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二十八将系列之二十四:任光

闲人杂谈 2025-01-17 20:09:54
引言

在东汉初年的风云变幻中,云台二十八将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天空。他们追随汉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为东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固立下赫赫战功。在这一众英雄豪杰里,任光虽不像邓禹、吴汉那般声名显赫,却有着不可磨灭的独特功绩。他在刘秀最为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行动,为刘秀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堪称刘秀身边的关键助力。

从宛城小吏到汉军将领

初入仕途,忠厚之名远扬

任光,字伯卿,出生于南阳宛城 ,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孕育出众多英雄豪杰。任光年少时,便因忠厚老实的品性,深受乡里人的喜爱与敬重。这份忠厚,并非流于表面的温和,而是深入骨髓的善良与正直,使得他在乡邻间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凭借着这一品质,任光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成为了一名乡啬夫。这一职位虽小,却是与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基层官员,负责着诸如徭役摊派、赋税征收等重要事务 。在其位,任光兢兢业业,始终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处理各项事务。他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在执行任务时,既严格遵守朝廷的规定,又尽可能地为百姓着想,力求做到让每一户人家都能心服口服。他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赢得了百姓的一致认可,也让上级官员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任光凭借出色的表现,逐步从乡啬夫晋升为郡县吏。在郡县的工作中,他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和更艰巨的任务,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不仅在处理政务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还在人际交往中,以真诚和善良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段基层工作经历,不仅锻炼了任光的能力,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宛城变故,命运转折时刻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王莽的残暴统治。绿林军、赤眉军等势力在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而汉室宗亲刘演、刘秀兄弟也趁机起兵,加入了反莽的斗争。一时间,战火纷飞,局势动荡不安 。

公元 23 年,更始元年,刘演率领大军围攻宛城。宛城作为南阳的重要城池,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长时间的围攻,宛城守将岑彭最终献城投降。汉军入城后,局面一度陷入混乱。士兵们在城中四处劫掠,试图抢夺财物和珍宝。

任光,这位平日里身着鲜亮冠服的郡县吏,在此时却遭遇了一场生死危机。一名汉军士兵看到任光衣冠楚楚,认为他身上必定带着不少值钱的东西,便起了歹念,想要杀掉任光夺取他的衣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演的部下、光禄勋刘赐恰好路过此地。刘赐见任光虽身处险境,却依然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态,且容貌间透露出一股长者的风范,心中不禁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刘赐当即喝退了那名士兵,救下了任光的性命 。

死里逃生的任光,对刘赐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能遇到这样一位贵人是何等的幸运。于是,任光毅然决定率领自己的党众投奔刘赐,加入了汉军的队伍。刘赐对任光的加入表示欢迎,并任命他为安集掾 ,负责安抚和聚集民众的工作。任光凭借着自己在乡里的威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很快就将这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汉军稳定后方做出了贡献。

随后,在刘赐的大力推荐下,任光又被刘玄拜为偏将军 。这一任命,让任光在汉军中有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从此,任光开始跟随汉军四处征战,为推翻王莽政权、恢复汉室江山而努力奋斗。而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出色指挥,也逐渐让他在汉军将领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将领 。

昆阳之战崭露头角

大战爆发,局势危急

公元 23 年,新朝末年,天下局势动荡不安,王莽政权摇摇欲坠 ,但仍妄图做最后的挣扎。为了镇压如火如荼的绿林军起义,王莽集结了四十二万大军,号称百万,以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为统帅,浩浩荡荡地向昆阳进发。这支军队阵容强大,不仅有众多精锐士兵,还配备了精通兵法的谋士,甚至带来了身高体壮的巨无霸以及一群猛兽,意图以强大的威慑力一举消灭绿林军 。

此时的昆阳,由绿林军将领王凤、王常率领八九千士兵驻守。面对王莽军铺天盖地的攻势,城中守军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双方兵力悬殊巨大,在众人看来,这场战斗似乎毫无胜算。不少将领心生怯意,纷纷主张弃城而逃,各自保命 。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秀挺身而出。他深知昆阳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一旦失守,不仅绿林军将遭受沉重打击,更会影响到整个反莽大业的走向。刘秀极力劝阻众人,他分析道,虽然我军兵力薄弱,但只要团结一心、坚守城池,等待援兵到来,内外夹击,便有战胜敌军的可能。倘若此刻各自逃散,必定会被敌军逐个击破,后果不堪设想 。刘秀的这番话,虽然让部分将领有所动摇,但仍有许多人对战胜强大的王莽军缺乏信心。

任光参战,贡献力量

就在昆阳守军陷入困境之时,任光跟随刘赐所部接到了增援昆阳的命令。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奔赴昆阳战场。任光深知此次战役的重要性,心中怀着坚定的信念,要为保卫昆阳、推翻王莽政权贡献自己的力量 。

抵达昆阳后,任光迅速投入到战斗中。他凭借着自己在之前战斗中积累的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刘秀紧密配合。在战场上,任光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英勇表现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士兵,让他们充满了斗志 。

在刘秀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战术行动中,任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刘秀率领三千敢死队冲击王莽军的中军大营时,任光带领着自己的部队,从侧翼对敌军展开猛烈攻击,成功地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为刘秀的冲锋减轻了压力 。在混战中,任光凭借着果敢的指挥和出色的战斗技巧,多次击退敌军的反扑,使得刘秀的部队能够顺利地突破敌军防线,直捣王寻、王邑的中军。最终,王寻被杀,王莽军失去了指挥中枢,顿时陷入混乱,纷纷四散逃窜。昆阳之战以绿林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

昆阳之战的胜利,不仅是绿林军的重大胜利,更是反莽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各地反莽势力的士气,为日后推翻王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任光在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在绿林军中声名鹊起,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也得到了刘秀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从此,任光与刘秀之间建立了更为深厚的信任和情谊,为他日后在刘秀麾下继续征战,共同开创东汉王朝的辉煌事业埋下了伏笔 。

信都坚守,助力刘秀反攻

王郎起兵,局势突变

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 ,对于刘秀而言,是充满挑战与变数的一年。此前,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在昆阳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大破王莽的百万大军,为推翻王莽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就在刘秀踌躇满志,准备进一步施展抱负时,河北地区却突发变故,局势急转直下 。

邯郸人王郎,原本只是一个以占卜为生的普通之人,却心怀不轨,妄图趁乱夺取天下。他与赵国的旧贵族刘林等人相互勾结,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他们利用当时百姓对汉室的怀念之情,以及社会上对皇室后裔的期待心理,诈称王郎是汉成帝的私生子刘子舆 。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落后、民众认知有限的时代,这种虚假的身份宣称竟成功骗取了许多人的信任。刘林等人四处散布谣言,为王郎造势,使得王郎的名声在河北地区迅速传播开来。

在刘林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王郎在邯郸称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以皇帝的名义,向河北各郡县发布檄文,宣称自己才是汉室的正统继承人,要求各郡县归降于他。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河北地区引发了巨大的震动。由于王郎的虚假身份宣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再加上当时河北地区局势动荡,各方势力都在寻求新的归属和依靠,许多郡县的官员和民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纷纷选择响应王郎的号召,归降于他的政权 。

刘秀,作为更始政权派往河北的大司马,肩负着镇抚河北、稳定局势的重要使命。然而,王郎的突然称帝和河北各郡县的纷纷响应,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刘秀初到河北时,手中的兵力有限,且根基未稳。面对王郎政权的强大压力,他的处境岌岌可危。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刘秀深知自己无法与王郎正面抗衡,为了保存实力,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他被迫率领着为数不多的部下,开始了艰难的南逃之路 。

在南逃的过程中,刘秀一行人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们不仅要时刻警惕王郎军队的追击,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有时,他们不得不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有时,他们又要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面临着迷路和野兽袭击的危险。但即便如此,刘秀始终没有放弃,他心中怀着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摆脱困境,重新崛起 。

坚守孤城,忠贞不二

在王郎起兵后,河北地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郡国纷纷倒向王郎,整个河北大地几乎都被王郎的势力所笼罩。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与背叛之中,信都郡却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坚守着对汉室的忠诚。

信都郡太守任光,这位在昆阳之战中与刘秀并肩作战的英勇将领,此刻展现出了非凡的忠诚与勇气。他深知王郎称帝是一场闹剧,其政权建立在欺骗和虚假之上,根本无法代表汉室的正统。因此,任光毅然决定坚守信都,绝不向王郎投降。

任光首先召集了信都都尉李忠、信都令万修等重要官员,与他们一同商议应对之策。在会议上,任光神情严肃,言辞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坚守信都、对抗王郎的决心。他的话语犹如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尉李忠、信都令万修等人纷纷表示赞同,愿意与任光一起,为保卫信都、捍卫汉室的尊严而战。众人共同议定盟约,歃血为盟,誓言同心固守,誓死不降。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任光还采取了一项果断而严厉的措施。当王郎派来的说客来到信都,企图劝说任光投降时,任光毫不犹豫地将其斩首示众。这一行动向信都的百姓和周边地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信都郡坚决不会屈服于王郎的淫威,将与王郎抗争到底。这一举动不仅稳定了信都郡内部的人心,让百姓们看到了任光坚守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周边地区的势力,让他们不敢轻易对信都郡发动攻击 。

在坚守信都的日子里,任光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长期抵御王郎的进攻。于是,他积极组织信都郡的军民进行防御准备。他加强了信都城的城防工事,修缮城墙,增设箭楼和防御设施;同时,他还招募士兵,扩充军队,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战斗能力。在任光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信都郡的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迎接刘秀,提供基地

刘秀在南逃的过程中,处境日益艰难。他的队伍不断遭受王郎军队的追击和骚扰,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在这关键时刻,刘秀听闻了一个令他振奋不已的消息:信都郡独为汉拒王郎,依然坚守在对抗王郎的第一线。

这个消息对于刘秀来说,犹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深知信都郡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得到信都郡的支持,他就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便可以以此为基础,重新组织力量,与王郎展开对抗。于是,刘秀毫不犹豫地率领着部下,直奔信都郡而去 。

当刘秀一行人抵达信都城下时,任光早已得知消息,并亲自率领着信都的官员和百姓出城迎接。城门缓缓打开,任光满脸笑容地迎向刘秀,眼中充满了敬意和喜悦。刘秀看到任光,心中感慨万千,他紧紧握住任光的手,对任光的坚守和忠诚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信都郡的百姓们看到刘秀到来,也欢呼雀跃,他们高呼着万岁,表达着对刘秀的拥护和支持。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刘秀感受到了信都军民的热情和忠诚,也更加坚定了他与王郎抗争到底的决心 。

任光将刘秀等人迎入城中,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和舒适的住所。他还将信都郡的军队交给刘秀指挥,使得刘秀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从此,信都郡成为了刘秀反攻王郎的重要基地。刘秀以信都为起点,开始了他重新夺回河北、恢复汉室江山的征程。

在信都,刘秀与任光等人共同商讨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他们积极招募士兵,扩充军队,同时联络周边地区的反王郎势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秀凭借着信都郡提供的支持和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扭转了局势,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最终消灭王郎政权、统一河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任光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定地站在刘秀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提供兵力和物资支持,成为了刘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

妙计破敌,展现军事智慧

招募奔命兵,壮大实力

刘秀在信都安顿下来后,与任光一同商讨未来的战略计划。此时,刘秀的军队力量薄弱,难以与王郎的势力正面抗衡。刘秀甚至提出要与任光一起投奔到城头子路、力子都的部队之中,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对抗王郎 。然而,任光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他坚决地否定了刘秀的这一想法。

任光认为,虽然他们目前兵力不足,但可以通过招募奔命之兵来扩充实力。他向刘秀建议,外出攻打周围那些不服从他们的郡县,并发布檄文宣称,若有郡县敢于不开门投降,一旦城破,允许士兵任意抢劫钱财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人都渴望能够获得财富以改善生活。任光深知这一点,他利用人们贪图财物的心理,以此作为吸引士兵加入的条件。这种做法在当时虽然看似冒险,但却有着极大的可行性。

刘秀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采纳了任光的建议。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刘秀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任命任光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邳彤为后大将军;信都都尉李忠为右大将军;信都令万脩为偏将军,三人都封为列侯 。刘秀命令他们四人带领本部人马出城,按照任光的策略招募 “奔命兵”。同时,为了稳定后方,刘秀任命南阳人宗广为信都太守,留守信都。

在任光等人的努力下,招募奔命兵的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人听闻有机会通过战斗获取钱财,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刘秀的军队中来。这些新加入的士兵虽然成分复杂,但都充满了战斗的热情和渴望。他们的加入,使得汉军的力量得到了迅速壮大,为刘秀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兵力基础 。任光的这一策略,不仅展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战略眼光。他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为刘秀解决了兵力不足的燃眉之急,为汉军的崛起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

巧用计谋,震慑四方

为了进一步增强汉军的威慑力,任光决定采取一项大胆的举措。他以大司马刘秀的名义,向外界广发檄文 。在檄文中,任光编造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消息:大司马刘公亲率城头子路、力子都所部百万大军从东方而来,专门讨伐各路反贼!

城头子路和力子都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流民盗贼头目,他们率领的队伍在黄河下游一带活动,以剽悍勇猛、肆意劫掠而著称。其威名令许多人闻风丧胆 。任光在情急之下,巧妙地借用了这两人的名号,将他们与刘秀的军队联系在一起,目的就是要利用他们的恶名来震慑四方。

这一檄文如同重磅炸弹,迅速在周边地区传播开来。各地的郡县官吏和民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他们纷纷传言,刘秀率领着如此庞大的军队前来,必定是势不可挡。许多人担心自己所在的郡县会成为汉军的攻击目标,一旦城破,将面临灭顶之灾 。

在这种恐惧心理的驱使下,不少郡县的官员为了保全自身和百姓的性命,纷纷选择主动投降。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反抗,生怕触怒了刘秀的大军。任光的这一计谋,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得汉军的威名在河北地区迅速传播开来,极大地打击了王郎政权的士气,为汉军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舆论氛围和战略形势 。这充分展示了任光的智谋和胆略,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想出如此巧妙的计策,利用敌人的恐惧心理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 。

智取堂阳,初战告捷

在发布檄文之后,任光继续施展他的军事智慧。他派遣骑兵奔驰到巨鹿界中,将檄文传递给巨鹿的官吏民众。巨鹿的人们得到檄文后,互相传告,一时间人心惶惶 。

与此同时,刘秀与任光经过商议,想出了一条奇袭堂阳县的妙计。一天晚上,他们率领着汉军悄悄进入堂阳县境内。进入堂阳县后,任光下令士兵们燃起火把,点燃野外的草木,甚至还命士兵焚烧高大的树木 。一时间,整个堂阳县境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熊熊的烈焰如同一条巨大的火龙,映红了天地,照亮了周围的湖泽。

堂阳县的吏民在城头上远远望去,看到东北方向火光大起,顿时惊恐万分。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猜测是有大军来袭。而此时,之前任光发布的檄文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纷纷误以为是城头子路、力子都的军队到了 。

在巨大的恐慌之下,堂阳县的守城官吏军民吓得魂不附体。他们深知城头子路、力子都的军队残暴无比,一旦城破,必定会玉石俱焚,百姓将遭受极大的灾难。于是,在恐惧的驱使下,他们纷纷逃出城外,主动向刘秀的汉军投降 。

刘秀和任光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智取了堂阳县。这一胜利对于汉军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刘秀对王郎作战的重要初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汉军的士气,让士兵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斗志 。同时,也为汉军在河北地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任光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成为刘秀在河北地区崛起的重要助力 。

后续影响与历史地位

继续征战,巩固刘秀势力

智取堂阳后,任光并未停下征战的脚步,而是跟随刘秀继续在河北地区南征北战 。他们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多个郡县,不断壮大着汉军的势力。每一场战斗,任光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英勇表现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士兵,成为汉军士气的重要鼓舞力量 。

在后续的战斗中,任光不仅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在军队的管理和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协助刘秀整顿军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使得汉军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任光还积极参与到对新占领地区的治理和安抚工作中,他深知百姓渴望和平与安宁的心情,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

任光的这些努力,为刘秀巩固在河北地区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为汉军增添了胜利的砝码,更在于为刘秀赢得了民心,使得刘秀的势力在河北地区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为日后统一全国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封候拜爵,荣耀加身

公元 25 年,刘秀在鄗城称帝,建立了东汉政权,史称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对在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功臣们进行了论功行赏 。任光,这位在刘秀最艰难时刻给予坚定支持,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的将领,自然也得到了应有的封赏。他被刘秀封为阿陵侯,食邑达万户 。这一封赏,不仅是对任光个人功绩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忠诚和奉献的最好回报。

阿陵侯的爵位,代表着无上的荣耀和尊贵。任光成为阿陵侯后,拥有了自己的封国和领地,享受着丰厚的物质待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他的家族也因此而荣耀,成为当时社会上备受瞩目的名门望族 。任光深知这份荣耀来之不易,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的态度,没有因为自己的封爵而骄傲自满。他继续兢兢业业地为东汉政权效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

历史评价,后世影响

任光在云台二十八将中虽排名第二十四位,但他的功绩和贡献却不容小觑。后世对任光的评价颇高,他被赞誉为 “忠厚长者”,其忠诚和正直的品质深受人们的敬重 。在刘秀的创业历程中,任光犹如一颗坚实的基石,为刘秀的崛起和东汉政权的建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

在昆阳之战中,任光与刘秀并肩作战,凭借着自己的英勇和智慧,为战役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这场战役不仅是刘秀军事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任光展现自己军事才能的重要舞台。他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

而在刘秀遭遇困境,几乎走投无路之时,任光坚守信都,不离不弃,为刘秀提供了宝贵的立足之地。他的忠诚和坚定,成为了刘秀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的重要精神支柱。他在信都的坚守,不仅体现了他对刘秀的忠诚,也展示了他的战略眼光和担当精神。他深知信都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坚守信都,才能为刘秀保留一线生机,为日后的反攻创造条件 。

任光在河北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如招募奔命兵、巧用计谋震慑四方以及智取堂阳等,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和领导才能。他的这些策略和行动,不仅帮助刘秀扭转了局势,迅速壮大了汉军的势力,还为刘秀最终统一河北、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在东汉的历史长河中,任光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芒。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忠诚、勇敢和智慧的象征。他在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地位,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赢得的。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东汉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后人传颂至今 。

总结

任光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忠诚与奉献的一生 。从宛城小吏起步,凭借着忠厚的品性和出色的能力,逐步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在乱世之中,他毅然投身汉军,在昆阳之战中与刘秀并肩作战,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当刘秀陷入绝境,河北局势岌岌可危之时,任光坚守信都,为刘秀提供了宝贵的反攻基地,成为刘秀最坚实的后盾。他巧用计谋,招募奔命兵,智取堂阳,为刘秀在河北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后,任光继续追随刘秀南征北战,为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任光的忠诚,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对刘秀的不离不弃,对汉室的坚定信念,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他的军事智慧和英勇无畏,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云台二十八将中,任光虽不是最为耀眼的那颗星,但他的光芒却不可忽视。他的故事,是东汉开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

0 阅读:0
闲人杂谈

闲人杂谈

茶余饭后时光,畅聊历史故事,闲谈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