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舅爷爷李煦真姓“李”吗?错了,人家姓“姜”,他为什么要改姓呢?原来,蕴含一段家族血泪史

文娱史记 2023-11-28 13:18:45

李煦是"曹雪芹家族"这个大系统内不可或缺的人物,我们讲"曹雪芹家族史"无法绕开这个人物。

因此,我们必须把"李煦"考证清楚。

李煦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他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属于正白旗包衣汉军旗籍。他父亲名叫李士桢,曾官至江西、广东巡抚,是清朝初年的著名大臣。

李士桢原姓"姜"。

昌邑姜氏是一个望族。按照《昌邑姜氏族谱》的记载,姜氏始于北宋靖康年间,当时金人作乱,为了避乱,姜姓族人由东牟宁海彤岭迁入昌邑北部的岔河庄。昌邑姜氏的始祖名叫姜喜,姜喜之后的六世祖是姜镗,九世祖是姜默若。姜默若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姜沱,姜淘,姜演。姜演生了5个儿子,分别是姜士枟、姜士桢、姜士橓、姜士楷、姜士楧。其中老二姜士桢,就是后来的李士桢。李士桢娶了四房太太,嫡妻王氏是诰封夫人,生了李祈、李燦两个儿子。二房文氏也是诰封夫人,生了李煦。三房陈氏生了李耀、李炜两个儿子。四房白氏生了李炆。在兄弟六人中,李煦排行老大,他同样娶了四房太太。因此,李士桢这一支是个大家族。

数百年来,昌邑姜氏秉持耕读的传统,尤以医术见长。元朝末年,姜氏家族的姜叔宝为地方医官,从那后姜氏的医术名声大振,明朝后更是传承好几代御医。从六世祖姜镗开始,姜氏家族开始以科举进入仕途,姜镗曾官至南直隶凤翔府通判;九世祖姜默若,也即李士桢的祖父,从小喜欢读书,习科举之道,后来成为邑庠生。顺治四年,清廷在八旗中选举人才,李士桢以贡生的资格参加廷对,中取第十六名,授长芦盐运使通判。这是李士桢进入仕途的开始。

那么,姜士桢为什么后来改姓"李"呢?

这其中蕴含着一段血泪史。

明朝万历年间,女真斡朵里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建立后金国,迁都沈阳。明天启六年,皇太极即位,崇祯十年改后金国为大清。此时大清在原"满洲八旗"的基础上,又增编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军事实力大增,逐渐取得对明朝的军事优势。

萨尔浒之战后,明清之间的军事对局发生转变,明朝逐渐转入防御状态。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突破青山口防线大举南下,凭借强大的骑兵优势势如破竹,直到次年元月才劫掠人口财货北归。这次清军"入口五月,转掠两千里,下州县七十余城。"山东河南多座城市被攻陷。

从这时候开始,清军不但扩充了财物和军队,也摸透了明朝的虚实,加快了夺取中原的步伐。

崇祯十五年冬月,清军再次大举进犯山东,明朝派各路军队截击。但此时的明朝军纪涣散,斗志全无,完全依靠明朝军队是不可能的。因此山东各州县发出檄文,要求百姓整修城池,铸造兵甲,贮备火药,团练乡勇,加强防守。因为崇祯二年以来清军多次入侵,百姓深受其害。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一支清兵围困潍县,由于潍县城高池深,清军久攻不下,于是转而围攻昌邑。昌邑县令李萃秀率领军民全力防御,血战八昼夜,击退清军一次又一次进攻。然而,因为叛徒的出卖,清军自城西北角架云梯登城成功,昌邑陷落。顺治十八年《昌邑县志》里记载:"十二月,清兵数万围昌邑,至十六日破城……"县令李萃秀、县丞张其仁、主簿田文高以身许国,战死城头。昌邑县城的士绅精英六十九人均遇难。这其中,就包括昌邑望族姜氏家族的人:姜士桢的父亲姜演守卫昌邑县城东南角,城陷遇难;姜镗的玄孙姜惺法和姜恂法守卫南城,城陷遇难;姜士桢的兄长姜士枟也在守卫昌邑县城时遇难;姜士桢的兄弟姜士橓和姜士楷在战争中失踪,下落不明!在抗击清军的战斗中,昌邑姜氏家族做出了很大牺牲。

崇祯十六年春,清军再次劫掠大批财货和人口从河北、山东、河南撤退,这次战争史称为"壬午兵燹"。

就是在这次战争中,年仅23岁的姜士桢被清军俘虏,辗转来到辽东。

姜士桢命运的改变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他忽而入嗣为正白旗佐领李西泉的儿子。李西泉名有功,崇德三年任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王府下摆塔大。我们知道,正白旗属于皇帝的亲兵,最初由努尔哈赤制定,因为旗帜纯白而得名。姜士桢入嗣为正白旗的李西泉,这为他的后代接近皇帝创造了有利条件。李西泉这个人名不见经传。现在可以查考的是,李西泉的父辈名李世琏,除了李西泉外,李世琏可能还有一位后代,他的儿辈名叫李月桂。李月桂生了两男五女,其中第三女就是曹雪芹的奶奶。因此,当姜士桢入嗣为李西泉的儿子改姓李时,他与李月桂成了堂兄弟,于是顺理成章的,李士桢的儿子李煦,与李月桂的女儿李氏,成了堂兄妹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煦虽然称呼曹雪芹的奶奶为"妹妹",但其实两人并无血缘关系。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历史,两家居住在不同省份的人,一个在山东,一个在辽东,一个姓姜,一个姓李,因为战争的关系成了一家人。姜士桢从此改名为"李士桢",由一个普通汉人成为正白旗下的包衣奴隶,从此与"天潢贵胄"有了联系,成了"从龙勋旧",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因祸得福"。

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子文氏也因为机缘巧合改变命运,成为促使李士桢家族走向风月繁华的关键人物!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在紫禁城景仁宫诞生了一位皇子,这就是爱新觉罗·玄烨。那时候天花流行,没有根治之药。为了避免新生儿染上天花感染其他人,按照清朝皇室的规矩,玄烨由保姆带到宫外福佑寺抚育。晚年的康熙曾说:"为朕御极六十年,奏请庆贺行礼。钦为世祖章皇帝因朕年幼时未经出痘,令保姆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玄烨的父母都英年早逝,因此,年幼的玄烨完全是在保姆和奶妈们抚育下长大的。

玄烨的保姆一共有八位。其中瓜尔佳氏是太皇太后从众多保姆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她是保姆里的佼佼者。另外的保姆还有孙氏,也即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嫡母、曹雪芹的曾祖母;李士桢的二房夫人文氏,也即后来李煦的母亲。在玄烨保姆中这三位是最有名的。皇子的保姆毫无疑问都是从众多包衣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选择的标准主要有:容貌要好;品行要好,有责任心;年纪轻,刚刚生育过孩子,奶水充足。因此我们看到,康熙皇帝与他两个最忠实的奴才曹寅、李煦之间年龄相差无几。李煦比康熙小1岁,曹寅比康熙小4岁,他们的母亲正处于哺乳期。

然而,小皇子玄烨还是得了天花。可以想象那时候玄烨的可怜之处,他不能与父母相见,每日朝夕相处的只有保姆。曾经有一段时期,他病得很重,几近垂危,宫里的人都知道玄烨活不长了,因此已经给他预备了后事。那时候人人谈天花色变,哪里还有什么好结果呢?但是,当别的保姆们也觉得没有希望时,他的保姆瓜尔佳氏、孙氏、文氏却没有丝毫放弃,日夜守护在玄烨身边,精心疗治,最终使玄烨转危为安。当宫里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感到讶异。不管怎么样,玄烨最终闯过了天花这一关,他的脸上从此留下永久的印记:麻麻点点的。因为这次经历,让玄烨格外懂得感恩,终其一生他都十分尊敬他的保姆们:当瓜尔佳氏病重时,康熙皇帝多次前去探望,并请御医给予治疗,瓜尔佳氏病故后,康熙皇帝特赐葬孝陵附近。对于孙氏、文氏,康熙皇帝也给予了充分尊敬,他南巡时称呼孙夫人为"我们家的老人",当李煦的生母文氏老夫人在苏州病故时,李煦特意给康熙皇帝奏闻这件事,康熙皇帝令好好安葬。

如果说,李士桢因为机缘巧合成为正白旗的包衣,攀上爱新觉罗家族这个大树,那么,他的妻子文氏成为康熙皇帝的保姆,则真正给李士桢家族带来好运。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病逝,如何确立皇位继承人是个难题。当时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给出建议: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况且他天资聪慧,因此可以继承大统而无虞。于是,年仅8岁的玄烨成为大清帝国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一切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出身平凡的李士桢家族和曹雪芹家族在经过战争血泪的洗礼后——昌邑县姜氏家族有6位壮年在与清军的战斗中遇难,李士桢则成为清军的俘虏——最终成为"天眷之家",由社会最底层的包衣成为康雍年间的豪门贵族。

姜士桢终其一生都很重视这个给他带来好运的"李"字,从此,他的后代们都姓"李",曹雪芹的舅爷爷由"姜煦"变成"李煦",即便后来与老家的姜姓族人联系上后,他们也没有改回原姓。

小贴士:什么是入嗣?

在宗族之内,无子的一方由多子的一方指定某一子,来继承无子方的香火、财产、责任和义务。入嗣有3个主要标准:一是宗族同意,二是辈分一致,三是亲疏由近及远。但这个范式并不严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入嗣也不同。比如姜士桢原本与李西泉毫无关系,但李西泉为了延续香火,还是选择一个山东人作为他的后代。在曹雪芹家族内,也多次产生入嗣与出嗣的情况。比如曹雪芹的大叔父曹顺,年轻时曾入嗣为曹寅的儿子,后来曹寅有了自己的儿子后,曹顺又出嗣。曹雪芹的四叔父曹頫,也是先入嗣为曹寅之子,才承袭了江宁织造一职。

0 阅读:7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