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提到过晁错,今天来说说贾谊,这位西汉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却英年早逝了,究极原因是自己憋屈死了,人如果太较真了,很多烦恼和痛苦就产生了,实际上不过是自己为难自己罢了。很多人把贾谊作为怀才不遇的代表,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提到贾谊,就会扼腕叹息。那么造成贾谊一生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谊的一生,去探究为什么说人不能太较真,要放过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贾谊的起点很高,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张苍,张苍可是汉初的丞相。贾谊作为丞相门生,这个起点就已经是其他人可遇而不可及的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没有科举考试,人才主要晋升的渠道是通过推荐,而具备推荐资格的,往往是都是现任的官员,而贾谊作为张苍的学生,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张苍并没直接推荐贾谊,而是让他在地方上锻炼了一阶段,这么做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让贾谊在基层锻炼一下,为自己激扬声名;第二是为了避嫌,张苍不想强调贾谊是自己的学生,那样做的话,容易捞人话柄,张苍能够做到丞相的位置,可不仅仅是凭借自己数算方面的突出能力!
贾谊最开始投在河南郡守吴公门下,帮助你打理河南的政务,在他的帮助下,河南的治理为天下楷模,在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评下,河南为天下第一。刘恒专门召见了河南郡守吴公,吴公说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因为身侧有个能人辅佐。汉文帝刘恒被勾起了兴趣,忙问:“你说的那位高人是谁?”吴公说:“贾谊,可以说是天下奇才,最重要的是他还很年轻,希望陛下能够重用他,到时候就不是河南大治,而是天下大治了!”于是贾谊成为了最年轻的博士,这一年年轻的贾谊,只有二十一岁。当然作为伯乐的吴公,得到了提拔,被汉文帝拜为廷尉。
不招人妒是庸才,贾谊的才华,在博士之中太突出了,汉文帝让他们出对策,在所有的同龄人里,对答如流的贾谊,表现总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于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贾谊就被汉文帝刘恒连续提拔,升迁为太中大夫。贾谊这个类似于坐火箭的升迁速度,和后来卫青的升迁速度差不多,只要得到领导赏识,尤其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认可,升迁就不是个问题,而只是个过程而已。
汉初很多制服沿袭秦的旧制,没有建立自己的体系,于是贾谊利用儒学和五行学说为基础,制定了一套礼仪制度,也就是划定了很多条条框框,让大家都要遵守,实现尊卑有序、长幼有别。但是汉文帝刘恒刚刚即位,认为实施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立即采纳他的谋划。贾谊没放弃努力,又提出楚汉之争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但这时候,有很多商贾囤积居奇、坐地起价,让百姓们吃不饱肚子,这对国家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贾谊提出了“重农抑商”的建议,鼓励农业生产,加强国家的粮食储备,用以预防饥荒的发生,百姓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家国力就会慢慢恢复,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不过接下来的举措,才是厉害的杀招。贾谊建议汉文帝下旨,让列侯们都到自己的封地去,而不要久居京城。为什么有这个建议呢?因为当时大汉天下,除了京城之外,其他的郡县普遍发展比较差,就算是富得流油的吴王刘濞,他的都城也无法和京城的繁华相比,因此很多列侯,根本不去封地就国,而是赖在京城混吃混喝。这对中央政府来讲,是沉重的负担,同时这些人对于统治也是潜在的威胁。平定“诸吕之乱”中,身居京城的朱虚侯刘章和刘兴居,就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陈平、周勃不过是动动嘴罢了,真正下手的是这些居住在京城的侯爷们,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奴和私兵,而且就在皇帝身侧,不仅可以打探情报,还可以里应外合,这些就是贾谊提出让列侯们去就国的主要原因。
这事对于皇帝来讲,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反对的声音也很大,贾谊的这个建议提出后不久,周勃等老臣就坐不住了,他们联合起来,向汉文帝刘恒弹劾贾谊,他们说:“陛下,贾谊这个毛头小子,因为得到您的赏识,就开始不知道天高地厚,把您的信任当做他个人的资本,不仅经常妄议国政大事,完全不把我们这些老臣放在眼里,还质疑汉初高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希望陛下能够明察,不要被这个小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了视听!”汉文帝刘恒是个深谋远虑的人,他并不是不信任贾谊,相对于周勃这个“安汉兴刘”之臣,他更愿意相信贾谊所说的话,但是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动,可能这些老臣就会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如果那样的话,对于自己和贾谊都不是件好事!
于是汉文帝刘恒开始刻意疏远贾谊,当然这些不过是做给那些老臣们看的,但是周勃、冯敬这些人可不买账,继续不断的弹劾贾谊,汉文帝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贾谊外放做官,远离朝堂的纷争,让他等待再次崛起的时机。要蛰伏不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多数人是忍不住的,笔者就是忍不住,管不住自己嘴的人,看到了问题,喜欢直抒胸臆,从来不藏着掖着,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就是没人待见你,因为他们认为你这样的人总是高高在上,不断的给人找麻烦,于是我现在也学乖了,看破不说破,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吧!其实挺无奈的,因为做个好人的代价太大,那就做个不好不坏的人吧,不主动提供帮助,除非人家找到你求教。因为很多人的逻辑里,就不相信有人会主动帮助他人,他们得有信条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无利不起早!
被外放的贾谊是落寞和孤寂的,“怀才不遇”的他,从豪情万丈到回到现实,发现自己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这份压抑是一块巨石,压在心上无法挪开!汉文帝刘恒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外放贾谊,本来就是形势所迫,根本不是他的本意,天子看上去高高在上,却也有很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灌婴去世了,周勃也因为“冤狱”被贬回乡养老去了,加上汉文帝即位后不久就去世的陈平。至此,当初拥立汉文帝刘恒即位的“铁三角”:陈平、周勃、灌婴都彻底消停了。贾谊也被汉文帝刘恒叫回了京城,汉文帝刘恒和贾谊彻夜长谈,第二天不禁感慨道:“几年不见,我认为我已经可以超过贾谊了,可没想到还是贾谊要更强一些!”
贾谊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但汉文帝还是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担任梁怀王的太傅,负责教导梁怀王,这个汉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可见汉文帝刘恒还是很重视贾谊这个人的。贾谊在梁国期间,完成了著名的《治安策》,在这份政论中,贾谊为国家做了三个方面的谋划,第一是北方匈奴人的不断袭扰问题;第二是关于大汉的制度体系建设问题;第三也是关于宗室诸侯们的势力逐渐做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的问题。汉初采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的方式,主要是鉴于秦帝国的教训,秦的郡县制被部分保留下来,同时分封宗室诸侯,作为中央争权的支撑,实际上刘邦心里也没底,因此,大多数都是对秦制的小修小改,萧何主导编制的汉法,基本上都出自秦律,所以才会有了“汉承秦制”的说法!
但命运似乎在和贾谊开玩笑,汉文帝十一年,贾谊跟随梁怀王进京面圣,结果梁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这里是很有玄机的,因为梁怀王是储君最有力的竞争者,这样的人,窦太后不可能会放过他,因为他对于太子刘启而言,不仅是弟弟,更是最大的威胁!所以说梁怀王的死,绝对不是什么偶然事件,不过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精心策划的意外罢了。梁怀王的死,让汉文帝刘启很伤心,令贾谊很自责,作为梁怀王的太傅,他保护不力,是难脱其责的!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贾谊的内心是硼溃的,他无法原谅自己!梁怀王坠马不管是意外,还是阴谋,都是贾谊无法去左右的事情。
放过自己,才能获得快乐,不是躺平,而是要降低预期,能够坦然接受结果,因为你不会对事情做太多的期待,所以就不用太纠结,人的一生,会遇到太多的裴欢离合,往往人都是自己在苛求自己和为难自己,很多要求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那样会让你不堪其重,难承其负!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