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扩情:黄埔学生军中的大哥,一生算计却高开低走,两边都没落好

青林知青 2024-10-31 07:45:53

曾扩情:军校中大哥,野庙里和尚

在黄埔军校的历届学员中,曾扩情是很有特色的,他的名气虽不算大,但如果影视剧中要表现建校初期学员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场景时,大概率是会有他的戏份的。

这是因为在黄埔军校所有的学员中,曾扩情的年龄是最大的,入校时已经是30岁“高龄”了,而与他同为黄埔一期的,如陈赓、陈明仁、杜聿明、左权这些同学,皆是20岁左右的小兄弟,宋希濂最小,只有17岁,即使是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也才26岁。

所以,他是黄埔学生中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尤其是,他的学历在这一期中还最高,他是北京朝阳大学学生,这个学校现在叫做中国人民大学;他还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无论是胡宗南还是戴笠、贺衷寒,见面都必须敬礼叫大哥的。

由于他的学历高,学习好,在500多名正式学员的考试中,他的学习成绩排名第二,仅次于“黄埔三杰”中的蒋先云。

曾扩情也是北京功德林管理所党内职位最高的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另一位与他相当的是康泽,但曾扩情是第五届,康泽是第六届,再说了,康泽是黄埔第三期的小弟,所以,曾扩情的资格比康泽要老得多。

然而,无论是在抗日战场上同日寇搏杀,还是在国共战争中的表现,亦或是在军统或主政地方上,曾扩情都乏善可陈,似乎成为一个边缘人物。

要知道,他的起点是相当高的,曾经同周恩来对桌办公,1928年,他就曾挂陆军中将军衔,而到了1943年1月,却被授少将军衔,真是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那么,这位高开低走的黄埔嫡系,曾经蒋介石身边的红人,是如何渐渐没有了存在感,这个是很少有人知道的。

曾扩情,原名朝笏,别号慕沂, 1894出生于四川威远的一个贫困家庭,世代务农,但家中父辈很重视教育,节衣缩食地供他读书,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并顺利地从县立初级中学毕业。

他曾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科,但不知道是何原因,并没有毕业,只能算是个肄业,但却也结识了在此当老师的李大钊,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人士,这对他人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也在这一时间中,加入了国民党。

回到家乡后,曾扩情成为本地模范国民学校的教员,同时也参与家乡建设,担任县劝学所事务员以及民团总局教练等。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的援助下,开始筹备建立黄埔军校,并号召各地推荐优秀青年报考,于是,在接到李大钊的来信后,曾扩情立即南下广州,顺利地成为黄埔一期学员。

曾扩情文化水平高,年龄大,在黄埔学生一堆的毛头小伙中,自然就有一股威严,所以,他在学员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大家都叫他“扩大哥”。

在攻打陈炯明的战斗中,他任连党代表,随队前往韶关为督师北伐的孙中山担任警卫工作,后来还在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时负伤。

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升任团党代表,返校后,在学员中筹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由于他的工作业绩,很快受到了蒋介石的欣赏和提拔。

他先是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少校科员,与周恩来一个办公室办公,北伐时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教导师第三团党代表,并在出席了国民党二大后,接替共产党员包惠僧任第二十师政治部主任,而这时,他的那些小兄弟们,还在排长和连长的级别中努力着。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国共分裂在即,黄埔学员们开始了选边站队,此时的曾扩情与大部分学员一样,选择站在蒋校长一边,从此,他与恩师李大钊和周总理背道而驰,踏上了追随蒋介石的道路。

曾扩情除了认为这是一条最为保险之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黄埔军校期间结婚了,是一位在此开饭店的四川老乡撮合下,与一个叫陈慧珍的小学老师组建了家庭,自此,他的经济压力山大。

他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跟着共产党,那肯定会失去稳定的收入,踏上一条生死未卜的革命之路,所以,曾扩情选择了他认为最稳妥的一条发展之路,紧跟蒋校长,这是肩负家庭重担的曾扩情唯一能选择的。

第一次北伐成功后的1927年,曾扩情担任了蒋介石的随从秘书,他竭尽全力地输诚献智,利用自己担任兼任黄埔同学会秘书的便利,为蒋介石拉拢了很多原本信仰共产主义的学员,大得蒋校长欣赏。

黄埔一期之许继慎 胡宗南 蒋先云

后来,他写信给与他要好的黄埔一期同学许继慎,想策反这位已在红军中担任军长的同学,正是他的这封信,成为许继慎“通敌”的证据,连同他的妻子一起,被当做肃反对象而惨遭杀害。

2009年,许继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南京中央军校成立后,曾扩情肩扛少将军衔,担任了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这样的地位,远不是他的那些同学可以相提并论的。

1928年,蒋介石委以曾扩情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去四川笼络刘湘等地方军阀,可是,他却被刘湘的热情款待所迷惑,多次在蒋介石面前替其说好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稍稍引起老蒋的不满。

1931年11月,曾扩情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是黄埔同学进入国民党中委第一人;时年仅37岁;可以说,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他跟随蒋校长,也许真能走到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

当一众黄埔军人发起成立复兴社时,曾扩情被蒋介石指定为复兴社监察干事,所以,他顺理成章地成为“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但是,依照曾扩情的性格,实在有些不太合适做这特务工作,因为,他并不是一位心狠手辣之人,被戴笠等人超越也是很自然之事。

曾扩情仕途的转折点是西安事变,他作为中央在川陕地区的负责人,同蒋介石一起被扣留,张学良知道他在黄埔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让他发表一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声明。

在国民党诸多大佬中,曾扩情完全是排不上号的,但老实的他却认为,和平解决是唯一的途径,于是,他便煞有介事的对外发布了不应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声明。

蒋介石闻讯后勃然大怒,你曾扩情算哪棵葱,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你这样的行为就是卖主求荣,是对“叛国逆贼”的摇尾乞怜!

的确,连陈诚、卫立煌这样的大员们都不发声,曾扩情此举实在是不明智,不仅回到南京后,曾扩情立即被他的小兄弟戴笠押进了监狱;后来在胡宗南等人的说情下,方才免除了牢狱之灾,但从此他的仕途便江河日下,彻底被边缘化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曾扩情担任了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主任,这是包括甘肃、宁夏、青海及内蒙一部分在内的后方战区,几乎等同于闲职,远离抗日一线。

内战时期,曾扩情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四川,不过,因为他的资历,还是担任了一些位高权不重的职务,并在1947年还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及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当国民党溃败之时,好友胡宗南给了曾扩情12两黄金和一百块银元,并告诉他立刻前往凤凰山机场,随自己一起去台湾。

但是,曾扩情既不愿去台湾,也不愿投诚,更没有选择顽抗到底,反而自以为是的跑去四川广汉深山中的一座古庙中,出家当了和尚,妄想以此来逃脱罪责。

当解放军出现在他面前时,曾扩情辩解道,“我已经遁入空门,为何还要抓我”,成为一时之笑谈。

功德林中共关押的8位黄埔一期学生,而曾扩情军统大特务的身份,以及国民党党务方面最高职务的官员,不但被管理人员特别关照,也被同为战犯的正宗黄埔战将,甚至被那些杂牌所看不起,所以,曾扩情一时也是痛苦不堪。

但是,他与同时改造的徐远举、周养浩这些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军统特务不同,他没有杀过一个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也没有领军与我军厮杀,加上他人缘很好,又积极改造,所以,他被列为1959年第一批特赦的战犯名单中。

被特赦后的曾扩情,与杜聿明、王耀武及宋希濂等黄埔同学一起,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当周恩来走到他面前伸出双手时,一声“曾扩情”,顿时让他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万万没想到,离别几十年的老师周恩来还能记得他。

他惭愧地说道,“周先生,我曾经跟您走过一段革命的路,后来我走错了路,成为一个罪恶深重的战犯,对不起你!”

而周恩来却回答说,“这不能全怪你们,要怪我对你们接近得太少,怪当老师的没有教好。”

曾扩情后来是去了辽宁本溪与女儿一起生活,他担任辽宁省政协文史专员,写了不少的回忆录,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努力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贡献;1983年11月3日,曾扩情在女儿家逝世,终年89岁。

当地政府为曾扩情举行的追悼会,在悼词中有这样的评价,也算是给曾扩情做了盖棺定论,悼词是这样说的:

“曾扩情先生一生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在他的后半生终于走上了光明大道,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爱国行动,是值得称赞和怀念的。”

0 阅读:1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