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帝二年(前193年),一代名相萧何因病去世了。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后,当时正待在山东这边的曹参直接找来了自己的门客,让大家开始尽快收拾行李。“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而接下来,曹参到了京城做了丞相之后,则是完全继承了萧何的政治遗产。所有萧何留下来的法令和制度,曹参一个字都没改,所有的一切都完全照旧。对此,后世还留下了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曹参也因此成了一代良相。
实际上,曹参得知萧何去世的消息之后之所以会笃定自己一定能当上丞相,其实还真不是因为曹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是因为在这之前,汉朝高层其实就已经定好了,曹参未来一定会接萧何的班!
曹参
这个故事,还得从曹参的个人经历开始说起。
很多年之前,在秦始皇还没驾崩的时候,曹参当时在沛县生活,负责看管当地的监狱。因为工作比较特殊,所以时间长了之后,曹参也就在当地认识了很多朋友。这其中就有后来的汉高祖刘邦。而且,他们那个老友圈子的人,后来基本上都成了汉朝的开国功臣。
当然,在刘邦起义之前,这个老友圈子里面,曹参的地位其实是比刘邦更高的。因为从官职上来说,曹参的官职要比刘邦更大,而且还是刘邦的顶头上司。而曹参的顶头上司则是萧何。
沛县的老友圈子,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关系。
但是后来,随着刘邦起兵造反,这个顺序就颠倒过来了。这事主要是因为,起义的时候,刘邦自己带人在外边发展,最后强攻县城,这才起义成功。而曹参和萧何他们这期间一直待在城里,策应刘邦。直到最后,到了刘邦攻击县城的时候他们才真正站出来,替刘邦打开了县城大门。
这样一来,这支军队的领导,自然就是刘邦了。
至于曹参,起义开始之后,曹参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指挥才能!谁都没想到,原本只是一个监狱看守的曹参,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常过人的军事才能。
樊哙
这种军事才能,不是单纯的打架杀人。在沛县老兄弟这群人里面,要论杀人斗狠,那还是得看樊哙。曹参的军事才能,指的是他会指挥军队,会从战略层次判断问题。
一句话,曹参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虽然距离韩信那种顶级帅才还有点距离,但能达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得了。这种帅才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从刘邦起兵,一直到刘邦攻破咸阳,这期间曹参一直带着军队在前面厮杀。而且,在这期间,曹参还以个人武将身份,做出了一件直接影响整个秦末历史走向的壮举。在战场上,他亲手干掉了秦朝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
这件事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壮举。要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就是李由带领秦朝主力在荥阳地区挡住了吴广率领的农民军主力,后来和章邯一起反推了起义军。所以,哪怕后来李斯在秦朝高层斗争当中落败,李由依然还是秦朝高层的顶尖大将。而这位丞相之子,最后就是死在了曹参的手上,而且是被曹参亲手干掉的。
杀了李由之后,这时候的曹参基本上就开始迅速名扬天下了。曹参也因为这一战隐隐成了刘邦集团内部的武将第一人。单论能力,同样出身沛县的周勃、樊哙等人其实都无法和曹参相比。
刘邦
就这样,曹参跟着刘邦一路从沛县杀到咸阳,从一股非常弱小的农民军势力变成了强大的诸侯国。等到鸿门宴之后,刘邦就藩汉中,成了汉王。作为刘邦麾下最重要的大将之一,曹参也被同时封侯。
而等到楚汉战争开始之后,在平定三秦以及进攻彭城的过程当中,曹参同样也是战功卓著。曹参的战绩是可以单独写一本书的,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全列出来的话,几乎会给人一种流水账的感觉。
当然,曹参打的这些仗基本上都只能算是辅助作战。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他打的就很少了。这也是他和韩信之间最大的差距。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曹参可以独当一面,但是却从来都不是主角。他的这些战斗一直都是在给刘邦和韩信他们做辅助。
就这样,等到刘邦在彭城之战当中被项羽击败之后,楚汉战争开始进入了僵持阶段。进入僵持阶段之后,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一带长期对峙。韩信则是开始独自去北方发展,去扫平北方的几个诸侯国。
在这之后,曹参的调动,就非常有意思了。
尽管在荥阳成皋一线,刘邦被项羽几乎打得抬不起头来。但是从始至终,刘邦一直没有调曹参过来支援,而是一直把曹参放在北方陪着韩信。这个布置就很有意思了。
韩信
要知道,尽管韩信对于汉朝的建立居功至伟。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根本就不可能打败项羽。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刘邦其实并不是特别信任韩信。这倒也不奇怪,毕竟韩信加入刘邦阵营的时间比较短,个人能力又太强。不管换成谁做老大,似乎都不太可能对韩信绝对放心。
如此一来,作为阵营领导的刘邦自然就要派一个自己绝对信得过、同时能力也比较强,至少自己扶持一把之后,能够在军中和韩信分庭抗礼的存在去稍微监视一下韩信。
所以,曹参就被派到了韩信身边。
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刘邦的这个布置确实也非常巧妙。因为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尽管韩信在北方一路大胜,但是却始终没能培养出自己的人手。甚至于后来某天韩信睡觉的时候,刘邦趁着韩信还没起床,直接悄悄来到了韩信的军营,调走了韩信麾下的大部分军队,并且把这边的将领布置,重新打乱分配了一下。这里面要说没有曹参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等到北方平定得差不多了之后,随着韩信杀入齐国,刘邦集团已经对项羽这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在这个时候,项羽派人来劝韩信,让韩信脱离刘邦,彻底独立。从当时的时局来看,如果韩信真的做出了这个选择,那么刘邦想要打赢项羽,还真未必做得到。
可是最后,韩信拒绝了。
韩信
对于韩信拒绝的原因,后世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是韩信优柔寡断,而且比较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所以才没造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曹参这个时候就在韩信身边。而且,韩信麾下的大部分将领基本上也都是刘邦派来的人。这帮人名义上是听韩信的,但暗中说不定其实是受曹参节制。
对此,史书上记载得相当隐晦。但有理由相信,这一次,曹参其实是真正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果当时没有曹参,韩信说不定就已经独立了。
因为曹参的存在,韩信无法独立。所以接下来,韩信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向刘邦要了一个齐王的位置。再之后,韩信带着主力军队南下,去垓下和刘邦一起围攻项羽。至于曹参,则是按照刘邦的指令,继续留在山东这边平定一些尚未控制的地方。
如此一来,韩信好不容易在齐国这边攒下的一点家底,无形之中就被曹参逐渐抹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垓下之战结束之后,刘邦可以迅速夺了韩信的兵权,然后一句话就把韩信从齐国改封到楚国的原因。
而接下来,汉朝开国之后,曹参因为之前的这些功劳,则是被评为开国十八侯爵当中的第二位,地位仅在萧何之后。甚至于在评出这个榜单之前,大家还曾经争论过萧何与曹参之间谁的地位比较高。
曹参
而且,曹参本人的战绩确实也非常对得起这个位置。虽然曹参这辈子没打过什么特别关键的战争。但是据史书记载,曹参一生征战,受伤七十多处。在楚汉战争期间,曹参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了两个诸侯王,三个丞相,以及一大堆的各国高官。
靠着这份战绩,评一个开国第二侯爵一点都不过分。如果汉朝执行的是完整的分封制,以曹参这份功劳,其实原本是有机会封王的。
除此之外,曹参平定齐国这件事也为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韩信被改封到楚国之后,刘邦就把自己的大儿子刘肥封到了齐国这边,成了新的齐王。曹参因为之前对齐国这边比较熟,也就被刘邦派到齐国这边,辅佐自己的这个大儿子。
当然,对于这件事,后世还有另一种说法。很多人认为,曹参或许和刘邦的这个大儿子有点亲戚关系。刘邦的这个大儿子是当年刘邦和同村一个姓曹的寡妇偷情生下的孩子。所以大家猜测,或许曹参和那位姓曹的寡妇有点什么亲戚关系,说不定曹参本来就是曹寡妇的兄弟。
从汉朝开国,一直到刘邦驾崩,这几年当中,曹参一直都待在齐国这边。因为远离了京城,曹参也因此避免了很多麻烦,而且也没搅和到刘邦削除异姓王的风波。当然,后来汉朝出现叛乱的时候,曹参还是要带着齐国的军队,去跟着刘邦一起打仗。
刘邦
就这样,到了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病重。刘邦临驾崩之前,特别把吕雉叫到自己身边安排自己的后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萧何死后,曹参刚刚得知消息,就马上开始收拾行李的原因。
因为这件事,本就是当初刘邦临驾崩之前定好的。
就这样,等到刘邦驾崩后,萧何全面接管了汉朝朝政。两年之后,萧何病逝。萧何在临死之前,同样也推荐了曹参。“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所以接下来,曹参就被汉惠帝从齐国调回了京城,担任新的汉朝丞相。
曹参
当上丞相之后,曹参完全延续了萧何的法令。“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在很多人看来,曹参几乎就是一个甩手掌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不作为。“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就连汉惠帝本人也对此曾经表示出了疑问。“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窋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但后来的历史证明,曹参的这个选择其实是对的。因为正是他不折腾,才确保了汉朝高层可以长期稳定。在汉朝初期,老百姓刚刚从战争当中解脱出来,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曹参的这个选择,其实反倒是最好的。
后来,大家就把这件事称作“萧规曹随”。
当上汉朝的相国之后,曹参又奋斗了三年的时间。虽然在这三年当中,曹参基本上没啥政绩。但是没有政绩恰好是曹参最大的政绩。就这样,三年之后,曹参最终病逝,也算是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