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作为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吸引了无数忠诚的食客粉丝。
而在越发追求健康的现代,“生牛乳发酵”、“0蔗糖”等标签也让酸奶成功分到了一杯羹,被誉为健康食品,更加受到人们青睐。
可让谁都没想到的是,315晚会却爆料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这看起来健康的食品,其实居然是各种添加剂勾兑的“科技糖水”,而且被曝光品牌更是多达7个...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酸奶,是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产生乳酸,不仅赋予了酸奶酸甜可口的独特风味,还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牛奶中的蛋白质被部分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钙、磷、铁等矿物质的利用率也大幅提高。

此外,酸奶中富含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预防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还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而言,酸奶更是绝佳选择,由于乳糖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饮用酸奶不易引发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正是因为好处如此之多,所以酸奶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常常购买。
但就在酸奶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乱象,在 315 晚会上,“假酸奶” 这一问题被无情揭露。
所谓的 “假酸奶”,实际上是一种打着酸奶旗号的劣质饮品,这些产品通常在包装上煞费苦心,在显眼位置使用醒目的字体和诱人的图案,营造出酸奶的假象。

但只要消费者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它们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用极小的字体标注着 “风味酸饮品” 或 “含乳饮料”。
这些 “假酸奶” 与真正的酸奶有着天壤之别,从营养成分来看,它们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极低。
真正的酸奶,依据国家标准,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 2.9%,脂肪含量也有相应的规定,而这些假酸奶的主要成分是水、白砂糖和各种添加剂。

香精赋予其诱人的香气,甜味剂则带来甜蜜的口感,让消费者误以为品尝到的是美味的酸奶。
生产厂家甚至直言不讳,承认这些产品就是擦边产品,通过隐瞒关键信息,误导消费者将其当作酸奶购买。
更令人气愤的是,一旦被消费者发现或投诉,他们便迅速更换包装,让这些假酸奶重新流入市场,继续欺骗消费者。

在 315 晚会的调查中,记者对多款酸奶进行了抽检。
令人震惊的是,被曝光的七种酸奶中,仅有 3 款蛋白质含量勉强满足《含乳饮料》的标准,而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方面,全部不符合国家标准,可以说是完全不合格。
那么,为什么假酸奶在市场上如此泛滥呢?

究其根源,是巨大的利润在作祟,造假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暴利,不惜采用劣质原料和违规生产手段。
他们采购快过期的廉价奶粉,这些奶粉原本就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再加入各种廉价的化学添加剂,经过简单加工,就将其伪装成酸奶推向市场。
由于生产成本极低,而销售价格却与真酸奶相差无几,利润空间十分巨大,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条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流通的黑色产业链逐渐形成。

更重要的是,假酸奶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远不止金钱上的损失,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与真酸奶富含蛋白质、低糖且有益肠道健康不同,假酸奶含有大量香精和甜味剂,呈现出高糖低蛋白的特点。
长期饮用这类假酸奶,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糖分和添加剂,极易引发肥胖。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诱因,会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儿童而言,假酸奶中的大量添加剂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对于老年人来说,本就脆弱的身体在假酸奶的长期侵蚀下,健康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面对假酸奶的泛滥,消费者必须练就火眼金睛,避免上当受骗。
在购买酸奶时,切不可被包装上 “生牛乳发酵”“0 蔗糖” 等醒目标识所迷惑,这些宣传语往往只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不能代表产品的真实品质。

我们要做的,应是仔细查看产品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真正的酸奶配料表首位应为生牛乳,且蛋白质、脂肪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要留意产品包装上是否有 “风味饮料” 等标识,一旦发现此类标识,就说明该产品并非真正的酸奶。
除了消费者提高警惕,市场监管部门也需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要求生产厂家更改食品标签,将产品类型、营养成分等重要信息加大加粗,使其更加醒目,方便消费者识别。

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生产假酸奶的商家,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市场的日常巡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到终端,对酸奶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管。
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坚守道德底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不是靠欺骗手段获取短期利益。

守护健康的饮食环境,需要消费者、生产者、监管者共同发力。
消费者要增强辨别能力,谨慎选择产品;生产者要诚信经营,保证产品质量;监管者要履职尽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假酸奶的泛滥,让消费者喝到真正健康、营养的酸奶,享受到健康的饮食生活。
在未来,希望各方能够持续关注酸奶市场,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酸奶市场环境,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新京报 “假酸奶”冲上热搜!多地市监局开始行动,6款产品已下架
齐鲁壹点 ESG风险观察|预制菜标准不统一,“假酸奶”实为“小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