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与别国友好往来政策,努力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借助于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经济,提升国际影响力。事实上中国这么做,也是因为过去“吃了太多亏”,因为综合国力衰落,屡次被别国“欺负”。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政府盲目自大。乾隆年间曾经给英国国王写过一封信,字里行间用一个词汇形容,那就是“愚昧”。至今这封信还被放在大英博物馆,外人感觉就是耻辱。
清朝错过“进步机会”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就是讲述战争后果,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太难,就连生命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清朝末年这种场景经常“上演”,从英国率先用枪支大炮“打开”中国大门,接下来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帝国主义打仗的目的,就是想要打开中国市场,那时清军实力不足,自然吃了个大亏。其实原本清朝王室有机会,完全可以“接触”新鲜事物,结果被乾隆“愣生生”放弃。早些年英国人想和大清朝“搞经贸”,曾经主动派人过来,却被他给打发回去。
事情发生在1792年9月26日,英国的外交家马戛尔尼带领使团,过来给乾隆皇帝送他的生日贺礼,想要签署通商条约。那时候态度挺客气的,如果条约顺利签下的话,没准能够促进清朝的发展。可能那时就是老太爷,给清朝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可惜没有成功。
英国人准备精心礼物
那个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王朝最后的光辉时期,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都发展很不错。与此同时英国正好完成第1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苦于国内资源面积狭小,肯定想要获得海外市场,自然对中国产生兴趣。
那时中国的瓷器、旗袍,在欧洲那是十分流行,这让英国人十分心动。为了谋求更多的海外市场,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想要与中国通商,就有了上述举动。派遣马戛尔尼算是一个老牌外交家,曾经主持与俄国通商条约,体现对于这次外交活动的重视。
当时英国方面准备不少礼物,请了不少专业人士,试图展示英国实力。派出大小的船只共有5艘,有想要展示军事实力的意思,经过9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澳门,然后使团一行人历经千难万阻到达了北京。虽然那个时候清朝并不了解英国,但是听说英国使臣到达该地,还是感到十分的喜悦。
乾隆皇帝觉得这是一个展示国力的机会,负责热情招待他们,还安排一些活动。当然这次英国王室态度也不错,为了博得乾隆帝的欢心,搜集不少贺礼,有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以及人物画相等。另外还有先进武器,包括110门大炮,何尝不是展示实力的“想法”。想着借助这个达成双方通商的目的。
乾隆鼠目寸光
然而一开始,两拨人就因为礼仪上的不同,闹得很愉快。清朝要求这些英国使臣,学习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对皇帝的尊敬,遭到对方拒绝。英国人认为双方都是平等的,不应该这样做。事情闹到乾隆帝那,如果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可能压根不在意。可惜乾隆不这么想,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最终从大局出发,英国使臣做出让步,同意在正式场合行大礼。
虽然看似解决了,但是在乾隆心目中,对于这次谈判不会太看重。后来双方在避暑山庄正式会面,当时英国送上了几块西洋表作为礼物,原本想要介绍一些机器。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乾隆看在眼里,并不感兴趣,直接忽略过去。
等到接待完之后,他们向清朝提一些条款,允许英国人到浙江、天津租码头,允许在北京开设英国的仓库,为日后经贸往来储备货物等。英国人提出这些要求,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太过分,就是“打开国门做买卖”,但是这些并不被乾隆看重。
“让英国人看笑话”回信
这时乾隆没有意识到自身落后,反而是“高高在上”姿态,似乎把英国人当做臣子一般。英国使臣临走前,还给英国国王回了一封信,一共有976个字。目前这份信被收藏在英国国家博物馆,感兴趣朋友可以来看一下,字里行间都显示出乾隆帝“不懂事”!
从信里内容就能看到,他的想法,第一句就是“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可能乾隆帝心目中可能认为,他们过来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化,并向清朝俯首称臣。根本不知道,人家的经济水平比我们要发达许多,不知道当时英国国王看到这封信后,内心究竟会怎么想。
对于英国使团提出开放口岸等要求,直接大笔一挥,就给人驳回。提到与天朝体制,根本不合适,自然不能成行。“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并且认为对方想要改革中国的国家体制,这点是不能允许。那是中国是封建经济,属于自给自足,因此乾隆认为清朝政府什么东西都有,根本不用跟别人打交道。
最后写下那句“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人家英国送来东西,自己压根不用太过稀罕,因此那些先进设备都放到圆明园,成了摆设。乾隆想要用这种说法,证明清朝国力的强大,却不知道只会让英国人更加的看不起。英国使团在回程中,敏锐意识到清朝综合国力不行,最终他们用大炮实现“通商目的”,当然这就是后话。
小结
现在后人读到那封信,都是评价乾隆帝愚蠢,根本没有远见。其实这种想法,何尝不是代表当时许多中国人态度,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缺,就不用提升进步。却不知道这么做,才是最大隐患,容易忽略别人的强大。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不求进步,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