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先惊后笑再喜,只因苏轼那张嘴

凡人摸史 2023-06-06 20:48:57

苏轼的嘴,算不得名嘴。虽然也有三寸之舌,却说服不了任何大佬。有时老大们讲点情面,给他一个州郡去做太守,有时则是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

今日要讲的这故事,正是他第一次自求外放,获授杭州通判,前往驻地途中发生的。

他的《自金山放船至焦山》,有点小长,我只引几句: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兴尽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哥几个一起约玩,苏轼还没过瘾呢,那几个却要回去了。扫兴啊扫兴,你们回就回吧,老夫一个人去,下次再也不找你们玩了。

他独自在船上又喝又叫,其实是故作潇洒。将心比心,相信各位可以猜到苏轼此时的心情,其实还是有点不爽的。

但,正因为如此,后面的事,才会让苏轼瞬间感到更为快乐。

为何?

一个惊字,似乎说明焦山庙里,香客游人并不常见。正如苏轼那些朋友,玩了金山就不愿再走一样。

(图源网络)

一个笑字,将老和尚的兴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终于有人到这里来聊天啦!

苏轼一张嘴,和尚就更高兴了。

哇塞,这位先生,您是四川来的吗?您那口川普,真是压都压不住啊……我也是四川的呢……

虽然不是他乡遇故知,但老乡见老乡,真是两眼泪汪汪啊。

待到自报家门,和尚晓得这竟是名满天下的苏轼,不留着他吃饭小住都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如果苏轼跟着老伙伴们一起回去了,又如何得享受这种意外之喜呢?

0 阅读:9
凡人摸史

凡人摸史

一个普通人的读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