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你是不是疯了?好好地城市不回你偏要留在那个破地方?”
邮局内,面对电话那头父母的不理解,张志远仍在努力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回去。当他的父母知道张志远竟为了娶一个寡妇而放弃回城机会时勃然大怒:
“我和你妈不同意,你赶紧给我回来!不然我俩就算死也不会再让你踏进家里一步!”
张志远还想解释,但父亲粗鲁的将电话给挂断。听着那边的忙音,张志远十分无奈只得付了电话钱。抬头一看,周围异样的目光在他身上不停的看,直到张志远走出邮局,身后人的声音才追上来:
“这么好的一个后生,为啥要娶一个寡妇?这世道真稀奇......”
下乡的困难,贵人的离去随着全国下乡运动愈演愈烈,来自重庆的知青张志远也在1974年告别父母准备响应国家号召前去插队。在和父母离别的时候,母亲不舍的整理着张志远的衣领道:
“儿啊,到那边好好照顾自己,农村不比城市。”
听着母亲的关心,张志远面带笑容附和,一旁的父亲也不舍得自己的儿子,但大环境所趋,他怎能违背国家政策。就这样,张志远背上行囊,随着一众知青下乡,张志远也开始了他的农村生活。
在还没到地方之前,张志远满怀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完成下乡工作。但当到了地方之后,张志远才发现这里的环境和自己大相径庭。
“我们就是来这里种田吗?”
张志远的疑问也代表了大部分知青的心声,他们看着一望无际的农田陷入了沉默。但现实却不允许他们继续沉默下去,但从未接触过农活的张志远在刚开始干活的时候别说把活干好,就连每天的工分能不能全拿到还是问题。
不仅如此,张志远还经常在干农活的时候受伤,这对于张志远的劳作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张志远经常杵着锄头看着那些经验丰富的农民在农田里耕作,他多么羡慕他们有这样的技能啊。
“你这样不对,你这样怎么能种好地。”
可能是张志远殷切的期盼起到了作用,一天张志远负伤干活的时候过来了一位身材健硕的中年人。那个中年人一把夺过张志远的锄头,一边锄地一边给张志远讲解。
正当张志远疑惑不已的时候,中年人起身道:
“我叫佘林海,咱俩是邻居。你这个知青怎么受了伤还下地劳作啊?”
“不劳作没工分啊......”
面对佘林海的询问,张志远老老实实的回答,佘林海听完后也没说什么,一边指导着张志远一边帮张志远把今天的活给干完。
因为两人是邻居的缘故,因此两人的关系渐渐熟络起来。面对这个什么都不会的少年,佘林海也是十分耐心的教导张志远如何干活,可谓是将他当做自己的亲弟弟看待。
经过佘林海的帮助,张志远很快便熟悉了农村生活,农活也干的越来越好。看着张志远的成长,佘林海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经常邀请张志远来家中喝酒。也就是这样,他认识了佘林海的妻子胡庭秀。
“我说志远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该娶媳妇了?”
面对大哥佘林海的调笑,张志远只是低头不语,但脸还是不自觉的红了起来。张志远家里面并不是没想过这些,不过他家里实在不想张志远娶一个农村女子吗,因此张志远的终身大事就这样被耽误了下来。
日子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逐渐过去,在大哥佘林海的照料下,张志远的知青生活过得愈发顺利,不仅经常被表扬,而且还被选为模范知青。
但意外还是到来了。这天,张志远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来到自己负责的地,但随着大家陆续上工,正在劳作的张志远起身一看,自己的大哥佘林海怎么没来?
抱着这样的疑问,张志远结束了上午的劳作,趁着午休的时间立马奔赴佘林海的家想要一探究竟。然而,映入眼帘的便是佘林海苍白的脸。
“哥,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面对张志远的询问,为了不让他担心,佘林海勉强挤出一抹笑容道:
“我没事,就是昨晚没盖好被子,感冒了。你不用担心我,该干嘛干嘛去。”
张志远此时心中虽有疑问,但还是半信半疑的离开了。为了让佘林海快点好起来,张志远干活比以前更卖力,经常攒钱给佘林海购买补品。但很快,张志远便知道自己大哥佘林海的病并不是感冒这么简单。
“你听说了吗,佘林海好像快不行了?”
“啊?真的吗?佘林海没了那他家的孤儿寡母该怎么办啊......”
一天,正在上工的张志远无意间在田垄间听到几个妇女聚在一起说闲话。本来这种事情张志远是不感兴趣的,但一听是自己大哥的事,他还是忍不住凑了过去。
“听别人说啊,佘林海躺在医院里起不来了,那脸白的跟抹了面粉一样,整个人都快成骨头架子了。”
“啊?佘林海不是挺壮实的吗?怎么会这样啊?”
“害,谁知道呢。”
此刻,张志远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医院一探究竟,想要看看这些人说的是否属实。他没想到,自己只是一段日子没有去看自己大哥,他居然成了这个样子。
等到张志远到达医院找到佘林海的病房后,推门而入便是一股刺鼻的酒精味道。而佘林海,则是躺在洁白的病床上看着窗外。
“你怎么来了?”
看着前来的张志远,佘林海明显有些慌乱,想要强撑着自己身体起来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做不到了。
“我都知道了,大哥,你为什么不跟我说?”
眼见张志远已经知道自己的状况了,佘林海只是叹了口气道:
“我不想让你担心啊,我这个病挺严重的,医生说......”
随后便是短暂的沉默,但是张志远明白这段沉默代表着什么。于是他开口询问佘林海是否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的。
“我走之后,你嫂子和孩子们没人照顾,我还希望你能帮衬一下。”
这个要求在当时可谓是十分过分,这代表着将张志远推进了一个火坑。而佘林海也并未对这件事抱有太大希望,结果没想到张志远斩钉截铁的答应了下来。这让佘林海十分感动,他紧握住张志远的手,眼中饱含热泪,良久说不出话来。
最后,佘林海还是走了,在葬礼上,张志远操办着葬礼的大小事宜。看着一旁哭的十分痛苦的母子们,张志远更是将照顾两人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一诺千金,排除万难佘林海死后,张志远便经常出入胡庭秀的家。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村里人的闲话,风言风语便开始在村子里传播。
“要不说人家真有本事,能把一个城里来的知青迷的神魂颠倒的。”
“害,我看他俩估计早有一腿了。”
胡庭秀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类似的流言,她明明什么也没做,却被卷入了这场舆论漩涡中。对此,胡庭秀十分无奈,一方面她承受不了这些流言蜚语,但另一方面凭借她自己确实无法养育五个孩子。为此,胡庭秀很是苦恼。
当她回到家时,看见张志远在院里劈柴,而孩子们围绕着他的身边很是高兴。起初张志远帮助胡庭秀干一些体力活,出入她家的时候,村里人还对这个有情有义的后生进行夸赞,但随着时间一长,在村里人看来,张志远的这个行为就变味了。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唾沫真能淹死人。但张志远对此毫不在意,不仅经常帮助胡庭秀干活,还将自己省下来的粮票布票一股脑的塞给胡庭秀。
“弟啊,你以后别来了。”
面对流言蜚语,胡庭秀还是受不了。而张志远听胡庭秀说出这话,便明白村里有人传他俩的闲话了。他也明白胡庭秀是为自己好,自己一个没有娶媳妇的大小伙子天天往寡妇家里跑是怎么一个事。
为此,张志远对此事很是苦恼。回到自己住的地方苦思冥想,如何才能解决这一困境。经过半宿的绞尽脑汁,张志远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张志远为了不辜负大哥对自己的期盼,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了。
次日清晨,张志远趁着胡庭秀出门劳动之际拦住了胡庭秀,说出了让胡庭秀大为震惊的一句话:
“我要娶你,这样村里人就不会再说闲话了。”
这一道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迅速的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没想到,自己平时造的谣如今居然要实现了。但如此大事张志远还是决定要和父母说一声,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走出邮局的张志远望着天空,耳边还回荡着自己父亲的怒吼。他悠悠的叹了口气,但面对自己大哥临死之前的嘱托,他还是决定将这条路走到底。
胡庭秀对张志远这一疯狂的想法起初是不同意的,但是张志远仍然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终于到了1974年,两人顺利的登记结婚了。
一结婚,村里的流言蜚语瞬间消失不见。而张志远的肩上也背上了一个家庭的重担。为了养活家人,张志远每天拼命地干活,上工最早,下工最晚。就连村民们也没想到,当初这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青年如今成长为了农活老手。
张志远对家里的付出胡庭秀都看在眼里,于是两人渐渐放下了隔阂,慢慢成为了真夫妻,并且胡庭秀还给张志远生了一个孩子。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这个知青彻底扎根在了乡村里面,但很快,知青大返乡到来了。面对大批知青返乡,张志远犯了难。
一方面面对家里不停催促他回去的信件和电话,一方面又是自己割舍不下的家庭,这让张志远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最后,张志远决定不回去了,但没想到的是,他的父母对于他的这个决定居然跑到乡村里来质问他。
当张志远的父母看到张志远的妻子,孩子后不禁叹了口气,承诺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重庆。但张志远看了看胡庭秀和剩下的孩子,毅然决然的决绝了父母的要求。
尾声最后张志远还是没有回去,他扎根在自己下乡的地方。后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身为知青的张志远明白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孩子学业有成,逐渐在其他地方安家,偶尔回来看望他张志远都是满脸笑容。
张志远用一生履行了和大哥的承诺,可谓是一诺千金。而他在村里也享有极高的声望,村里人无人不知张志远重情重义。
为此,各位看官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