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这里的“五七干校"比起“牛棚"要好上许多

投资思考者 2024-11-02 04:50:49

今天,乘着深秋明媚的阳光,笔者访问了阳城县红旗山党校旧址。

红旗山党校背靠白龙山,位于固隆乡郑阳村,距离县城十五公里左右。具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10月,当时的县委就开在这里。设立了党员培训班。为阳城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称得上是阳城红色革命的摇篮。在文革后期,这里又改为“五七干校”。

大概是这里被人遗忘了,整个院内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看院内荒草间还有一条被人踩开的小路,说明这里不时有人前来参观、探访与凭悼。

笔者之所以对这里感兴趣,是因为这所曾经的阳城县委党校又被称为“五七干校"。而“五七干校"又是什么,被大学者季羡林称为牛棚。因为大学者在牛棚落难,受到了“非人待遇”,我就想看一看,大学者记忆中的“牛棚"究竟是什么样子。

笔者是中午时分到这里的。拿着手机随意照了几张照片。

据笔者观察,这里除了被人废弃,荒草没膝之外,原始的住房结构仍在,前后左右共有大小四个院落,建筑物砖石结构,前后两排两层小楼,错落有致,虽然没有了人烟,但遗迹仍掩盖不住这所建筑在当年所体现的时尚与新潮,说明在建国初期我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政府把大量资源投入到白龙山脚下这所学校,说明党对教育事业是非常重视的。

笔者对这所学校的校舍内外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虽然人去楼空,但室内布局仍在。

此情此景让笔者我怎么也无法将这里的校舍与“牛棚”联系起来,甚至它比附近村民的居住条件还要好上许多。这里说明,他曾经的学员并非受到“牛马不如"的非人待遇。

我不知全国其他“五七干校”的情况怎么样,但我们阳城“五七干校"的居住条件比真正的“牛棚”要好上许多。

0 阅读:0
投资思考者

投资思考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