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是为耶稣庆生?耶稣:别瞎说,我都不记得自己生日了!

江舸 2023-12-26 18:09:06

12月25日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圣诞节,经过千余年历史的洗礼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了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和中国文化中的春节非常类似。

近年来中国的年轻人们对于圣诞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也非常热衷,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那么圣诞节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其又为何会流行起来呢?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传统节日,12月25日本来是罗马的冬至日,人们会在这天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过去一年的收获,并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送上祝福。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之后,冬至日这一传统节日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基督教会宣称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并将这一天命名为圣诞节,事实上根本没人知道耶稣的具体生日。

但在这样的说法被推出后,人们虽然保留了当天庆祝节日的传统,但古罗马冬至日的传说被逐渐忘却,圣诞节的宗教色彩也越来越浓厚。

作为基督教中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的故事和习俗也随着传教士的脚步传到了世界各地。

在唐宋时期基督教传教士就进入了中国,但由于我国不具备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土壤,因此他们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圣诞节自然不为人所知。

到了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再次进入中国,这次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科技成果,这让他们受到了当局的认可,他们的传教范围也慢慢扩大。

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基督教徒,圣诞节也在这些基督教徒之间流传。

直到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我国国门洞开以及对西方传教士传教范围的进一步解禁,以圣诞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才在我国境内大范围传播。

但当时中国百姓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因此圣诞节在国内并没有太多人重视,依然只有少数基督教徒才会在当天举行礼拜,聚餐等活动。

民国时期我国社会从封建时代进入了新阶段,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引领下,年轻人开始追求西式的生活方式。

但这种追求更多的体现在平日的生活方式上,西式节日在中国的影响力依然比较有限。

后来随着西方教会学校的建立,宗教色彩浓重的圣诞节开始被学生们接受,除此之外圣诞节还是更多在基督徒间流传。

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我国的基督教徒只有七十余万人,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但在我国自由的宗教政治制度下,基督教的传播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部分地区的信徒数量在短时间内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甚至出现了教会干预地方行政的情况。

针对这一趋势,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我国针对基督教传播出台了一系列管控办法,加强了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在圣诞节等节日还会对教徒的活动进行监管,这让圣诞节文化依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才再次在民间传播,当时江浙沪一带出现了不少布道团。

在圣诞节当天为了扩大影响力,他们会在当地举办福音晚会等文艺活动,还会组织专门的团队到其他地区传播基督教文化,这让我国的基督教信徒人数再次上升。

但此时圣诞节依然充满了宗教色彩,在民间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全球化风潮的兴起,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涌入我国,其中也包括了民俗化的圣诞传统。

彼时西方社会也在经历文化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冲淡了圣诞节的宗教意味,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开始将圣诞节作为一个欢乐的聚会契机,这种理念对我国的圣诞节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我国的年轻人追求思想解放和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这和西方新的圣诞节文化非常契合。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开始将圣诞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部分城市为了迎合他们也开始在圣诞节推出庆祝活动,这进一步推动了圣诞文化的本土化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娱乐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年轻人在这方面更加热衷。

我国的圣诞文化本就和年轻人高度绑定,这让其在近二十年来不断发展,甚至让圣诞节,成为了年轻人群体中仅次于春节的存在。

相较于圣诞节热度的不断上升,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显得分外冷清。

近年来关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对我国进行“文化入侵”的讨论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圣诞节其实并没有这么可怕。

虽然现代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也越来越远离其本意,但在当地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圣诞节中依然包含着明显的宗教色彩。

但在中国圣诞节则已经被定义成了一种民俗化的节日,即使当天基督徒依然有着严谨的庆祝流程,但这似乎反而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另类。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接受圣诞节的年轻人并不是崇尚西方文化,而是对节日的欢庆氛围的追捧,这体现出了当今国人日益上涨的娱乐需求和狂欢场景的缺失。

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对于狂欢类的活动往往是采取排斥和抵制态度的。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圣诞节以西方节日为包装,提供给了年轻人释放压力的机会,自然不会被他们轻易放过,其流行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从圣诞节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其流行的背后是圣诞节的本土化改变,迎合了当今中国大众的需求。

可以说如今中国的圣诞节,已经和西方的圣诞不是同一个节日了。

这充分说明了节日起源于人们需求的说法,因此圣诞节并不能被看做是文化入侵,反而更像是一种文化融合。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想要发扬传统文化,就不能抱残守缺,而是要向传统节日文化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符合人们的真正需求,这样自然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文化衰退”了。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试探西方节日在中国——以“圣诞节”和“情人节”为中心》,田辉著作,2016年1月发表。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