗还远,但睡眠质量长期不好,免疫力下降、青春期发育延迟、皮肤状态变差,可就离你不远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初中生睡得晚?这几年,老师们也看得清楚,晚睡并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大致可以分三类:
作业太多,写不完
写作业效率低,一边写一边玩
写完作业还不想睡,想玩手机/放空
说白了,很多孩子不仅仅是“没时间睡觉”,还有很多根本不会安排时间。
有些同学写个作业一会喝水,一会找文具,一会看手机,
三个小时的作业拖成了五个小时。
等写完脑子已经兴奋到飞起,自然不想睡。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只是“早睡”,
而是怎么在紧张的学习节奏里“抢时间”“挤时间”,争取早点上床。
作为老师,我不止一次地跟同学们说:
你不需要每天都学到凌晨一点才能进步,
你需要的是更高效的白天和有规划的晚上。
1、高效利用碎片时间课间10分钟别白白浪费。
别老想着“歇一会儿”,可以趁机做点简单的作业,比如语文抄写、英语单词默写、地理填空等。
不求写完,但能写多少是多少,能省一题是一题。
课堂“空档”别闲着。
老师讲完练习题发下来了,有些同学写完就开始发呆,
聪明的学生是马上接着做后面的题目,趁着环境安静、高效解决任务。
上学放学路上背背书。
语文古诗、英语单词、历史知识点……
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默背、回忆一下。
等回到家复习一遍,任务完成度直接翻倍。
2、写作业要有顺序,有取舍很多孩子一回家,看到一堆作业就“乱了阵脚”,
先写哪个都没想清楚,就胡乱开工。
结果该快的慢,该花时间的没写透。
我建议学生每天写作业前,先“扫一眼”各科任务,快速列个计划:
先做数学、科学这类逻辑性强、需要集中思考的作业,
再做语文、英语抄写或默写这类不那么烧脑的。
对于太难的题,不要死磕,记下题号,先跳过去,
写完其他作业后再回来查资料解决。
这一点老师和家长都头疼。
有些同学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走神刷手机;
写完作业,非要刷一小时短视频“奖励”自己。
结果明明九点半可以睡觉,硬拖到十一点,第二天上课跟梦游似的。
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但一定要管住“使用场景”。
建议写作业时手机别放桌上,
用电子词典的、查资料的也尽量用纸质书或家长协助。
睡前电子产品必须物理隔绝,不然“就刷一眼”就变成“刷一小时”。
4、提前预习,事半功倍我们班上成绩稳定、作业从不拖拉的同学,几乎都有一个好习惯:
上新课之前,先在书上扫一眼、预判难点。
等老师讲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就更聚焦,作业也写得快,
节省下来的就是休息时间。
22点睡和23点睡,看似只差一小时,
其实是“健康状态、学习效率、情绪稳定”的三重差距。
我作为老师,真的希望大家不是靠“拼时间”来学习,而是靠“拼效率”来赢时间。
睡得好,才有力气冲刺。
早点睡觉,是所有初中生成绩进步的“第一步”。
别等成绩滑下来才后悔,今晚,从把作业计划好、放下手机、早点上床开始,试试你能不能变得不一样。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给同学或朋友。
咱们一起,从早睡开始,赢回学习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