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底白字的俄文招牌、套娃图案的墙面装饰、《喀秋莎》旋律循环播放——俄罗斯商品店以极具辨识度的形象,在2024年成为中国零售市场最亮眼的黑马。

从300平米商圈旗舰店到街边帐篷快闪店,这股“俄式旋风”席卷全国。但伴随热度而来的,是愈演愈烈的假货争议,俄罗斯大使馆的公开警示与博主实测发现的商品乱象,揭开了行业狂欢背后的灰色地带。

“元旦前必须敲定店面,俄罗斯物流15号停运,我们20号截止发货。”某俄货品牌创始人老韩催促咨询加盟的博主时,语速快得像按下快进键。

据其透露,2024年底集中爆发的开店潮,本质是争夺春节送礼市场:“俄文包装自带溢价感,50元商品能送出100元效果。”仓库管理员举例称,十几元的俄罗斯酒装入礼盒,就能让物业人员如获至宝。
在杭州余杭区,加盟商需支付20万代理费、3万保证金和1.3万建店费,首期投入24.3万元。加上月租1万、装修6万、设备7万及10万货款,总成本约50万。
老韩描绘的盈利蓝图令人心动:非会员商品60%毛利,会员40%毛利,综合毛利率扣除8%物流成本后,仍有40%。按单店月流水20万计算,月利润5万可实现10个月回本,若月销达30万,回本周期将缩短至4个月。

但零售行业数据显示,传统社区店毛利率约30%,零食折扣店仅20%。俄货店既要维持高毛利,又要创造高流水,在商业逻辑上存在天然矛盾。业内人士指出,个别店铺或许能达到宣传业绩,但大规模复制可能性极低。

“说我们挂羊头卖狗肉?俄罗斯香肠根本进不来!”面对质疑,老韩情绪激动。他解释所谓“俄式风味肠”采用俄方配方、中方原料,面包则因7天保质期限制必须国内生产。

他反问:“按照这个逻辑,他们怎么不说国内做出来的伏特加是假的?不说格瓦斯是假的呢?”
但消费者发现,货架上168元的伏特加实际成本不足30元,10元酸黄瓜更是远低于俄产25元正常价。前经销商陆晨通过商品图鉴定:标榜“俄罗斯面粉”的挂面实为国产加工,米面粮油类低价产品存在原料掺用嫌疑。
行业乱象背后暗藏特殊机遇。俄乌冲突导致欧盟市场关闭,大量俄罗斯商品转道中国,叠加中俄贸易专列开通带来的物流便利,形成政策红利窗口期。
老韩坦言,其7年俄货贸易积累的供应链资源,使其自创品牌较普通经销商利润高出30%。

相比于大家讨论最多的面包、肉肠和巧克力,老韩表示店里卖得最好的其实还是米面粮油、奶粉以及蜂蜜,顾客大多数也是以居家性采办生活用品为主。
俄罗斯不种转基因的粮食,而且他们的提取方式也是那种老式的压榨,所以很多消费者会觉得比较天然。中老年群体尤其青睐“非转基因”“传统压榨”等概念。

面对舆论压力,部分店铺开始实行商品分区:蓝色标签代表原装进口,绿色标签注明中俄合资生产,黄色标签则为纯国产商品。
这种分类管理被老韩称为“行业正规化的必经之路”,但他与加盟商谈判时暴露的代理费弹性(从20万骤降至10万),揭示出加盟体系的核心盈利模式——比起商品销售,收割加盟费才是真正的暴利所在。

监管收紧正在改变游戏规则。某品牌哈尔滨加盟店因售卖国产冒充俄产蜂蜜被罚10万元,江苏某经销商因虚标面粉产地遭消费者集体诉讼。
这些案例预示着,依赖信息不对称的暴利时代即将终结。正如陆晨所言:“当消费者学会比对报关单和成分表,俄货店要么转型为真正的跨境贸易商,要么沦为又一轮快招加盟泡沫。”
在这个充满伏特加香气与卢布符号的零售剧场里,有人看见中俄经贸深化的时代机遇,有人嗅到投机主义的危险气息。
当《喀秋莎》旋律渐弱,留在舞台上的,终将是那些经得起产地溯源和消费者检验的真正玩家。
【本文来源@知危编辑部的视频内容】