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年来了,人们当然希望新年新气象,不断听到好消息,提振士气。
这不,笔者就听到“保持微笑的熊猫"网友发布了一条好消息。
他是这样说的:
重大信号,经济回暖迎来强动力:中央正在严令地方偿还企业欠款。
1.不开玩笑,上面现在真的是全力抓经济了,不仅有大招,还有很多有力措施,比如,在12月12日重要会议结束后的媒体采访环节,中财办就明确表态:要尽最大能力推进地方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2.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重大信号,主要有两点,一是重要程度,我们的经济特点决定了,相当一部分企业上游总包都是地方有关部门,地方财政紧张,形成欠款,实质上拖慢了经济发展,二是难度,地方紧张程度是超乎想象的,真的没钱,很多地方很不愿偿还,现在上面推着地方去做,可见其要发展经济的决心。
3.哪怕再难,也要完成,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有企业拿到了钱,才能增强信心,继续投入生产,扩大就业规模,给员工发放工资,偿还供应商的欠款,只有大家都拿到了钱,才能消费,经济才能跑的通,这个堵点必须要打通。
推动地方偿还欠款,实际上是推动经济回暖的重要举措,要开始向好了。

笔者认为,这当然是好消息了。
可是评论区一看,情况就不乐观了。
一位“爱生活的轮船"网友就浇了一盆冷水。他只问了一句:钱从哪里来!

话不多,直击问题的要害。当今社会缺的就是钱,没有钱,政府财政紧张,拿什么偿还企业的欠款?
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财政没钱还款都是假像,没有形成企业与财政之间的资金循环才是问题的关键
1、企业缴税+国家采购=资金循环圈
我们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政府因为什么欠企业的钱?大部分是政府主持某些工程,企业参与,工程完工,供应设备物资,最后财政没钱支付,这样才形成欠款。
实际上这是政府作为一个客户与企业进行了一笔交易,货交付了,但货款没到位。
问题是政府有钱吗?众所周知,政府是通过税收或其它收益从企业收取上来,形成了财政收入,这样才能与偿还企业的货款支付形成一个闭环。企业与政府之间,一方面是“企业缴税”,一方面是“政府采购”,两者结合形成一个资金与物资的双向循环圈。一般情况讲,只要企业缴税源源不断,政府采购持续进行,这个资金循环圈就能维持。只要是这个循环圈资金流不断线,政府就欠不了企业的款项。

2、多印钱会造成通货膨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问题在于,“政府财政紧张",就象“保持微笑的熊猫"网友所说的那样:“地方紧张程度是超乎想象的,真的没钱”,这样又拿什么给企业还钱呢?况且政府本身又有一群人需要财政养活,自己还找米下锅呢?
有人说,能不能多印些钱,扩大一下财政赤字?就象有些国家所干的那种事。这样会造成通货膨胀,这样下来,最终结果还是损害部分企业与人民群众。所以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你想想,印钱能解决问题的话,还搞什么生产与流通?
3、用“价值循环”理论统筹解决“企业缴税"与“政府还款"问题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还在于政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你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公共事务的协调者,你应该认识到,政府财政、公共建设者与相关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关系。国家采购与企业缴税相互结合,本身就形成一个资金循环圈。只要你把这个资金循环圈管理好了,让企业缴税与政府采购支付相互支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政府欠款问题便会应刃而解。
况且,在私人消费持续低迷萎缩情况下,由政府主导的国家采购,公共消费、公共建设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持续为企业销售提供购买力,拉动经济,这将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不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无钱支付的问题,怎么行呢?
所以说,改变传统观念势在必行。
二、稳定政府财政收入的关键是“保障企业销售"
1、百姓无钱消费影响到企业缴税
现在看来,导致政府没钱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税款收不上来。导致税收不上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钱,经营困难。致使企业没钱的原因是百姓无钱消费,企业销售困难,产品积压。这就是主要原因。

2、用“实物折现缴税”代替“现金缴税"
那么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吗?我看未必。在生产力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太难。
关键是变通一下财政缴税方式就行。过去,财政缴税,政府收取的是货币,而货币只有在企业销售产品,回笼货款后才能上缴税款。简单些说就是“卖货、回款、交税”。言外之意,一旦企业销售困难,产品积压,这税款就难以保障上交了。
现在变通一下方式,改“售后交税”为“实物折现交税”。也就是说,你生产经营什么产品,你上缴什么产品”。与此同时,政府修改一下“国家采购”政策,将“国家采购”与实物折现交税”对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因为国家采购需求很大,种类很多,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政府通过“实物折现交税”收取上来的各类实物产品,都能派上用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即使政府采购部门暂时不用,也可以建一个交换市场,使企业之间相互交换,物尽其用。这样一来,政府的税收不是就有保障了吗?

3、用“保障销售”机制减轻企业缴税负担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保障销售"的含义。在“实物折现交税"环境下,“保障销售"是指,政府财税部门可以帮助企业,把“实物交税”部分的产品“卖"出去,将回收的货款用以缴税。而不是大包大揽,承销企业所有产品。
“保障销售”的意义在于通过“实物折现交税"方式将企业可能造成积压过剩的产品加以盘活,重新派上用场,并减轻企业在财税方面的负担,便于轻装上阵。
保障销售这种方式不但可以用于缴税,而且可以用于缴纳社会保障,以工还债,以及劳动者消费互助合作等方面。
适用范围极其广大。
所以说,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转变观念,解决财政税收困难不是难题。
三、“经营利润”与“产品过剩"之间就隔了一个“剩余变现”
1、“经营利润”与“产品过剩”是企业效率管理的结果
笔者注意到,“海青"网友在评论区这样说:
生产的东西要有人买才能循环,产能过剩问题从根上找才对,企业有钱解决不了问题,企业有利润才能解决问题。

在这里,他提出了“产能过剩”与“企业营利"问题,并认为只有“企业有利润才能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营利“与“产能过剩"有很大关系,它反映的是“企业管理效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利润管理水平"。
2、解决“剩余产品变现",是企业最终营利的关键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体系中,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本有关,而与企业利润呈相反的关系,即在收入一定情况下,企业利润越高,劳动者的收入越低。
而劳动者的收入最终与客户的购买力,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相关联。用一个公式概括即:企业人工成本≈劳动者收入≈客户购买力≈企业销售收入。

如果将这种关系放在整个市场全局考虑:企业产出一企业销售=经营剩余。这个公式与“收入一成本=利润”是相一致的。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产品积压是企业效率管理的必然结果,是企业财富积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企业产品积压+产品变现=经营利润。


怎么解决剩余产品变现,是企业最终营利的关键。
3、参照“实物折现缴税”办法解决“百姓无钱消费”问题
变通“实物折现交税”的做法,只要把劳动者的收入用“实物折现分配"的办法,在企业售前分配给员工,再通过“实物互换"的方法满足各自的消费需求,“百姓无钱消费”问题就可部分解决。
这里可以同样用“保障销售”的办法解决掉部分企业销售,消化企业部分积压。

其余部分的产品销售,企业可以通过充分竞争的办法加以消化。
(本文发布于2025年元旦,希望我国的经济在新年有个新气象,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