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以为胃病,结果是心梗:隐秘杀手,如何防治?

敏博看健康 2024-11-22 16:26:41

张建国今年48岁,是一名销售经理。事业顺风顺水的他在公司里是公认的“拼命三郎”。为了拿下一个大项目,他最近连续熬了三晚,咖啡喝了一杯又一杯,晚饭也经常凑合一口就算。虽然他有高血压的毛病,但一向认为自己身体还算硬朗的他从来没有把健康问题当回事。

某个周六早晨,建国醒来时感到胃部隐隐不适。他以为是昨晚吃的烧烤太油腻,便没有太在意。可是到了中午,腹泻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他妻子李梅劝他去医院看看,建国不耐烦地摆摆手:“不就是拉肚子嘛,吃点止泻药就好了。”

到了下午,建国的脸色越来越差,连呼吸都觉得有些吃力。他硬撑着躺在沙发上,对李梅说:“怎么感觉浑身发冷,还胸口闷闷的。”李梅听着不对劲,赶紧拨打了120。

从胃病到心梗的惊险转折

急诊科医生李伟接诊了建国。李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接诊时总是喜欢先和病人聊几句,观察他们的神态和言语。他注意到,建国的脸色苍白,额头冒汗,呼吸急促,似乎比单纯的腹泻要复杂得多。

“张先生,您除了腹泻和胃痛,还有其他症状吗?”李伟边问边迅速测量血压、心率。

建国有些虚弱地回答:“就是感觉胃部不舒服,胸口也有点闷,像石头压着一样……还有点恶心。”

李伟皱了皱眉,迅速追问:“胸口闷多久了?有没有放射到肩膀、手臂或者背部的疼痛?”

“闷了大概两个小时吧,背有点酸,左胳膊也觉得麻。”

李伟神色一凛,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他对护士说:“快,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准备急救设备。”然后对建国和李梅解释:“张先生的症状不像单纯的肠胃问题,可能是急性心梗,得立刻确诊。”

十分钟后,心电图和心肌酶结果出炉了。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心肌酶谱指标(肌钙蛋白T)也远超正常值,确认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李伟立刻决定:“马上联系心内科,开通绿色通道,送导管室做急诊冠脉造影!”

导管室里的生死时速

半小时后,建国被推入心导管室。心内科主任陈医生亲自操刀。冠脉造影显示,建国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这是最危险的冠脉堵塞类型,被称为“生命之血管”。

陈医生迅速决定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桡动脉插入导管,在造影指引下将一根细小的导丝穿过堵塞部位,然后放置了一个药物洗脱支架。短短40分钟,闭塞的冠状动脉被重新打通,血流恢复。

手术结束后,陈医生来到建国的病床边,语重心长地说:“张先生,您今天真是命大,再晚来一两个小时,心脏可能就会因为缺血坏死,甚至有生命危险。你这次得的心梗比较特殊,叫‘胃肠型心梗’,症状像肠胃病,其实是心脏病发作。”

心梗的“伪装者”有多少?

陈医生耐心地向建国夫妻解释:“心梗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表现得不典型,像您这样误以为是胃病的情况并不少见。”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和《柳叶刀》(The Lancet)的研究统计,大约15%-20%的急性心梗患者有非典型症状,比如:

消化道症状: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系统症状:头晕、乏力、意识模糊;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但无明显疼痛。

“有数据显示,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非典型症状。所以,像您这种中年男性,虽不算高危,但长期压力大、吸烟喝酒、高血压,又不注重体检,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

如何预防心梗?

建国听完有些后怕,忙问:“那陈医生,我以后该怎么预防?”

陈医生拿起病例,给他开了一张个性化“健康清单”: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心梗的“三高”杀手,必须定期检测,服药达标。戒烟限酒:烟草是心血管病的头号元凶,而酒精也会加重血压和心率波动。饮食与运动:建议少盐少油多蔬果,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但急性心梗后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定期体检:像建国这样“忙碌的中年人”,一定要每年做心电图、血脂检测,有家族史的还应加做冠脉CT。及时就医:突发胸痛、胸闷或疑似症状时,不要拖延或自己用药,立即就诊。术后恢复:从险境到新生

手术后,建国住院观察了一周。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辞掉了部分工作,腾出时间陪伴家人,还开始每晚散步半小时。他在病友群里分享经历时感慨:“以前真是太忽视健康了,差点连命都搭上。”

李梅也变成了建国的“健康监督员”。夫妻俩商量决定,未来要过一种更有规律的生活。

健康的代价

建国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心梗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心梗。陈医生提醒:“心梗并非无法预防的疾病,关键在于意识到危险信号,并及时采取行动。”

这场突如其来的心梗让建国明白,工作和事业固然重要,但健康才是人生的基石。他感慨道:“健康这东西,只有差点失去,才知道它有多贵。”

0 阅读:10
敏博看健康

敏博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