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土耳其的历史认同问题,最近又有了新花样。
官方高调宣布,自己的陆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9年的匈奴“鸣镝军”,直接把祖宗的牌位从突厥族扩展到匈奴帝国。
这一操作,让不少历史学者啼笑皆非。
毕竟,土耳其如今的地理位置在小亚细亚半岛,匈奴人的活动范围却主要在中国北方和中亚草原。
这两者之间,隔着数千年的时间和几千公里的距离,怎么就成了一家人?更离谱的是,这种认祖归宗的行为,还不是第一次出现。
土耳其的祖先认定,一直是个“流动”的概念。19世纪前,他们的身份认同主要围绕奥斯曼帝国,强调自己是穆斯林世界的中流砥柱。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欧洲列强步步紧逼,民族主义开始兴起,土耳其人急需一个新的身份象征。
于是,泛突厥主义登场,他们开始强调自己是突厥人的后裔,希望团结中亚和西亚的突厥语民族,共同对抗西方势力。
这一理论在20世纪初达到了高潮,甚至影响了之后土耳其的国家构建。
但问题在于,历史并不像拼图,可以随意拼接。
匈奴和突厥确实同属草原游牧民族,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
史书上关于突厥起源的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他们来自匈奴的一个分支,有的说他们是独立发展的部落联盟,还有的认为他们是中原杂胡的后代。
无论哪种说法,都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突厥和匈奴是一脉相承的。
更何况,土耳其人和突厥人的血缘关系也并不牢靠。
追溯历史,真正进入小亚细亚的突厥人,主要是11世纪迁徙至此的塞尔柱人。
而塞尔柱人并非纯粹的突厥后裔,他们在西迁过程中,与波斯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民族混居,最终形成了一个文化和血统高度融合的群体。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者——奥斯曼部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
现代土耳其人的血统构成,实际上更接近西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居民,而非中亚草原的突厥人。
那么,土耳其为什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祖先认同?答案很简单:政治需求。
埃尔多安政府近年来推行“大突厥主义”政策,希望借助突厥民族的共同文化认同,增强土耳其在中亚和西亚的影响力。
突厥族的历史光辉已经被充分利用,现在匈奴这个更古老、更神秘的名号,自然成了新的宣传对象。
毕竟,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军队历史追溯到公元前,那种“历史底蕴”的厚重感,是其他新兴国家难以比拟的。
但问题在于,历史认同并不是随意编造的神话。
现代土耳其的文化、语言、种族构成,与匈奴时代的游牧民族已经相去甚远。
用古老而遥远的历史来增强现实中的民族自豪感,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期来看,缺乏扎实的学术支撑,终究难以自圆其说。
更何况,真正的强国,不是靠认祖归宗来证明自己的伟大,而是靠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硬实力赢得世界的尊重。
有人说:“与其总在过去寻找荣耀,不如踏踏实实创造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