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百姓为何不告诉子女社会的险恶?不是年龄越大就代表了成熟

君吉志勇 2024-03-05 08:13:17

很早就听过不少同龄人抱怨过,很多富贵家庭的孩子,十七八岁就懂得的人生道理,但是大部分穷人家的孩子到了四十以后,人到中年,才幡然醒悟,感觉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就像个傻子,对社会的险恶,对人性的天真,对生活的单纯,让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白白浪费在了懵懂无知中,踩了不少坑,撞了不少墙,才总结出了社会经验,但感觉为时已晚,人生已过大半,感觉无力回天。

毕竟,即便如学校里的高材生,在出了校门后也顿感人生迷茫,人性险恶,曾经自认为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结果现实却是,无论你怎么在工作上刻苦,也抵不过别人对规则的拿捏。毕竟学校里就一个规则,那就是刻苦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在学习上有多刻苦,你考试的成绩即便效率刹,也都是正向增长的。

但是社会上的规则却正好相反,有可能,努力到无能为力,绝望到无以复加,结果到头来却发现,抵不过家世背景,抵不过世故圆滑,更抵不过利益规则。曾经的学霸,也未必能在社会上大展宏图,反而到头来碰的头破血流,才明白,社会的运行逻辑分为两套规则,一种是明面上的,讲究公平,仁义,道德,一种是潜规则,讲究利益,家世,世故。

于是感叹自己当初年少时,为什么父母很少提及关于社会险恶的忠告呢?要是能早知道,也许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错误,进而避免人生蹉跎,辜负了大好的青春年华。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大部分父母没能成功将人生经验,及时全面的传授给下一代呢?以下回答也许能解开大部分的人生疑难谜团。

第一:大部分人的思想,都是被灌输的思想,因而大部分人其实到老都没有活明白,社会的规则究竟是什么。以孟母三迁这个流传千年的关于教育的故事为例,为什么孟子的早期教育,更取决于周围的环境?

因为人类本身开头都是白纸,环境塑造人格并非空穴来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毕竟人要做成什么事业,都离不开五官的感受,有句话叫你绝对挣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除非靠运气。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注定会被自己的认知锁死在狭小的空间,比如井底之蛙,从出生就在井里,因而他们也无法知道井口以外的世界的面貌。

当父辈认知有限时,自然他们也无法把自己不知道的规则,传递给下一代。而社会的大环境又特别提倡正能量,长期被灌输世界是美好的思想,就难免会成为认知单一的人。可是读过传统经典的人都明白,一阴一阳之谓道,有正能量,那么势必就会有负能量,你光讲好的,隐瞒坏的,即便名词说的再好听,比如忽略,比如省略,比如遗忘,比如淡忘,但是不如明眼人告诉你,这叫阉割,这叫剥夺,这叫隐瞒,这叫欺瞒,这更叫故意。

以至于有句话很深刻,你要时刻提防那些教你学好的人,因为有些人,他一个劲的教别人学好,自己却在暗地里可劲使坏。

有个名词非常时尚,叫信息茧房,充分说明大部分人如同圈养的动物,不知道丛林的广阔,与丛林里的另类的法则。但人难免有一天会走出舒适圈,去面对丛林,因而难免会出现什么都不懂,且处处都是坑,都有危险的局面。之所以这样,更多的是源于你的思想都是被灌输的,你被灌输的都是井底思想,那么你势必未来也只能做出井底行为的概率高。

比如刚出校门的学子,一旦独自面对职场,商场时,各种职场上的打压,商场上各种割韭菜的坑,怎么人都是口是心非?怎么看似平易近人的同事,背地里想要算计自己,怎么领导就喜欢画大饼,结果自己还信以为真了,等等。甚至为什么老实人往往就意味着是别人手里的趁手工具,别人茶余饭后口中的消遣对象,背后闲言碎语的笑柄?没有城府的人,甚至连和客户的关系都搞不好,难道真诚也有错?但是真诚影响了公司的效益,老板的利润,你说真诚到底是错了呢,还是老实人就是不会变通,结果在人生道路上一错再错。

第二:一部分人并非不知道社会的坑,与人性的恶,但是有些人受到自己思想保守的缘故,不愿意提及自己曾经的吃亏上当,因而对社会的恶只字不提,同时也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或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属于自身认识有限,无法顾及更多的教育子女的细节,把一切都交给了顺其自然。

而这类人往往还有一个特点,比如别人明明强词夺理,但是由于自身木讷,明知道自己吃了闷亏,但就是组织不起有效的语言去进行反击,明明是对方错了,但是由于自己嘴巴慢,反而感觉自己成了错误的源头。委屈,屈辱,愤恨油然而生。

这样的人往往还伴随着,明明知道社会的坑,与人性的恶,但是苦于自己不会总结,无法找到事物的源头,更无法理清事物背后的本质,因而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语言将自己所遇到的苦楚,去有效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作为人生经验,甚至很多时候,自己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反而只能用怒气去怼自己人,自己连情绪都不能把控,自然更不能把阅历传达。

第三:社会的险恶,古往今来更多的是靠阅历来传承,而非靠经验来传承。有些父母并非没有讲,社会上有些人是居心叵测的,但是大部分甚至百分百的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或者说有好多是根本听不懂。

有句话叫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即便是阅历丰富的人和阅历丰富的人沟通,也很少会有英雄所见略同的存在。一方面是源于,大家的年龄虽然相仿,但是阅历却有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你理解的穷,和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人理解的穷,根本就是一个是天上,一个却是地下的区别。原因就在于两者对穷的标准不一样,自然感受也不一样。

就像吃炒菜一样,有人觉得微辣就已经辣的要命,但是有人却觉得超辣也不过如此,还觉得不过瘾。因而难免出现同样的事情有相同经历的人,有人会感觉痛彻心扉,和你产生共鸣,但是有人却觉得你在那里无病呻吟,纯属意志力薄弱,感情脆弱而不坚强。相同的经历,不同性格的人,都无法一个鼻孔出气,就不要提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性格的人,思想也难以重叠的问题了,那小辈就更不用提了,代沟,隔阂,分分钟让两代人无言以对,甚至剑拔弩张。

比如很多人在面对感情的背判,朋友的翻脸时,老江湖或者心智比较老成世故的人,觉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有些人属于敏感体质,一部分人无所谓的事情,但是在另一部分敏感体质的人心里却可以翻江倒海,多愁善感,甚至肝肠寸断。这都是源于个体情感承受能力差异的缘故,还有一种人比较幸福,那就是神经大条的人。他甚至都感受不出所谓的悲欢离合,与阴晴圆缺。

而阅历不够,也是阻碍长辈和小辈沟通的鸿沟,比如对于小辈来说,他毫无经验,更没有类似的现实经历,结果大多时候听起来别说什么微辣和超辣有区别了,甚至什么是辣他都一头雾水,并非是听不进去,而更多的时候是根本听不懂。要么是见识有限,没有概念,要么是理解能力跟不上,属于大脑一片空白,你一边说着,他一边忘着,该经历的坑,最终一个都不能幸免,而经历了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长辈当初说的是这个意思。

因而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的说法。能够让一个人成熟的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够让一个人迅速成长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经历。一件事情,他七岁经历了,他就懂了,他九十七岁孩没有经历过,那他这辈子也就没有机会再懂了。

第四:有些人总觉得不应该让孩子过早知道社会上的恶,不希望让孩子过早承受只有成年人才该承受的痛楚。因为阅历的不足,孩子非但没能正确理解社会上的恶,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感到了社会上的恐惧。同时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明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最后很容易弄巧成拙,让孩子误以为这个社会好邪恶,甚至有可能抑郁加厌世。

过早的知道些不该知道的事情,或许不但没能让孩子成熟,反而有可能造成孩子抑郁。从而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因而恐惧进入社会,害怕独立,害怕吃亏上当,反而轻则让他们恐惧胆怯,重则有可能让其过早对生活失去信心。

当一位家涨历尽千辛万苦才小有成绩时,他更希望他的下一代不要再次经历像他年少时一样的苦,因而在孩子面前刻意回避痛苦,煎熬,与人心险恶,也是处于对孩子心理健康发自内心的一种呵护。

第五:一部分人更愿意相信放养孩子的意义,认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而经历恶,与经历人生的低谷,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说不定社会的恶能激发孩子的潜能,达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绝地反弹的效果。

比如有人就特别相信,一个人的成熟是从无数次受伤中换来的,所谓痛彻心扉,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梅花香自苦寒来,什么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难开。凤凰涅槃,浴火崇生,欲成大事,必遭大罪。没有吃过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尝便人生疾苦,方知人生宝贵。

你说他没道理吧?可是感觉又像是很有道理的样子,你说他有道理吧,但是很多痛苦现实中往往带给人的并非是觉醒,而是心灵的扭曲。难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苦尽才能甘来?还是人生就是一场炼狱,苦涩夹杂着无奈?

更有人提出反驳,你都知道吃啥补啥,为啥偏偏要去吃苦呢?难道你是受虐狂?有句话叫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这类父母的用意是好的,本身是希望让孩子明白一切只能靠自己,如果老是需要父母为你遮风挡雨,那温室里的花朵谁也能判断出他的结局会怎样,比如弱不禁风,比如永远也涨不大,比如根本没有生存能力。

这么说来,父母不传授江湖经验,也是件蛮有道理的事情的。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孙能行,我说了也白说,儿孙不行,我说了呢就更白说。每个人的道路注定都不一样,过份干预孩子的因果,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畏首畏尾,一生平庸。

第六,那么到底为什么:底层百姓为何不告诉子女社会的险恶?其实还有一种更真实的原因,那就是父母的成就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古人云:人微言轻,也就是说一个人,被不被尊重,往往是因为这个人自身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即使是骗子,在遇到他不敢招惹的存在时,他也会以真诚去对待对方。

因此当你强大时,这个世界给你展现的就是美好的一面多一些,而当你弱小时,那些居心叵测的饿人,就会彰显出他邪恶的一面多些。这个世界终究是讲实力和背景的,当你弱小时,你见到的恶就会不胜其烦,当你强大时,你所见,皆是美好,即便坏人演,也要在你面前扮演好人的一面,因为你的实力,他吃罪不起。

所以有些父母,更多的是扮演坚强的后盾的角色,比如靠给人考研出谋划策赚钱的大咖,拼命工作的原因竟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在面对考研时,想考研就考研,想不考研就不考研。别人争相为他付费的原因,竟然是他极力想要自己下一代去避免的原因。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一句话,你所想要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是别人眼里可有可无的累赘。

所以不是年龄越大就越成熟,每人对于恶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样,同时每个人对于恶的遭遇次数与程度也不一样。而每个人对于恶的解释与理解也不一样,有句话非常流型:底层人互相伤害,中层人互相尊重,上层人互相成就,因此有些人就得出了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结论。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实的原因是,占有资源多的人,不稀罕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和人争的头破血流,而底层人因为资源有限,反而为了那上层人不入流的迎头小利,而大打出手。关键还是在于整体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缘故。有句话叫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了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而剩余百分之八十的人只能拼了命的去争抢那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有限资源。僧多粥少的局面,并不能证明僧人的品德有问题,你也要反问,为啥明明总资源充足,但是僧人们的供挤却跟不上实际需求 ?

因此社会上并不能评价为简单的社会就是险恶的,而更多是环境影响人的缘故,原因出在资源分配机制有待调整的问题。底层人也不是不努力奋斗,而是在奋斗到无以复加,劳累到苦不堪言后,居然还是只能勉勉强强够收支平衡,甚至还要时不时靠透支卡去救急,甚至家里不能有任何意外,比如一场大病,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就足已让大部分家庭跌入谷底,可以说底层,谁轮上,谁家注定分分钟因病返贫。

这样的生活难免给人滋生出底层互害的错觉,毕竟,当大多数人不得不在百分之二十的少数资源里去讨生活时,那么不靠抢,又靠什么才能争取到维持生活的资源呢?而所谓的争抢,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卷这个词,九九六,零零七,自认为只要自己肯坚持,那么坚持不下去的一定是别人。宁可让自己累死,也要让同行饿死。但是现实却是,肥了资本,而苦了自己。

何为富裕的国家?以前以为高楼耸立,豪车云集,就是富裕是国家,但现在大家开始慢慢明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食品安全,法律平等,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医,困有所住,活的有尊严,才是真正富裕的国家。看一个社会进步不进步,社会险恶不险恶,就看他底层民众所过的生活是怎样的。毕竟,一个木桶盛水的高度,都是由他最短的那块木板所决定的,这叫木桶效应,同样也适用于对富裕的理解。

我一直坚信,一个社会的人性是善还是恶,更多的是由底层的生活状态所决定的,如果底层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医,困有所住,活的有尊严,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性本恶一说,这样的环境,有多少人去愿意做坑蒙拐骗?

若不是为了生活所迫,又有谁吃饱了撑得,会为了蝇头小利去撕破脸而放弃舒适,放弃尊严,甚至放弃休息,就为了那碎银几两?你可知就是那碎银几两,却能解底层多少家庭的眼前惆怅。那么这时候,有钱人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底层人没有道德,因为他们可以为了利益而出卖道德。明明九九六,零零七,不给加班费的这种不道德的行为,都是资本家干出来的,反而资本家却在高处去指责,争抢碎银的底层,真是普遍道德低下,人生至于为了蝇头小利而没有秩序,放弃人的优雅吗?那么请问到底是富人更道德呢,还是穷人被资本做了局?

所以道德从来都不是靠宣传与教育去获得,而更像是孟母三迁,你所在的环境,才是对你最好的教育,如果你觉得人性本恶,且身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人生处处是坑,坑坑不一样,请不要怀疑,那一定是周围环境因素所占的影响力占大头,孟母三迁并非只是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更多的是有什么样素质的人,一定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容易出这样的人造成的因素多。有句话叫:盐碱地里是涨不出好庄稼的,说的不无道理。而不是靠上一代人的言传身教,你就可以轻松闭坑。

仅仅只寄希望于长辈言传身教社会的恶,是无法改变你处处是坑的命运的。并且凭借着脑子聪明,外加办事勤快,也无法闭坑。有句老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个到处是坑的环境,任你个人武功再高,也有掉坑的失误,只不过是时间迟早的事情。

真正的知识都很贵,所以相遇是缘分,麻烦你点个小红心,点个关注,下次有最新作品系统才会优先推荐给你。我一直秉承着不浪费观众时间的原则在创作文章,不是醍醐灌顶细思及恐的内容,我不分享,感谢观看,谢谢。

0 阅读:0

君吉志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