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智慧:商行主管暗中捣鬼,胡雪岩用1妙计让他落入圈套,退回5000两银子

文娱史记 2023-12-04 10:57:21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坚守“正道”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商道”便是做人之道。然而,金钱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处在商场和职场中的人难免会出现变质的情况:有人名义上在为老板做事,实际上却借着老板的资源做自己的生意,这就损害了老板的利益。

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开除中饱私囊的人,是大多数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借老板资源做自己生意的人往往能力比较强,如果为我所用的话,能为老板创造很大价值。假如一开了之,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还可能给自己培养一个竞争对手。胡雪岩的处理方法很值得借鉴。

且说胡雪岩开了钱庄后,由于经营有方,很快发展成在各地具有多家分号的钱庄。手里的资本越来越多,胡雪岩又进入药业、丝业领域。做生意需要合作伙伴,有财大家发才能路子越来越广。这其中,他与江南丝业世家庞二爷进行合作,获得很好的收益。庞二爷经过几代经营,是江南丝业的行家里手,赚了很多钱,其家财之厚非常人所能想象,胡雪岩与庞二爷联手做生意可谓强强联合。但是,在这种大好局面之下,庞二爷在上海丝行的档手(主管)朱福年却出了问题。

原来,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他不但在胡雪岩与庞二爷联手销售洋货的事情上暗中作梗,还利用东家的资源和银子“做小货”。“做小货”就是拿着东家的资源做自己的生意,赚了钱属于自己,赔了钱属于东家。这种暗中捣鬼、中饱私囊的做法,无疑是对庞二爷和胡雪岩的极大损害。

当庞二爷得知朱福年暗中捣鬼时,他的愤怒可想而知,按照他的想法,就是首先查清朱福年的问题,狠狠地整治他一顿,然后让他卷铺盖滚蛋。但是,胡雪岩觉得这样处理并不高明。

胡雪岩道:“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底清查后让他走路,这未必是一个好办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让他晓得厉害,心生敬畏。”

庞二爷道:“你有何妙计?”

胡雪岩道:“二爷可曾读过《三国》?三国里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就烧得他服服帖帖,死心塌地的为你卖力,那才算本事!”

庞二爷暗暗点头。

胡雪岩又道:“不瞒二爷说,自家雇佣的伙计吃里扒外,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我是从钱庄伙计做起的,知道里面的情况。自从我当了老板后,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庞二爷知道胡雪岩已有应对之策,便听他说下去。

胡雪岩道:“我有一个朋友叫嵇鹤龄,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给我启发很大。苏州有一家叫‘方裕和’的商行,曾经发生过货物失窃的情况,而且丢失的都是燕窝、鱼翅、干贝之类的贵重海货。方老板不动声色,明察暗访,终于查明,原来是他最信任的一个伙计,暗中与漕帮的人勾结,把货物捆绑在商行出售的火把里面偷运出去,再运到外地脱手。在方老板的逼问下,这个伙计承认自己的偷盗行为。按照规矩,商行自然是要请他走路的,但方老板并没有按照普通人的做法,而是认为,这个伙计能做到两年之内没有被人发觉,也算是有本事的,再说,假如公开这件事的话,不但开除了一个熟手,还有损于商行的信誉。所以方老板在训诫了这个伙计后,主动给他加了薪水。这样一来,这个伙计知恩图报,自然就走正道了!”

胡雪岩认为,方老板这种做法也算比较漂亮,但还不够高明。假如是胡雪岩的话,他就会这样处理:只要在暗中查明真相就可以了,不用向伙计说明情况,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升他的职,加他的薪水,给他安排一个新差事,专门调查偷盗货品的事!在胡雪岩看来:一个商行里的伙计如果吃里扒外,是不能拆穿他的,一旦拆穿他,就留下痕迹和案底,无论如何他在这个商行里待不长,既然他是个人才,自己又能容留他,就不必拆穿,只让他感恩图报就行了。

胡雪岩对付朱福年,就是用的这个手法。

而且比方老板更加高明。

事实证明,胡雪岩这个计策很有效,不但有力地敲打了朱福年,还让朱福年对胡雪岩心服口服。

胡雪岩的做法是:

他通过可靠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己在钱庄开户头,将丝行资金划拨为自己“做小货”的底细。这是胡雪岩做事的一贯手法:先在暗中调查,查明事实真相,从而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胡雪岩在朱福年的钱庄户头中存了5000两银子,让收款的钱庄打了一个收条。之后,胡雪岩派自己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古应春去找朱福年,说道:“小爷叔(胡雪岩)最近手头有些紧张,手中屯的丝急于脱手,你知道,洋人为了压低收购价格,抵制小爷叔的丝,最近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因此,小爷叔愿意以洋人所开价格的九五折卖给庞二爷,得到现银进行周转。”

对于朱福年来说,他很明白生意场上的事。胡雪岩进入丝业后,曾经联手丝行的人与洋人过招,囤积丝不卖给洋人,希图让洋人提高收购价格,保护民族产业。但洋人也不是吃素的,用分化的手法从别处收购丝,这让胡雪岩积压了数量比较大的丝,为了得到现银周转,只能卖给庞二爷。

古应春拿出5000两银子的银票,递给朱福年道:“此事希望你不要让庞二爷知道,这是好处费。”

作为上海丝行的档手,朱福年对这一套“小动作”太熟悉了,自己私底下与胡雪岩做生意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朱福年心中暗喜,但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胡雪岩的圈套中!

这5000两银子其实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假如朱福年老老实实地将5000两银子归入庞二爷的丝行账户中,就说明他看穿了胡雪岩的计策,但是,他也有一个5000两银子的收据掌握在胡雪岩手上,到时候,胡雪岩就可以说朱福年借东家的势利来敲胡雪岩的竹杠,这就说明他在做生意时不老实;他如果敢私吞这笔银子,归入自己的账户中,那么,胡雪岩就可以将这件事透露给庞二爷,那就坐实了朱福年暗中捣鬼的事,则朱福年必定被庞二爷开除,丢了饭碗!胡雪岩毕竟与庞二爷属于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不但联合做丝业的生意,还联合做钱庄的生意,只要朱福年接了这5000两银子,那么他无论怎么做都是在坏了东家庞二爷的大事,是吃里扒外的行为,庞二爷必定会惩治他!

当古应春回来告诉胡雪岩,朱福年已经收了5000两银子的银票时,胡雪岩不由暗喜:朱福年掉进坑里了!

作为庞二爷的生意合作伙伴,胡雪岩在上海丝行有自己的股份,他与庞二爷一样,也算朱福年的老板。

胡雪岩随后到丝行里去查账,作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只要是伙计有过做“私单”的行为,他就很容易查出账目上的毛病,果然,他查出朱福年账目上的漏洞,说道:“福年兄,你这里不对啊!”

朱福年不由心中一惊,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账目被人看出了毛病,肯定是有问题了。

但是,胡雪岩并不点明真相,而是给朱福年留下一句话:“福年兄,你再好好核对核对,假如哪里出了漏洞,到时候咱们都不好跟庞二爷交代,尤其是合伙做生意的,免得到时候都说不清楚。”

胡雪岩说完就走了。

胡雪岩的话说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朱福年本身是心中有鬼的人,胡雪岩的话让他心里没底,一个劲地琢磨胡雪岩的意思:是胡雪岩看出什么问题了吗?假如他看出来了,为何不明说?假如他没看出问题来,为何又让他查补漏洞?

胡雪岩这样做,其实就是给朱福年留下改正的机会。假如朱福年看不出胡雪岩的手段,一条道走到黑,那么胡雪岩凭借手中5000两银子的把柄,要惩治朱福年易如反掌。其实暗中做“小账”的人,最怕别人揭破他的底细,尤其是生意场上这是大忌!俗话说“人怕破脸,树怕剥皮”!试想,假如庞二爷开除他,他朱福年到别的商行也很难立足,谁敢要这样吃里扒外的伙计?

不能不说,胡雪岩这一招确实有效,一连几天让朱福年如坐针毡,因为他摸不透胡雪岩的底细。

朱福年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下定决心:

退回古应春给他的5000两银子!

古应春代表胡雪岩处理上海的生意,经常和朱福年打交道,在与朱福年“做私货”时,朱福年经常为难他,因此古应春挺恨朱福年的。朱福年找到他,退回5000两银子时,古应春也留了一个心眼:他另外打了一张收条给他,而留下了钱庄存钱时开出的原件。古应春的本意是把原件抓在手里,不管朱福年改正与否,都狠狠地整他一顿。但是,胡雪岩不同意古应春的做法。

他的理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一来庞二爷很讲交情,朱福年必定是庞二爷的手下,自己整治朱福年太狠了,于庞二爷脸面上并不好看。二来,朱福年退回5000两银子,就说明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何必一定要敲碎他的饭碗呢?他有一定能力,为我所用是最好的!”

却说胡雪岩收回5000两银子后,再次来到丝行,朱福年立即拿出账目请胡雪岩过目,胡雪岩并没有看,而是合上账目,递给朱福年道:“福年兄,你我相交的日子还浅,恐怕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我的宗旨一向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肯轻易敲碎人家的饭碗,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齐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过去的都不用说了,以后看你自己,你只要肯尽心尽力,不管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我说句自负的话,我一定看得到,也一定不会抹杀你的功劳,在你们二爷面前帮你说话。或者,你若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起打天下,只要你们二爷肯放你,我欢迎之至。”说着,他拿出古应春打的收条递给他。

话已经说明,胡雪岩并没有直言揭破朱福年的底细,朱福年见胡雪岩如此大度,唯有感激的份儿,连忙说道:“胡先生,你说到这样的金玉良言,我朱某人再不肯尽心尽力,就不是人了。”

就这样,胡雪岩用这个妙计收服了朱福年!

结语

胡雪岩深谙人性,他充分诱之以利,让朱福年落入圈套中,从而让朱福年自我反省,假如他能改正,则为我所用,假如他执迷不悟,则再惩治他不迟。用这样的“软法子”令一个人心服口服,比用直接开除、警告的方法无疑更有效力!朱福年自知理亏,也自知这碗饭是胡雪岩赏他的,他自然心存感激,在以后做事中走正道,因为他已经见识到胡雪岩手段的厉害。

0 阅读:1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